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代青铜器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成各种各样的锈蚀物。有些锈蚀物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了一层稳定的覆盖层,在一般保存环境中不会继续发展,我们称之为无害锈,一般认为铜的氧化物、碱式碳酸铜等是无害的,而且这些锈古香古色,是文物年代久远的象征,一般不必去除,仅在掩盖铭文、纹饰时才去除。但是有些青铜器的腐蚀在一般保存环境中会不断发展、深入,我们称这种锈蚀物为有害锈,必须去除。对青铜器危害最大...
以前,老古董商鉴别青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甚至舌舔,现在,专家用的是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激光。而作为一般的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青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 一、看锈色 青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青)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
文物修复专家对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马进行脱模 文物修复专家对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马进行脱模 这一青铜马高1.62米、长1.61米,于2008年11月在湖北省襄樊市一建设工地被发掘,出土时马的前半部分基本完好,后半部分已成碎片。文物修复专家考察了东汉到三国魏晋时期马的造型特征、历史资料和残件,运用一系列复杂工艺,最终将青铜马的后半部分基本修复完成。新华社发(安富斌摄)
《鹿鼎》 青铜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以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因此,它自古以来不仅深受中国收藏者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拍卖会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只是小部分人在收藏。”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安日前对记者表示,青铜文化在...
神秘的面具头像王国惊现三星堆 1929年春天,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在中国西南一个叫“三星堆”地方,农民燕道城一家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们几锄下去,从些就敲开了一个沉睡了三千年的古国大门。 国内外考古学家沿着他们挖下去的地方,开始对这个神秘王国的探索,他们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考古挖掘,大量的玉器、陶器、石器不断涌现,古房屋遗迹的出现,更让他们觉得离这个古国越来越近,但七十年过去...
1、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发明了食物防腐保鲜的方法。《诗经》中就有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的记载。古籍《周礼》记载“祭祀共冰鉴”。“鉴”其实就是个盒子,里头放冰,再将食物放在冰的中间,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由此可见,鉴是我国的冰箱之祖了。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就出土了一件“铜冰鉴”。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鉴内套...
【青铜秘档】 在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宝鸡市考古队在一个仅一米见方的窖藏罕见的连续挖出了24件西周青铜器,数量之多,实属罕见。特别是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揭示了西周末年周历王时期的一段极为隐秘的历史。 罕见青铜器上的神秘铭文 【精彩导读】 2年前,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仿佛过节一样,人声鼎沸,这是由于前一天晚上宝鸡市考古队在一个仅一米见方的窖藏罕见的连续挖出了20多件西周青铜器。特别...
近日,新疆博乐市组织的考古队在赛里木湖东侧又发现70余座古墓葬,这是继去年在赛里木湖西岸发现大宗古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此处古墓葬群位于赛里木湖东侧两山间开阔谷地上,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总数达70余座。经文物勘探,古墓大多呈南北向链状排列,有土墩墓、双层石围土墩墓、方形土墩墓,双层石围石堆墓、单层石围石堆墓、石围墓、石堆墓。墓葬大者直径43米,高2米;小者直径6米,高0.4米。土墩墓用青石和黄土...
在固原市开城镇柳庄新石器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双耳袋足鬲以及已经残缺的红陶。 昨天,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固原段古墓葬群的第17座砖式劵墓被考古工作人员打开,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车马器、陶器等陪葬品被清理出来。 17号墓为汉代墓葬,长3.9米,宽1.8米。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墓室内的淤泥,一件件陪葬品从泥土中被清理出来。据考古专家周赟介绍,由于墓室被雨水多次冲灌,导致该墓葬黄土淤积,棺木腐朽...
前天,记者从宝鸡市文物局了解到,国家文物局继去年首次公布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后,日前再次公布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和扶风县博物馆等三家博物馆荣获“国字号”称号。 根据国家文物局规定,国家博物馆等级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 2008年 7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二、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昨天,记者从宝鸡市文物局了解到,国家文物局继去年首次公布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后,日前再次公布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和扶风县博物馆等三家博物馆荣获“国字号”称号。 根据国家文物局规定,国家博物馆等级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2008年7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二、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扶风...
青铜剑(一号俑坑出土) 左剑出土于一号俑坑T19方八过洞。通长93.8厘米,身长72.2厘米,最宽处3.2厘米。右剑出土于一号俑T2方一过洞。通长92.8厘米,身长71厘米,最宽处3.2厘米。两剑的形制相同,剑体长而窄薄,中部起纵脊,近锋处束腰。出土时,首、格、、鞘附件齐全。特别是剑通体光亮,刃锋锐利。经检测,剑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这种先进工艺,堪称冶金史上的奇迹。
青铜铍(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坑T2方三过洞。为长兵器。铍体形似短剑,两侧六面,茎体扁平,后部有孔,用以穿钉固柲。茎与身一次铸成,铍格为附件。铍首长35.45厘米,茎长11.6厘米,出土时木柲已残。刻有“十五年寺工工”铭文,茎上刻有“十六”等字。“十五年”为秦始皇纪年,“寺工”是中央主造兵器的官署机...
青铜金钩(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坑东端长廊部分。钩体如弯曲的镰刀,分身、柄两部分,一次铸成。钩身齐头,截面作枣核形,对开两刃。柄系实心的椭圆体,通长71.2厘米,宽2.3~3.3厘米。 金钩是春秋时期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短兵器,称之为“吴钩”,是一种仪卫性的兵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