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9年2月5日,河南省文物局与江油市青莲镇党政领导在郑州召开工作会议,商洽河南省援建李白故里文物建筑和景区恢复重建工程。河南省文物局恢复重建工作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局长孙英民及项目负责人司治平、张斌远、省文物建筑设计研究中心负责人秦曙光等,以及青莲镇党委书记文阁、李白故里景区负责人王刚等相关人员,就景区恢复重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达成了一致意见。 会议认为: 一要科...
刻在岩石上的呈女性生殖崇拜特征的岩画(1月29日摄)。 根据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历时2个多月的实地考查,初步判断河南新郑具茨山岩画的诞生时代不晚于全新世中期,即距今4000至8000年。 目前,已发现的具茨山岩画,由圆形、方形、条形以及网状等岩刻符号组成,达3000余幅。专家认为,具茨山岩画填补了我国中部地区岩刻、岩画考古发现的空白,丰富了中原地区古文化的内涵,为研究这一地区包括黄帝文化在内...
2008年是科普事业极大发展的一年,科普活动大放异彩,公众对科学话题的关注热情高涨。2009年1月11日,《新京报》评出2008年中国十大新知话题,中原出土“许昌人”与确保奥运环保、“神七”宇航员太空行走、南极“昆仑”站的动工兴建等一同成为2008年中国十大新知话题之一。 1964年,灵井“许昌人”遗...
2009年元月1日,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正式免费对社会开放。免费开放当日,迎来观众2000多人次。 沁阳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它是在原天宁寺废墟上建成的。博物馆现有面积10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沁阳市博物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为主体。馆中设苑,石苑内150米的长廊内陈列着历代石刻造像,书法碑碣和墓志石(《河内石苑石刻艺术陈列》)200多件,上自汉魏,下迄明...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河南省170余个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保存完好,无被盗、被毁、丢失等情况发生,再次胜利实现全省馆藏文物安全年。这是自2002年以来河南省连续实现的第7个全省馆藏文物安全年。 河南省是全国文物大省,馆藏文物数量达140余万件,占全国近十分之一。这些文物不仅数量多、品类全,而且内涵深、价值高。确保馆藏文物安全始终是摆在河南省各级文物部门和各文博单位面前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文物局、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双节”期间文物安全工作通知精神,12月30日商丘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文物安全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总结近年来商丘市文物安全工作,交流推广经验,研究当前我市文物安全形势,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会议由商丘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俊强主持,商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爱田、商丘市文化局副局长赵云锋、商丘市文物局局长李景曾、商丘市公安局副局长郭...
12月15日,安阳洹北考古现场发掘出宫殿大正房基址。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自上月开始考古挖掘以来,不断有新进展,此次发现位于洹北商城外的大型宫殿正房基址,南北长逾500米,东西宽300米以上,并且发现30多处分布密集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群。这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境内的古代文化相当丰富,常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就有许多。距今7000年至8000年前有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至7000年有仰韶文化,距今4000年至5000年有龙山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中华远古文化的主体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对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河南境内还发现有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在汝阳县刘店乡郝岭村,工作人员在清理大型恐龙化石(12月9日摄)。 河南省汝阳县恐龙化石发掘近日又有重大进展,在汝阳县刘店乡发现了成片密集化石区,出土的恐龙化石形体巨大,粗壮异常,其中最大的一块长3.3米、宽2.3米。经专家认定,这块巨型恐龙化石比2007年7月命名的亚洲最大恐龙化石“汝阳黄河巨龙”大很多,究竟属于什么恐龙属种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
这些线条代表什么呢 这些图案想表达什么呢 “现在可以肯定了,具茨山的岩刻形成于4000年前。”12月5日,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以宋豫秦教授为核心的河南具茨山考察史上最强大团队下了如此结论。 具茨山贯穿禹州、新密、新郑,山上的“天书”自上世纪80年代末被发现以来,其形成年代及含义一直是难解之谜。如今,笼罩在“天书”...
11月24日,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区发现的一处唐代墓葬清理出土文物。日前,温县文物所在一建筑工地勘探到一座唐墓。经发掘,该墓为单式砖圈墓,陪葬品有泥质文俑、武士俑、马、骆驼等十数件珍贵文物。这些唐代泥质俑栩栩如生、色彩艳丽,在当地文物中极为罕见。这些文物的出土将为研究黄河流域中下游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墓葬习俗提供实物佐证。中新社发徐宏星摄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方城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对文物普查工作的领导,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文物普查办公室积极组织,严格执行国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标准规范,扎实工作,使全县的文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并且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法,特别是在普查新发现文物的保护方面推出新的举措,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制作文物普查信息采集通知书。《方城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信息采集通知书》(以...
11月18日,河南焦作的文物工作者对新出土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进行测量。 11月18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拍摄的新出土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新华社发(杨帆摄) 近日,河南省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对该市焦东廉租房工地东汉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陶仓楼、陶磨、陶井等150件珍贵汉代陶制文物。其中一座高1.85米、通宽1.62米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由院落、主楼、附楼、阁楼四部分组成,是迄今为止当地出...
记者今日从河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世界文化遗产河南殷墟范围内洹北商城的中轴线南段发现距今约三千多年的商王朝宫城,并首次发现了高于当时地面的城墙墙体。 被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的洹北商城,弥补了早商和晚商之间的时间缺环和重要考古遗存的缺环,从考古学上完善了商文化的编年框架。最新的考古工作证实,数年前发现的洹北商城是商王朝中期都邑的外城,城内其实还有一座宫城,宫城面积应不小于四十一...
近日,洛阳发现一块西周初期的卜骨,骨上刻有14个文字,记载了主人用贝币买车的事情。据了解,这是洛阳首次发现刻有文字的卜骨。 洛阳首次出土刻有文字的西周卜骨 “这块卜骨,是洛阳东郊一位农民盖房时挖出来的,出土时已经破碎。”古文字学家、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员蔡运章介绍说,这块卜骨经拼接黏合可知是由一块牛右肩胛骨制成的,卜骨通长38.9厘米,扇部最宽处约23.5厘米,这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