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10日,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项目管理暨安全培训工作会议”,会议邀请了陕西省文物局督察与安全保卫处王金清副处长、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张进主任科员,文研院相关科室领导、工程公司全体职工及各项目部项目经理、安全负责人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由李胜强副书记兼副院长主持。会上,黄光琦副院长兼工程公司总经理作了以“精细管理,提升水平,努力开创公司发展新局面”为主题的工作汇报。古建研究所、预算监理室等部门负...
4月1日,笔者从地处秦岭腹地的镇安县文物管理所获悉,陕西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人迹罕至的镇安深山发现众多鲜为人知的古山寨雄居在险峻的山巅之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巍然屹立、蔚为壮观,成为秦岭山中又一绚丽多姿的壮美奇观。镇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广介绍,该县境内发现的山寨(洞穴)星罗旗布地散落在险要山巅和隐蔽之处。文物普查查明,全县共有石砌山寨遗址200余处、自然天成洞穴遗址300余处。这些山寨...
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西安碑林博物馆也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着中外游客的到来。西安碑林博物馆历史悠久,格局古朴庄重,馆内碑石林立,古树参天,是国家4A级景区,每年接待着大量的中外游客,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民众对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需求的不断上升,旧有的展陈模式、环境风貌与游客的需求不相适应,为此,碑林博物馆以环境整治年为抓手,从游客进...
井氽鸡丝,是用龙井茶与鸡丝烹制而成的。它既有凤凰丝之美味,又有龙井茶之清香,格式清新高雅,深受食客称赞,誉为西安夏令佳肴。 用龙井茶叶制菜,素以杭州闻名天下,唯独龙井汆鸡丝出自西安名厨之手,做法独特,别具风味。 这味佳肴不只是名厨精湛技艺的结晶,也闪耀着医师智慧的火花。据说,三十年代末,西安大同医院的几位名医常去“福记饭馆”就餐。日子一久,他们与这个饭馆的“...
中新网西安4月11日电(记者 冽玮)陕西省文物局11日透露,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地处秦岭的镇安县发现200多处明清时期古山寨。有关专家称,这是目前陕西境内发现的数量最多的古山寨群,在中国大陆亦属罕见。 镇安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是联系陕西与湖北的天然纽带,素有“秦楚咽喉”之称。 此次发现的山寨(洞穴)星罗棋布地散落在镇安县险要山巅和隐蔽之处,该县共有石砌山寨遗址20...
陕西秦岭山区的商洛人,款待佳宾的山珍美味中,必有商芝肉在。商芝肉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擅长制作商芝肉的大师已应召进京,将商芝肉奉献于国宴之上。商芝肉之驰名,大牛归功于其主料商芝草,它盛产于商洛秦岭山麓。关于它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与四皓公有关的传说。秦末汉初,天下战乱不息,有周、吴、崔、唐四位贤人,在商洛山中商镇之南丹水之阴的商山隐居,以避秦乱,后拒绝了汉王的入仕之请,老死山中,商洛人尊其为̶...
10日上午,一场细雨并未能浇灭山东藏家对于书画艺术品火一样的热情,在经历了之前外地作品的集体爆发和“打包”风潮之后,不少山东藏家纷纷出手,与外地藏家开始了一场藏品争夺战。专题撰稿 记者 李解 张金菊 记者 王晓峰 豪家出手,打包收购多人作品 本地藏家大呼“又来晚了” 在10日的展会现场,又一位外地藏家以黑马的姿态闯入会场,一口气将梁修、张仲亭、孟鸿声、黎青、李兆虬、荆向海等人的作品...
4月7日,陕西省咸阳三原县城关镇中山街小学内,施工队在进行下水道改造施工中,意外挖掘出一块石碑,民工们出于好奇将石碑用水冲洗干净,却惊奇地发现石碑上雕刻精美,造型逼真,人物栩栩如生。消息传出后,几天内,石头贩子闻风而动,争先出价收购,价格一度出到几万块,中山街小学领导严辞回绝,并及时联系文物旅游稽查大队,安排专人将石头及时收进室内严格保管,并电告三原县文物旅游局,三原县文物旅游局接报后,由主管文物...
延安革命纪念馆历来十分注重对讲解员的培训工作,党史知识讲座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培训。4月10日上午,延安革命纪念馆宣教部聘请延安革命纪念馆已退休老讲解员赵芳珍教授为全馆讲解员做党史知识讲解。赵教授首先从自身经验讲述了如何才能做一名出色的讲解员。她讲到:讲解员应该将讲解工作作为一份终身职业来对待,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党史知识,并在讲解中注意处理好讲千遍与听一遍的关系。其次她讲解了王家坪旧址的相...
4月8日下午,由陕西省委外宣办组织的参加壬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暨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40余位记者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并采访报道有关秦陵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近期省委外宣办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国内媒体及港澳台、境外记者来陕,在充分报道“一会一活动”的同时,将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突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民生建设、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内...
茶叶原产我国云南:后来传人秦岭和淮河以南的山区。陕南是西北最大的产茶区,早在唐朝已成为全国7大茶区之一,陆羽在《茶经》中称陕南为“山南区”,指的就是秦岭以南,巴山之北的陕南地区。紫阳唐朝产的贡茶叫“茶芽”;清朝产贡茶叫毛尖。据《西乡县志》载,“至清代,陕西惟紫阳茶有名。”清代中叶,陕西各县茶叶总产量为150万公斤,紫叶茶就占了...
宝鸡茶酥 传说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名叫秃娃的当地人始作一种小吃,取名茶酥, 并渐有名气,其茶酥作得色、香、味、型具佳,被誉为“秃娃茶酥”。后秃娃的手艺由徒弟根诚继承。民国16年(1927年),当地人鲁金诚、鲁子清兄弟俩拜根诚为师,学做茶酥的小吃,得其真传,所做茶酥味美可口,在宝鸡地方享有盛誉。1956年鲁子清参加集体企业,在宝鸡市三好食堂收张秋兰为徒,使得茶酥技术相传。从此...
4月6日,《丝绸之路古代货币展——大唐西市博物馆藏货币选粹》展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123枚丝路货币和26枚中国珍稀古货币,首次将丝路货币与中国泉珍同汇一室,通过这些货币所蕴含历史背景、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可以引导我们认知中国货币的丰富内涵及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文地理风貌,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鉴赏中外货币精华的机会! 丝绸之路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
按照陕西省咸阳市政府办《全市文物旅游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暨一季度文物旅游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的安排,3月19-29日,从文旅、公安、宗教、工商、住建等部门抽调人员,共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市各县市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及春季文物旅游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全市第一季度文物安全工作平稳。 本次文物安全检查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进行,各检查组严格按照检查内容和要求逐...
由隋至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唐代达到颠峰,饮食文化这一时期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烹饪原料的品种、烹调技艺、烹妊生产管理经营、名食名饮、风味流派、烹饪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里仅摘出食谱一项作简单的介绍。 隋代的谢讽是当时著名的“知味者”即美食家,他留下了一份《谢讽食经》,其中记录了53种著名食品,包括菜肴、羹汤、面点等。如飞鸾烩、咄嗟烩、白消熊、剔缕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