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滑县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黄氏膏药、滑县黄塔膏药、滑县道口正月古庙会等5个项目榜上有名。 滑县地处黄河故道,文化积淀深厚。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风,造就了滑县六大特色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群星灿烂的名人文化、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文化。为保...
7月7日,河南洛阳,圆明法师出席玄奘寺改造工程开工仪式,当日,总投资约3亿元的玄奘寺改造工程隆重开工,香港玄奘法师研究会会长圆明法师将任玄奘寺第一任方丈,主持玄奘寺寺院的创立和建设工作。河南省洛阳偃师市是玄奘故里,玄奘寺是纪念玄奘大师的重要菩提道场。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7月7日,总投资约3亿元的玄奘寺改造工程隆重开工,规划建设周期为3年。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河南洛阳玄奘寺重建工程...
日前,河南省南阳市举办“南阳与丝绸之路”文化论坛。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西域史专家杨镰为代表的与会专家认为:“南阳方城是丝绸之路文化元素高度集中的地方。”“作为丝绸之路源头之一的方城,在整个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是不应被忽略的重要环节。” “南阳与丝绸之路”文化论坛由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主办,...
7月2日,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处车马坑。今年2月起,文物考古人员对河南省林州市一建筑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共发掘清理出战国时期各类中小型墓葬近百座,车马坑两座,出土了200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器等,其中青铜礼器约100件。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战国晚期韩、赵、魏边界的划分,以及战国晚期豫北地区中小型墓葬的布局形制、丧葬习俗、器物组合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7月2...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1日讯 郑州晚报报道:昨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省政府已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9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大类别。此次郑州市共有13项列入该名录。主要包括民间文学类的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许由的传说(登封市)、潘安的传说(中牟县);传统美术类的猴加官(...
四川省江油市是李白故里、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在“5·12”大地震中,江油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安排,河南省对口援建江油市,文物援建是其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河南省文物局迅速启动了江油灾后文物重建工作,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组织精干力量第一时间进入江油进行受损文物古迹的勘察、测绘。今年3月,作为河南...
记者昨天从市文化局获悉,省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共有七类13项被收录其中。此次入选的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安阳县苏奇灯笼画、内黄李新张木版年画(传统美术类),吕村战鼓(传统舞蹈类),内黄县木偶戏(传统戏剧类),内黄梅花拳(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滑县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安阳市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滑县道口烧鸡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滑县黄氏、黄塔膏...
金鑫珠宝在十余年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已被行业和社会认可,先后获得“中国珠宝首饰驰名品牌”、“河南最具创新力企业”、“中国珠宝首饰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金鑫珠宝凭借庞大的销售网络与服务优势,连续数年成为世界黄金协会、国际铂金协会河南指定零售商,参与“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零售。亚运会越来越近,金...
重达几十公斤的大型象牙雕塑、制作精美的蝴蝶标本、中国最早的刀形货币……这可不是什么艺术品展览,而是昨天在“郑州海关缉私成果展”上展出的被查获走私品。 据介绍,自从1999年6月28日成立以来,郑州海关缉私局在最近10年当中共立案走私犯罪案件29起,其中涉税走私犯罪案件23起,案值2.9亿元,涉嫌偷逃税款0.9亿元。共查获象牙126.967公斤、...
本报讯(记者韩俊杰 通讯员闵攀)动作娴熟的踩高跷、阵容庞大的背鮊会等众多民间绝活在高校校园里搭台表演,引来众多学子纷纷驻足。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演出近日走进河南师范大学,向大学生展示民间遗产的非凡魅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周现场,记者看到,腰鼓、太极拳、舞狮、中州大鼓、小宋佛高跷、小冀背鮊等来自河南民间的绝活依次登场,着实让这些大学生们过了把瘾。
由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发起,中国网、中国文物网、搜狐、收藏界、、鉴宝、东方收藏、文物天地等国内近二十家媒体鼎力支持,为盛迎祖国六十周年华诞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收藏中国》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的大力支持,罗哲文、杨伯达、张文彬、吕济民等著名文博专家的积极参与。 多年来,河南电视台始终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宣传,继广...
近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在刚刚公布的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我市的 《姜太公的传说》、 《小宋佛高跷》、 《马皮舞》等11个项目名列其中,同时,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怀梆》和 《皮影戏》两项也在其列。 据介绍,入选的1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民间文学1项,传统音乐2项,传统舞蹈5项,传统医药2项,民俗1项。其中包括流行于获嘉县一带的 《独腿...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14日电(记者桂娟)河南省13日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郑州市的洛神传说、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麻纸制作技艺等在内的129个项目入选。 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先蚕氏嫘祖的传说等民间文学12项,猴加官等传统美术12项,小咚鼓艺术等传统音乐8项,卧拐秧歌等传统舞蹈23项,木偶戏等传统戏剧7项,大鼓书等曲艺3项,开封石锁等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0项,荥阳柿...
6月13日,由河南省文化厅、郑州市人民政府、省文物管理局联合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艺术研究院和郑州市文化局承办的“感知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河南省省会系列文化活动在郑州市绿城广场正式启动。 活动启动后,主办单位还举办了“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网上知识竞赛”活动抽奖仪式、郑州市非物质...
6月14日,工作人员在清理清代志石。近日,河南社旗县在文物普查活动中,发现五枚清代志石,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五枚志石,两枚始于道光年间,三枚始于光绪年间。这五枚志石的发现,为研究清代经济发展及度量衡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佐证。中新社发 宋同杰 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