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诗里的乌纱帽 领得乌纱帽, 全胜白接篱。 山人不照镜, 稚子道相宜。 ——李白《答友人赠乌纱帽》 昔君乌纱帽, 赠我白头翁。 帽今在顶上, 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 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 坟树正秋风。 ——白居易《感旧纱帽》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
9日,一名记者在拍摄刚修复落成的云居寺南塔。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南塔在抗日战争期间毁于侵华日军炮火。 此次南塔修复工程历时五年,按照留存下来的1901年至1923年原貌照片上的十一层密檐式砖塔原样、原大小,以原规格的青石等材料修复。
修复好的隋炀帝墓出土文物骆驼俑重新亮相展厅 萧后用来研磨化妆品袖珍型辟雍砚 青瓷辟雍砚 中秋小长假即将到来,记者昨打探了一番发现,我市各文博场馆已精心准备好了文化大餐,丰富市民的节日生活。 扬州博物馆 1 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 隋炀帝墓志首次与公众见面 地点: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最近,调整升级后的“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正式与游客见面,独享...
墓志盖原件 墓志上部分文字很清晰 今年4月,扬州曾举办过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展,现代快报曾做过报道。据了解,在为期3个月的首次展览中,共有超过27万人次前往参观。昨天,为满足游客需求,扬州文物部门对隋炀帝墓出土文物重新布展。除此前展出文物再度亮相外,此次布展还增加了一些新文物,其中,能证明隋炀帝墓主人的“铁证”墓志原件首次亮相。 部分文物修复后再次亮相 据了解,曹庄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共400...
昨天,为满足游客需求,扬州文物部门对隋炀帝墓出土文物重新布展。除此前展出文物再度亮相外,此次布展还增加了一些新文物,其中,能证明隋炀帝墓主人的“铁证”墓志原件首次亮相。 部分文物修复后再次亮相 据了解,曹庄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共400余件(套),首次展览,主办方从中遴选了135件(套)代表性文物展出。据介绍,在3个月的展览中,共有超过27万人次参观,堪称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览。再次布...
由墓志盖和墓志铭组成的隋炀帝墓一合墓志“真身”首度亮相。 萧后墓中的“五牛”,比唐《五牛图》更早更形象直观。 隋炀帝墓、萧后墓沙盘在一个展柜中展示,再现考古现场。 昨天,调整升级后的“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正式与游客见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隋炀帝墓出土的墓志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因为该墓志保存状况太差,对光照也格外敏感,扬州博物馆希望通过本报吁请游客:参观时千万...
墓志上部分文字很清晰墓志盖原件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 朱建兵现代快报记者 宋体佳 今年4月,扬州曾举办过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展,现代快报曾做过报道。据了解,在为期3个月的首次展览中,共有超过27万人次前往参观。昨天,为满足游客需求,扬州文物部门对隋炀帝墓出土文物重新布展。除此前展出文物再度亮相外,此次布展还增加了一些新文物,其中,能证明隋炀帝墓主人的“铁证”墓志原件首次亮相。 部分文物修复后再次亮相 据...
“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重新亮相啦!记者昨从扬州博物馆获悉,一个月来,考古专家和文物专家对参展的文物进行了保养和修复,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将于9月2日-10月8日再度与市民和游客见面。考证隋炀帝墓主人的“铁证”墓志出现在展厅,将成为此次展出的最大亮点。 隋炀帝墓文物展重亮相 去年隋炀帝墓在扬州曹庄发现轰动全国,“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自今年4月1...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对宁夏固原市南塬一带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壁画墓。根据墓葬形制和残留壁画,考古人员初步推测墓葬年代为隋唐时期,墓主身份地位等级较高。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墓葬发掘面积近600平方米,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壁画墓葬,方向坐北朝南,墓道长度为11米左右。由于长斜坡墓道多流行于隋唐时期,壁画也都是发现在位尊权重的大户人家墓葬中,所以基本可以判断墓葬的年...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柿铺街道一工地发现一座古墓群,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其为隋唐时期古墓。目前施工已经被叫停,专家将经过科学论证之后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古墓发现地点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春园西路一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现场。近日,城建施工人员用挖掘机施工时,从地下出土了印有花纹的青砖,同时,还发掘出一个土黄色双耳花纹瓷罐。 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告诉记者,接到施工人员报警之后,考古人员随即展开勘...
近日,湖北襄阳市樊城区柿铺街道一工地发现一座古墓群,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其为隋唐时期古墓。目前施工已经被叫停,专家将经过科学论证之后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古墓发现地点位于襄阳樊城区春园西路一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现场。近日,城建施工人员用挖掘机施工时,从地下出土了印有花纹的青砖,同时,还发掘出一个土黄色双耳花纹瓷罐。 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志刚告诉记者,接到施工人员报警之后,考古人员随即展...
离瓦房店市仙浴湾镇西南方面2.5公里,就是丁家村羊官堡屯。这个位于渤海湾东岸的小小屯落,目前只有25户人家,60多人,依靠少量的田地和果树过着安静的生活。 1400年前的城堡 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在1400年前就是一座城堡。据《明史》、《盛京通志》和《复县志略》中记载,古城城墙为石块垒砌,南北长260米,东北长160米,城内面积41600平方米。从古时的记载,以及羊官堡居民祖辈的描述...
7月24日,阳谷县文物工作者在侨润街道办前杨村,对发现的一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现部分珍贵文物,经初步判断为隋唐时期墓葬。 这处墓葬位于侨润街道前杨村村北1500米外的鱼塘内,当地村民在用挖掘机进行鱼塘清淤时意外将该墓葬的墓顶挖开,该县文物管理所在接到村民打来的举报电话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保护性清理。 据阳谷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陈德山介绍说,该墓葬位于6米深的鱼塘底部,为...
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隋瓷的胎子普遍较厚,胎质坚硬,釉子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瓷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印、划贴为主。所谓印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起,再施釉入窑;划花是用尖状工具在胎子上划出纹饰,施釉入窑;贴花是将用手捏或模印等做成的小纹饰片贴到胎子上,再进行烧制。常见纹饰有团花,草叶、莲瓣。卷叶、波浪和...
巩县窑烧制白瓷,隋唐时期是以白河段为主,其次是黄冶段。由于白河段北魏时期已烧制出较精的白瓷,随着时间的推移,隋唐时期的白瓷烧制技术已臻成熟阶段,烧制的白瓷制品其特点是烧制技术起点高,产品精,以高品质与精美的造型取胜,在唐代已成为河南府开元前后贡白瓷的重要窑场之一。 1.窑炉、窑具与装烧技术 唐代窑炉(ⅡY1):此窑炉是在以前黄冶段考古发掘中发现多座窑炉之后,于2005年至2008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