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对2006年桃花店古墓群彭岗墓区发掘的共600余件陶器进行了修复。 此次陶器碎片较多、器型较大,拼对及补缺时均有一定难度。经过近一个月的集中修复,已成功修复陶器600余件。这批古陶器包括罐、壶、瓿、灶、钫、井、炉等器形。此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为此次墓区汉墓的断代及合肥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提供了丰厚的资料。
明代唐寅《竹林雅集图》为民间藏品,画心,纵127.8厘米,横48.1厘米,画心质地为绢本,工笔淡彩,画面主题是文人聚会,整个画面景色简约清朗,幽雅而宁静,犹如世外桃源,让观者联想到画中人多是学识渊博、不求闻达的隐士。用写实手法,在同一画面内描绘文人聚会在江南山水间、竹林里,下棋、题诗、小叙之逸事,将文人自由散淡的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竹林、溪水分隔成不同活动场地,既描绘了江南的春夏之景,又整体布局...
4月15日,全国通讯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央军委三局旧址修复工程开工仪式在延安市枣园镇裴庄村隆重举行。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陕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分别讲话。 中央军委三局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裴庄村。延安时期的中央军委三局,在设施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保障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通信指挥、情报收集、无线电人才培养等各项任务,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我党我军...
作为中日友好历史见证的甘肃武威凉州大云寺,其保护修复受到日方的关注。日前,武威市积极开展大云寺保护修复的整体规划,为今年中日建交35周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甘肃日报》报道,凉州大云寺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为东晋十六国前凉张天锡所建造。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净土宗弟子沙门志满曾远渡重洋来凉州朝拜大云寺,并主持募化重修,被传为中日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7年,凉州发生大地震,大...
一、文物的原始功能及其表现 文物是人类制造的器物与物品中有价值、起过作用的、带有典型意义的遗存物,自然也具有器物与物品的内涵属性——也就是原始功能。文物的原始功能要比一般器物与物品的原始功能的内涵丰富得多、范围广泛,无法概括。从目前发掘出来的文物按用途粗略分为:观赏艺术型、盛装摆放型、蒸煮炖烧型、切断砸削型、刺杀炮轰型、观测权衡型、发声发音型、影射发光型等等。这种分类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举几个例...
当前,随着我国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压力及重要性已日益凸现,并受到各地博物馆的高度重视。以湖北省为例,现有残破青铜器极多,无论是新出土的还是以往积压的,都需要尽快得到修复。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延长这些珍贵文物的“寿命”,使它们在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拟就青铜器有害锈的去除及修复保护,谈谈自己的工作实践。 一、青铜器表面锈层对器物的影响 凸起,使器...
经过三个多月的抢修,苏州最大的明代古墓申时行墓主体已经修复一新,初步呈现出明代江南高官显宦墓葬的恢宏景观。墓地所在的吴山岭上幽深的竹海、茂密的山林与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申时行墓园坐落在苏州石湖吴山东麓,始建于明代中叶,墓区占地百亩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丈余,在苏州历代陵墓中,是规模最大又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在江南一带也实属罕见。 墓园内安葬的为明代状元大学士申时行。申时行不到三十岁就大魁天下...
日前,安徽省内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红庙古建——休宁县溪口红庙全面修复,其光帝庙、古留亭等古建筑重现,红庙附近的古树群也得以挂牌保护,周边环境得到整治。目前正建设红庙景区公园,是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汪由敦墓等连成一线,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溪口红庙,即溪口关帝庙,俗称红庙,初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去年,休宁县溪口镇成立修复委员会,在县委号召下,筹集资金40余万元,本着“修旧如旧...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于1964年5月25日?31日在威尼斯通过) 发文单位: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 发文时间:1964-5-25 生效日期:1964-5-25 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们古老的活的见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将它们真实地、完整地...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全体大会第二届会议于1963年4月24日通过) 发文单位: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发文时间:1963-4-24 生效日期:1963-4-24 本章程于1963年4月24日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全体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七条第二款和第十四条经1973年4月12日全体大会第七次会议修改。正式缩写名称ICCROM由1979年4月全体大...
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厅文物局了解到,被洪水冲毁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坪风雨桥将按原貌进行修复,工程已于日前启动。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于1882年修建,全长57.62米,用侗区最好的杉木建造。整座风雨桥不用一钉一铆,没有设计图纸,由传统的侗族工匠用传统的侗族建筑手法建成,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侗族有三大民族民间文化特色:风雨桥、鼓楼和大歌。其中,风雨桥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走入侗...
古都开封日前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墙复建工程。有关部门表示,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城墙分期分段修复,以重现千年古城墙的历史风貌。 据人民网报道,开封古城墙是目前中国留存下来的长度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北宋时为东京里城,金、元时期扩建,明清时期又包以青砖。现存城墙为明清城墙,南北长约3.8、东...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对出土丝织物的清洗和加固,有效地解决出土丝织物腐、脆等根本性难题,使出土丝织物得以“延年益寿”———这项技术获得了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出土丝织物的保护是困扰文物保护界多年的世界性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在出土丝织文物的保护方面,基本是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主。实践证明,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具...
我国现存的南宋时期知府官署衙门——河南南阳府衙遗址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整修,有关部门计划在今年9月前完成修复工作,争取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前,使这一古老建筑群以原有的风貌向游人开放。 据史料记载,南阳府衙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封建府级官署建筑群,但经时代变迁,部分建筑遭到破坏,仍留存房舍140余间。南阳府衙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的文物保护专家将帮助蒙古国修复乌兰巴托市博格达汗宫博物馆门前的文物建筑,这是中蒙两国首次在文物修复领域开展合作。 国家文物局24日透露,应蒙古国政府要求,中国国家文物局向蒙古国提供6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用于博格达汗宫博物馆门前区内的文物建筑及院落实施维修保护。工程将于5月27日开工,计划两年内完成。 据介绍,博格达汗宫博物馆是乌兰巴托市一座重要的历史和古建筑博物馆,始建于1893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