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北京市文物局官方微博“北京文博”报道,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 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规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责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9家...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发现大量战国遗存 “要动土,先考古。”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文物部门从全国挑选了2000余人参与此次考古勘探,共完成100多万平方米的勘探任务,相当于142个足球场。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场考古“大会战”的成绩单。不仅出土了战国至清代文物万余种,还发现汉代古城遗址,证明副中心所在区域早在2000年前就已是宜居之地。 ...
据介绍,2016年2月26日至9月28日,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责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通州区潞城镇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区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 为确保副中心建设工程前期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9家具有考古团体领队资质的单位,总人员达2000余人积极支援副中心建设,共同完成了101.3万平方米的勘探任...
铺满残瓦和陶片的考古现场 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半载沟镇的石城子是国务院2013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4年至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整理,最终认定这里就是汉代著名的疏勒城。近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新疆大学和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对疏勒城的考古发现进行现场认定。 疏勒城的发现 当地人称之为石城子的遗址位于天山山脉北麓山前丘陵...
2016年10月28至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北海市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北海市合浦县人民政府、北海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隆重举行。 自汉武帝设置合浦郡以来,合浦逐步成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10 月28 日至30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北海市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联合主办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全国2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考古机构、20 余所高校的秦汉考古学者,以及德国、比利时、韩国、越南等国从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学者共120 余人参会。研讨会主要议题有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汉代合浦考古发现...
网络图片:金缕玉衣 “龙飞凤舞——汉代诸侯王墓出土玉器展”开幕式11月2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行。该展览是北京艺术博物馆推出的“中华文明之旅:中国古代玉文化系列展”的第七个展览,由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徐州博物馆联合举办。本次展览以展现汉代玉器的区域性特征和高等级墓葬用玉制度为主,展品来自徐州博物馆馆藏,包括狮子山汉墓、北洞山楚王墓等西汉楚国贵族墓葬出土的玉器89套(120件)。其中,具有楚地风...
10月28日至30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比利时、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始于2002年,至201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预备名单确定: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由江苏南京、扬州,浙江宁波,福建泉州、福州、漳...
新发现的岩画 新发现的岩画 近日,酒泉市肃北县文物工作人员再次在大黑沟岩画点以北约2公里处发现大量岩画。根据所刻制的方法、内容及自然风蚀等情况分析,和首次发现的大黑沟岩画属同一年代,时代为战国至汉代。 能够辨认清楚的岩画有60余幅 这次发现的岩画分布凌乱,共发现11处,14组,单体画面60多幅,都能够辨认清楚。画面多采用凹刻和凸刻形式,大部分刻画在避风向阳的山坳、陡...
1983年4月15日,合肥市一位市民向合肥市文物管理处捐献了一件造型奇特的文物——一个大陶罐的上端被五个小陶罐紧紧簇拥,这种陶罐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见所未见。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件汉代专为陪葬烧造的明器,名叫“汉代五联罐”。这种器物是当时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既有现实主义内容,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以及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 五联罐造型独特 “五联罐源自汉代后期,内涵非...
10月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联合在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与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有关的一系列“大动作”。 这标志着历经五年多时间,对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 刘贺墓考古发掘工作结束 今年4月,工作人员启动海昏侯刘贺内棺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清理程序。 经过清理处置、样品分析、标本检测、处理保护、影像记录、展示效...
昨日,在胶东国际机场原胶州胶东街道周王庄村工地考古遗址内,考古人员对现场汉代窑址准备实施发掘,这对于研究汉代先人烧窑制砖术和研究汉代人生活状态都有着重要意义。 2000多年窑址即将被发掘 昨天,在胶东国际机场工地考古遗址内,考古人员对于前期发掘出的几座汉代墓葬仍在紧张清理中,其中一处墓葬内一名考古人员正在测绘墓葬构造、尸骨和陪葬品排列。 “每处墓葬虽然时期相同,但内部构造会有所...
近日,新疆考古研究院和乌苏文物管理所对乌苏市马吉克业园区内的7座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陶器初步判断,这些墓葬年代大概在距今2200年左右,有可能是古代乌孙人的墓葬遗存。 9月29日,记者致电乌苏文物管理局了解到,这7座古墓群封堆结构大致为土墩墓,墓葬形制很大,封堆外围直径可达13米至15米,有的甚至达40米。封堆高在1至6米。墓室开口在戈壁沙石层下,室内填土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