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旅游景点,搭起一个台子,一男一女表演当地古老婚俗;在招商洽谈会上,摆起一溜长条桌,让老艺人们现场献艺:剪纸、面塑、刺绣针对这种普遍现象,近日在南京工程学院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工艺美术教育研讨会上,很多专家提出非遗传承人不能表演化生存。 传统手工技艺保护需要现实环境,而不能只是一个表演台。《美术观察》杂志主编吕品田认为,古老技艺要活在当下,保护方式要恰当。如制瓷、紫砂、织造、蜡染、蓝印花...
京郊日报讯(通讯员 岳斐然)昨天(10日),在平谷区王辛庄镇西古村的西古灯彩制作中心,60岁的国家级“非遗”北京灯彩传承人李邦华,带着两个徒弟,抓紧时间赶制“傲骨神威”、“百鸟朝凤”、“富贵大吉”等5部寓意吉祥的灯彩作品。 这些作品将在10月13日至19日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工艺美术展上展出。李邦华师从开...
记者2日从浙江省文化厅了解到,首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9月17日举行。博览会期间,将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华老字号企业落户浙江"东方文化园"恳谈会,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步产业化打造专业的产业园区出谋划策。据了解,这将是全国首 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搭建产业园区平台。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弘扬文化的多样性。进行全面...
作为南京城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对夫子庙景区的保护立法,在昨天的人大常委会议上被提上重要议程。当天上午近400名代表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草案》的说明,草案中首次提及政府要设专门场所及资金保护非遗传承人。 记者注意到,在草案第二十一条这样规定:“对风景名胜区内的秦淮灯彩、古琴、金陵琴派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这些神态各异的历史人物造型,你能猜想到是竹壳雕成的?近日,以“走进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览在乐清市文化馆对外展出。 该展览展出了乐清黄杨木雕、乐清细纹刻纸、乐清竹编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悉,竹壳雕已获得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蹦子中的丑婆子角色 酒泉传统社火——地蹦子 地蹦子中的和尚娃和鼓子 在酒泉肃州区一带,数百年来一直传承着这样一种社火:鼓子、拉花、棒槌、膏药匠、傻公子、丑婆子……人们扮演着各业形象,也把社会万象、世态炎凉融入了一个热热闹闹的仪式。 在岁月更迭中,它从地摊到舞台,从民间流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地蹦子,已经成了每一年社火表演中不可缺...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瓷器,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倘若说起官窑瓷器,您又有多少了解?是否会觉得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点遥远呢?古瓷鉴赏家李广琪先生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在他看来,应该大力发展官窑瓷器的日用化,而且这样做的最大意义,在于文化传承。 官窑瓷器,其实应该是一个历史概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官窑瓷器,主要是就其工艺和品质而言,也就是指仿古官窑瓷器。“官窑...
20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雪顿节期间,以传统八大藏戏为主要内容的藏戏表演,将在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陆续公演。而且,在雪顿节过后,首届拉萨风筝节或将在9月举办。 “近些年,雪顿节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成为‘非遗’展示、宣传、传承最好的节日和平台。”自治区非遗办负责人彭措朗杰告诉记者,自我区觉木隆藏戏、江嘎尔藏戏、湘巴藏戏、迥巴藏戏、...
舞灯制茶、剪纸刺绣、雕刻泥塑……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文明脉络的传统技艺,在岁月长河中,通过一个个能工巧匠的口传身授,才得以保留和延续——这些能工巧匠,就是我们如今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立之本。留住人,才能留住艺,留住文化之脉。 为此,南京日报与市工艺美术大楼、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推出专栏报道《倾听传承人的故事》...
从市文化局获悉,我市第一批、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21人,日前正式认定产生并向社会公布。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后继人才,绵阳市结合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际情况,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的相关工作。经向社会公示、复核,最终确定121人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包括第一批66人和第二批55人。 此次公布的121名非遗...
新华网银川8月13日电(记者曹健)宁夏回族自治区从今年6月开始尝试对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贴标销售,希望通过产品孵化提升“非遗”产品的含金量,带动回族民俗技艺开发与传承。 自治区文化馆馆长靳宗伟介绍说,此次列入可贴标范围的主要为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刺绣、回族服装、回族乐器、回族医术汤瓶八诊四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代表性强、工艺好、能较好传达文化信号等特点。 ...
农工党安徽省委日前对徽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调研时发现,目前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项,省级40项,市级91项。许多“非遗”项目如徽墨、歙砚、罗盘等制作技艺,在文化与旅游结合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的传承人是本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徽州三雕、撕纸等各门类的艺术家,他们正活跃在各自艺术舞台上,有的已经传带弟子,起到了...
阳光讯 泥叫叫,又名娃娃哨,是一种旧时的彩绘粗陶,可以吹出声响的儿童玩具。这种极具美术价值和民俗价值的民间小工艺如今就是在乡村也很少见。记者于8月10日上午前往灞桥区白鹿原狄寨村,采访了年逾80岁的泥叫叫艺人徐文岳老人。 只能当祭祀礼盒卖 当天上午,记者赶到了徐文岳老人的家中。已经82岁高龄的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自称如今每天给泥叫叫上彩描花手都不抖呢。屋内靠窗一张大方桌就是徐老的工作台,旁...
改革开放初期,各项事业方兴未艾,泉州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日益引起各界关注,“泉州学”研究渐渐兴起。早已离休在家的王今生,也开始为这些文化遗产忙碌起来。 1983年,省委批准成立了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王今生担任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在王今生旗下,汇集了当时泉州的许多文化界、史学界精英。在他们的努力下,泉州南音研究会、泉州方言研究会、泉州南少林研究会等文化团体先后成立。《泉州历史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