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代是中国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金碧辉煌、型色多样的铜香炉,成为明代金属工艺中的典范。 明代铜香炉显然是在继承了元人的传统,如在韩国新安沉船出水的索耳鬲式铜炉,其与首都博物馆藏回文纪年855(1450年)铜炉的渊源关系显而易见。 有兴味的是,坊间更愿意谈论的是宣德炉。正因为如此,宣德炉美名远扬,从明代直到现代,民间制作宣德款铜炉的活动从未间断。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至今国内...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着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
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历史最早, 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以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华)、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
生活处处皆有宝,百姓专家讲收藏。近日,大剧《北平无战事》已经结束,但是不少观众仍觉得意犹未尽,这不仅与剧中的多位重量级演员的精彩演绎有关,同时剧中的陈设布置也给这部大剧增色不少。今天百姓收藏家节目邀请到了专门玩民国瓷器的收藏家--黄卫桥,与您一起穿越时空,去品味民国时期的瓷器风貌。 专家: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后,中国在这以后的38年里一直处在社会动荡期,这个时候景德镇瓷业也遭到了严重...
传统陶瓷材料将德清窑定义为以烧造黑瓷为主,德清窑也以黑釉产品而闻名,然而通过最新德清小马山窑址、余杭石马斗窑址的发掘成果表明,出土标本数量上青瓷占绝对优势,黑瓷所占比例不足20%。另外青山坞汉代窑址、墅元头隋唐窑址、宅前隋唐窑址等处采集的大量标本也均以青瓷为主,只有少量的黑瓷产品。所以可确定,德清窑自东汉至隋唐时期兼烧青釉和黑釉产品,以烧造青瓷为主,产品数量的20%约为黑瓷产品。 其中各时期最具...
大约在距今四千多年之前,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开始出现萌芽,原始氏族部落的社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当时长期定居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通过联合其他部族形成了由夏王朝统治的奴隶制国家。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地下考古发堀实物可以印证,在商代之前而存在的夏代是一个历史史实而非传说。加之后来的商代、西周和东周(包括春秋、战国),被统治为“夏、商、周时代”,其间约二千年左右。这一时期的社会...
黄沙漫天、驼铃幽幽,赶道商人在丝路古道上行进。 重建前的回族博物馆。 黄沙漫天、驼铃幽幽,赶道商人在丝路古道上行进,异域风情伴着悠扬驼铃和商人足迹走进宁夏等地区。这是中国回族博物馆中一幅大型丝绸之路陆路实景的描绘。近期,这座承载回族历史文化、丝路文化的建筑将正式重建升级,新馆开放后,这里在向世界展示回族起源、发展的同时,更将成为人们了解回族历史文化、感受回族魅力的一扇崭新的窗口。 ...
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连年混战的局面。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隋瓷的胎体普遍较厚,胎质坚硬,釉面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代陶瓷大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印、划、贴为主。所谓印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起,再施釉入窑;划花是用尖状工具在胎子上划出纹饰,施釉入窑;贴花是将用手捏或模印等做成的小纹饰片贴到胎...
官窑,是由官方营建或主持烧造的瓷窑。官窑瓷器专供皇宫使用,只求质量,不计成本,代表着当时瓷业的最高水平。浙江越窑曾为唐代宫廷烧造秘色瓷,成为中国最早的官窑。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设置官窑,史称北宋官窑,也是中国较早的官窑。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浮梁瓷局开始,到1911 年清朝结束,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都设置在景德镇,成为世界上维系时间最长的官窑。景德镇官窑集中了历代最优秀的工匠和最优质的...
南朝时(420—479)佛教盛行,表现在瓷器上是大量使用莲瓣纹。既有在碗、盘、钵、罐上划单线、双线或三线莲瓣的,也有褐色斑点点绘简单纹饰的,还有浮雕贴塑仰莲、覆莲的大尊。南朝瓷器胎体细密,广泛使用化妆土,加上烧窑技术的提高,釉面颜色青翠,玻璃光很强,很有细碎的开片。施釉一般采用浸釉法,因此釉层较厚,施釉不到底,有垂流现象。南朝器物普遍瘦高,造型优美,盘、碗、罐大多还是平底,但已出现假圈足。这时的鸡...
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处长杨晓波 【导言】2015年1月12日至14日,香港贸发局香港国际授权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可谓香港每年的开年盛世。为期三天的展览共吸引了19500名来自108个国家的授权业者前往参与。在这其中,国家文化部首度组织大陆40多家文创企业参展,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带着300多件文创产品赴港参展,而这些“来自故宫的礼物”在授权展上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关注和追捧,并...
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期铸造过三种五铢钱。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此时是允许各郡国铸钱,《食货志》讲:“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故又称之谓郡国五铢,或元狩五铢。至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因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所以“令京师铸官”铸赤仄五铢,并规定“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这就是赤仄五铢。至元鼎四年,因“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于...
城步石刻考古的最初切入点,在于对更多苗文石刻遗存的发现及其性质、年代等的考证。现阶段发现的苗文石刻、图符石刻和其他图形石刻等遗存点,已达到92处。 城步石刻考古的最初切入点,在于对更多苗文石刻遗存的发现及其性质、年代等的考证。现阶段发现的苗文石刻、图符石刻和其他图形石刻等遗存点,已达到92处。 据 “光天化日”等大字石刻的可考纪年、试掘所发现的多件文物残件,专家初步确定了苗...
2月24日晚(正月初六),在松阳县三都乡酉田村刚刚完成修缮的叶氏宗祠里,“酉田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工作推进会正在举行,全村90%以上的村民近300人都参加了会议。 会上县文广新局对酉田村示范项目的整体方案、具体项目及实施进度等都一一作了介绍,并动员全体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参加到古建筑修缮与民居改造利用工作当中。在刚刚完成修缮的宗祠里面召开工作推进会,对村民有着非常显著的说服力,大家都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