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3日是第四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当天,河南博物院将推出系列活动向公众展示中原丰厚的文化遗产。 在博物院广场,河南博物院将推出《河南古代文明图片展》,展览分五个部分,时间跨度自裴李岗文化至明清,系统展示河南古代文明中的闪光点。 河南博物院网站推出了庆祝文化遗产日的专题,专题里内容有文化遗产名录、相关法律介绍、文化遗产小常识、文化遗产大家谈等栏目,此外还在网上推出了《河南古代文明图片展》网络版。...
6月10日上午,河南安阳正在发掘距今约3200年的一座商代贵族大墓。墓中的随葬品包括铜锈斑斑的尊、觚、爵、鼎等青铜礼器,散落的青铜戈、矛、弓形车马器和銎斧,以及陶器等保存完整。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6月10日,由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社科院共同主办的“埋藏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在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举行。 本次活动作为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文化遗产日重要活动之一,现场邀请到各界专家学者及社会人士共同参与,以专家讲解、实地探访、现场座谈等多种形式,触摸感知真实的历史,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传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悉,本次活动是河南省文物局举办...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8日讯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记者王胜昔通讯员李世强)5月27日,记者从开封市文化部门获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经过15天公示,目前已确定,开封市的释隆江、冯占顺、田爱云、王素花4人入选。至此,开封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5人。 据介绍,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目前,文化部已开...
日前,国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长、人事教育司侯菊坤司长一行赴河南调研文物普查工作并慰问一线文物普查队员。 童明康副局长一行听取了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情况汇报,并与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政府、文化局的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资源处处长秦文生、郑州市副市长刘东、文物局局长阎铁成及省、市普查办公室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童明康副局长对河南省的文物普查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园出土 通高117厘米 口长30.5厘米 口宽24.9厘米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
鼓励民间设立博物馆,文物保护范围内禁止开挖、取土,文物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需自己拆除……昨天,省政府法制办下发《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考古现场违法拍照最高罚5万 今后,不是谁都可以去考古发掘现场“拍照留念”了。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内新闻单位对考古发掘现场进行专题类拍摄或电视直播的,应当经省文...
一件距今1.2万至1.5万年、用鹿角雕刻的微型鸟雕和其他雕刻品及其半成品,日前在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被发现。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立体雕刻鸟化石,与西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立体雕刻艺术相比,雕刻技艺更为精湛。 这是继2007年、2008年出土8万至10万年前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和大量精美细石器之后,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负责人、中国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
2009年5月18日是第33个“国际博物馆日”,本应闭馆的河南博物院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不仅正常开放,还根据今年的活动主题--“博物馆与旅游”结合自身文物特色,举办了一系列的公益宣传活动,从广场展览宣传、网上专题展览、观众互动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宣传。 5月14日随着《走进世博会》展览的开幕揭开了河南博物院200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的序...
河南子站讯日前,河南省济源市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相关工作。 此次普查工作分为普查准备、实地调查、普查总结3个阶段。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属普查范围,具体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方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体育(杂技)与竞技、民间习俗、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医药等13个门类。 会议要求,各...
陈列于河南省博物院的莲鹤方壶 田芳摄 从河南收集的将在“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上展出的10多件文物昨日从郑州装箱启运,这批文物中除了河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王子午鼎,还有一件精美的文物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它就是龙耳虎足方壶,除了震惊于它的美,还因为它的背后拖着一串文物故事。 精美细腻现楚风 将于5月22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
12月15日,安阳洹北考古现场发掘出宫殿大正房基址。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自上月开始考古挖掘以来,不断有新进展,此次发现位于洹北商城外的大型宫殿正房基址,南北长逾500米,东西宽300米以上,并且发现30多处分布密集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群。这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中新社发 慎重 摄
记者今日从河南洛阳孟津县文物部门获悉,当地在对黄河南岸的会盟镇南徐遗址进行河南省第三次中国文物普查时,刚刚发现了一件新时期时代距今约六千年的多功能大型石锯。经有关文物专家鉴定,称之为“中国最早的具有严格意义的锯”。 据介绍,该石锯用青色石灰岩大石片制作而成,平面略成长方形,背部左右两侧各有一柄,柄部经打制修整,有使用痕迹;刃部双面磨光,刃端局部成锯齿状;残长二十九厘米,高...
殷墟考古发掘最大的贡献是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的文明史一下子往前提到了3300年以前。”自19世纪末甲骨文在殷墟发现以来,殷墟共出土甲骨约16万片,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档案库”和“百科全书”。殷墟的发现和发掘去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这就是殷墟之于...
日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一行考察了洛阳市正在建设的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和隋唐城宫城核心区拆迁整治和考古发掘现场。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的外郭城正门和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虽历经1000多年但地下遗迹保存完好。2007年国家文物局将其立项为大遗址保护工程,之后经过一年多完成考古发掘和规划设计等工作,今年2月10日开工建设,总投资约4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2616平方米,建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