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景德镇在江西省东北部,邻近安徽省南部。东晋时叫新平,又因地处昌江东南而叫"昌南",属浮梁县,县治在今景德镇市北浮梁。唐代天宝年间改新昌县。元代时升为州,明代仍为县。 景德镇在汉代时始烧陶器。《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在历史文献中,只有地方志记有江西景德镇窑始烧瓷器的有关情况。《景德镇陶录》载:"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邑志》云:"唐...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个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
景德镇烧制瓷器的历史有两千多年了,在中国瓷器行业的占据着霸主的地位,景德镇有着高超烧造技艺,有很多珍贵的传世收藏品,现代也有很多精美的艺术品。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就来源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得高龄山,关于它的传说也有很多,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景德镇高岭土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高岭村有一家姓盛的穷苦夫妻,他们靠着红薯、萝卜和野菜过活,日子过得非常苦。盛家夫妻日子虽然清苦,但心...
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手...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新厂;老厂;樊家井;三闾庙;高新区等)。 景德镇瓷器 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
古代欧洲人,用蕉叶当食具,当中国的瓷器远渡重洋,在各国亮相后,帝王抛了金银珠宝,异色的眸子中闪着惊奇的光芒。于是,意指瓷器的“china”在外国人眼中代指了中国。大明朝时,郑和七下西洋的庞大船队中,奉皇命将大量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传及36个国家和地区,并随着丝绸之路传到日本、东南亚及欧洲、美洲,景德镇瓷器由此震撼了世界。但景德镇只供皇族生产的官窑或者御窑场所究竟在哪儿,一直以来成为人们探索之谜。 ...
人类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自然物的造物性进行发现,而对泥土的改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物质的可塑。在文明发展的源头,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的新的物质形态,这使包括陶瓷在内的多种人造物具有文化的母语特征。 陶瓷是人类的造物,其母语的特征决定了它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特征。物质的背后,体现的是人文思想内涵。文明为史,文化为变,文化的嬗变源于文明的发展,文明与文化互为因果。在...
中国与瓷器,这两个词已经是紧密相连的了。平常生活中,瓷器总伴随着我们。但一只按照古法全手工制作的青花瓷碗,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这真的是段复杂而有趣的故事。 从一块块泥巴变成精美的瓷器,这真的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一般说来,古法制作一个瓷器需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舂泥、拉坯、印坯、利坯、画胚、施釉、开窑……景德镇的老匠人一生只从事一项工作,拉坯的一辈子拉坯,烧窑的一辈子烧窑!每一步技法都是需要...
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景德镇自元代以后已成为中国陶瓷发展的中心,它诸多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构成了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特征。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始于元代。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
清朝景德镇的御窑制瓷业就如同这个王朝兴衰的缩影,在经历了康乾盛世后,随着国家盛极而衰的命运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但是,伴随着“同治中兴”,景德镇御窑瓷业也于回天乏术之势中,表现出复兴的余晖。 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对中国政治局势和社会发展走向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长达48年的时间里,她一直是清帝国的最高决策人和实际统治者。因慈禧个人用瓷和宫廷庆典用瓷的需求刺激了已经陷入低谷的清代瓷业生产,从而对瓷...
清代雍正时期的瓷器,人们多提"粉彩",然涉及此一时期五彩瓷则感生疏,谈及聊聊无几。其实,景德镇生产的五彩瓷器在明、清两代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雍正时期的五彩瓷,亦具新姿流行当世。笔者提出来,与为研究古代陶瓷艺术的学者共欣赏。雍正时的五彩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局面呢?本文在这里写出、俾以对之有所了解。 粉彩在康熙时期出现之后,虽然成为生产的主流,但是五彩以它的独特风格依然发展着。粉彩以柔和见长,能表达阴阳...
由于珐琅彩瓷器的价格不菲,在珐琅彩瓷研制成功之后,清代及民国至现代的景德镇有一个竞相仿制的过程。然而,清珐琅彩瓷到底是从何时仿制,又如何发展的?笔者认为在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研制成功之后,在景德镇历史上有3个仿制珐琅彩瓷的过程及时期。 清中期以后 珐琅彩瓷在康熙晚年研制成功,经雍乾两朝达到顶峰,乾隆二十年前后,瓷胎珐琅彩及瓷胎洋彩生产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这种工艺和艺术形式得以在景德镇生根、开花、结...
在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业的"黑暗时期"以后,成化景德镇官窑瓷业进入了明代瓷业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永宣传统产品得到恢复,创烧产品、仿古制品也陆续涌现,尤其是斗彩的成功烧造,更为成化制瓷业增添了时代艺术特色,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这种局面未能保持到弘治时期,朝代的更迭使瓷器的烧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御厂窑事很快地由"盛"转而为"衰",这种转变集中反映于两个方面:一是烧造数量的剧减;...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慨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
晚明至清乾隆是景德镇民窑获得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欧洲诸国先后来到东方,大规模开展与东南亚诸国,特别是与中国的直接贸易。在欧洲、美洲空前广阔的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和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古老的手工业如丝织业和制瓷业等,纷纷获得了新的活力。但是,景德镇制瓷业在这三百年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历史不断变革的过程中,景德镇陶瓷业的兴衰成败已经变得身不由己,一切都便随着历史的潮涨潮落而起起伏伏。 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