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昨日记者获悉,在西安城墙西门(安定门)上建于明朝初年的正楼内,文物专家意外地发现了保存600余年的千余平方米精美彩绘,为研究明代彩绘工艺和建筑艺术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现在计算一下,彩绘面积有1000余平方米。这么大面积的彩绘能保存下来,关键是历史上正楼的用途比较单纯。明清甚至民国时期一直驻军,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图书馆的藏书楼,八十年代初又转为消防部门的办公楼。转到文物部门时,陈列了西...
《春山游骑图》 明代画家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寿八十余岁。他早年从同郡陈暹学画,上溯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诸家,与明初的戴进并驱。人们都熟悉他的两个学生:唐寅和仇英的画风,但是对于周臣的画,却似乎有些陌生。等到见了,又诧异于其面目与唐寅何其相似。其实,流传至今的众多的唐寅的画,有许多就是由周臣代笔的,这即使在当时也不以为怪。只是难为了后人,以至今日我们很难从...
盖房挖根基,一铲挖出一个石棺。日前,南和县西侯庄村出土了一口石棺,经考古人员判断可能是明代时期石棺,约有600年历史。 石棺发现于南和县和阳镇西侯庄村一侯姓村民宅基地里,当时该村民正挖根基盖房,当挖掘机挖到了宅基地南部大约一米左右深时,突然被地下的“石头 ”绊住,不能再挖,于是在场几个干活的村民找来了铁锹,准备挖出“石头”以便探其究竟,村民们挖开后发现是一口石棺,不知所措中连忙打110报警。 ...
近日,以邯郸大名县文保所为主的考古工作队对明代大名府遗址东城墙南段进行清理发掘,明代大名古城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在清理过程中,考古工作队探明瓮城一处,但缺损不全。据考古人员现场分析,东瓮城门向南开,向东外延数据不详,城门到吊桥距离87米,吊桥为重修的水泥桥。 发掘清理出的城墙砖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大型砖、中型砖、小型砖。其中,中型砖有许多带文字的,极为罕见。
11月7日,广安市城南金源路友谊中学初中部附近一工地,发现多座明代联体古墓,发掘出20多件青花瓷及陶罐、金环、银簪等饰品文物。 当天上午,记者闻讯赶到时现场已被警方封锁,文物部门正在做墓群发掘准备,警戒线外聚集有近百市民围观。记者看到,墓群由多座形制、朝向相同的联体墓构成,墓门均约一米五高。 据现场工地的施工人员介绍,7日上午9时左右,他们在开挖土方时发现的这个墓群。发现后马上停止施工,并向文物部...
11月8日,广安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墓群勘探工作。新华社发(杜修战 摄) 11月8日,广安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墓群勘探工作。新华社发(杜修战 摄) 11月7日,广安市城南金源路友谊中学初中部附近一工地,发现多座明代联体古墓,发掘出20多件青花瓷及陶罐、金环、银簪等饰品文物。 当天上午,记者闻讯赶到时现场已被警方封锁,文物部门正在做墓群发掘准备,警戒线外聚集有近百市民围观。记者看到,...
坐落于广东江门市皂帽山的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白沙墓园,近年来不断遭到破坏。四日,江门市的文史专家们联名上书该市政府,建议采取措施,保护这一历史文物。 从事江门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一直以来对陈白沙墓园很关注,有份联名上书的五邑大学副教授梅伟强称,日前,他们组团考察了陈白沙墓园,共同探讨对该古墓的保护对策。四日,他们上书政府,要求能精确划定陈白沙墓园的保护范围,制止无序开发皂帽山,并以历史原貌为基础修...
古人对陶瓷既有书籍记载,又有诗文赞颂。下面是笔者从实践中得出的对明代陶瓷的一些感悟。 首先,明代陶瓷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对明清瓷器的胎体有这么几种说法:一是明代江西瓷器的胎体迎光透视,多显肉红色;明成化胎体透光显牙白或粉白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显青白色。二是在强光下透视明代陶瓷可以看到胎釉是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 不管是迎光透视、强光下透视,还是在日光或灯光下映照,这里的关键是&...
潮汕经历无数政治和自然界的风雨,从古代有幸保留至今的石亭并不多。而从明代幸存至今规模巨大者,就在汕头市南澳岛上,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之父、南澳副总兵郑芝龙坊。 郑芝龙坊位于古城深澳镇石亭街,明崇祯癸未十六年(一六四三年),知饶平县事万邦俊暨饶澳官绅为郑芝龙表功而建。它不仅规模宏伟,石柱高大,刻艺超群,具有欣赏和考察地震科研价值,而且是研究开发台湾、抗击荷兰、发展海上贸易的郑芝龙的重要文物,已列入县...
明代瓷权 造型——明代瓷权造型多样,有葫芦形、鼓形、馒头形、钟形、元宝形、笠帽形、方形、六边形、八棱形、梯形、蔬果形、天圆地方形等,而以葫芦形、鼓形和馒头形多见。这些瓷权,多以手工制作,辅以工具挖削,器型古朴浑厚,拙中见巧,很有玩味。可以说,明代任何一种陶瓷器皿,在造型方面都不如瓷权丰富多样。 釉色——明代瓷权采用了当时最崇高的色釉来表现其特有的寓意。有青花、白釉、蓝釉、紫金釉、青花釉里红等,...
10月26日,宾客在福建闽东支提寺认真观看明朝年间云锦袈裟。 据专家仔细研究之后称,支提寺这件云锦袈裟是由50片面料拼接而成,工艺非常复杂。袈裟周边设计为图腾状18只五爪金龙,均是闭嘴龙,是典型的明初龙造型。而其云龙纹饰边、蚕丝裹金铂由孔雀绒毛编成丝线串成,则昂贵无比。目前,该袈裟是否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制、建文帝朱允炆出亡时携带出宫的那件袈裟正在进一步考证中。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近日,浙江省苍南县蒲城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渔寮乡崇安村尖山烽堠进行杂草清理,发现了明代卫所烽堠营房和草架墙遗址。 尖山烽堠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建,隶属壮士所所辖。远望形如双驼,烽墩分立东西两侧,中间为营房、草架。北面地势较陡,东、西烽堠北侧均置基座,基座块石垒砌,南面留出空地作为活动场所。 烽堠顶部略小于底座,立面呈梯状。内侧块石伴碎石、黄土砌成椭圆形,外侧墙体用块石垒砌,平面呈外方内圆...
核心提示 “南澳Ⅰ号”古沉船打捞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这艘沉睡了460余年的明代古商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又一座实物例证。 据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窑产青花瓷,数量应在万件以上,是一个罕见的海底宝库…… 明代商船沉睡460余年 打捞工作拉开帷幕,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10月22日,广东省南澳县云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