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文物市场上,鉴定是个关键环节,负有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健康发展之责。但这个关键环节,近年来恰恰成了一个“乱源”—— 一件“金缕玉衣”,由滑头商人谢根荣找人用零散的破碎玉片串成,10年前却被5个“泰斗级文物鉴定专家”断为出土真品,估价24亿。凭借这份鉴定证明,谢根荣从银行骗贷7亿。9月6日此事被媒体揭发后,权威们承认,当时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围着走了一圈;还辩称“大家没当是鉴定...
有人说,真实的文物界就是“一群傻子在买,一群傻子在卖,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 ” 近来,“金缕玉衣骗贷案”、“徐悲鸿假画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前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经过专家鉴定的唐代“壶王”,也被指为赝品;不久前,曾经创下近现代书画拍价新纪录、以4.225亿元成交的齐白石 《松柏高立图·...
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争议画作。 有人说真实的文物界就是“一群傻子在买,一群傻子在卖,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 谢根荣骗贷案让人大开眼界。这个故事的离奇之处,一是骗子的大胆——敢于自制“金缕玉衣”,还敢请顶级专家来鉴定;二是银行职员很傻很天真,一看鉴定专家又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又是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又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便信以为真...
金缕玉衣共发现五十多件,龚继遂说它更重要的是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目前全世界最贵的中国文物,是2010 年拍出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价格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马未都说,10年前把“金缕玉衣”估价24亿,这本来就是“一个笑话”。 马未都,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始人及馆长 商人谢根荣找来一堆玉片,请牛福忠串成了...
最近,文物鉴定领域屡出“新闻”,从“徐悲鸿遗作”被指假作,到“金缕玉衣”骗贷事件的发生,闹得沸沸扬扬。昨天,本报“文化周刊”也就当前热遍全国的“电视鉴宝”现象做了详尽的报道和分析。其中有一点很值得拿出来再说一说。 当前的文物交易市场被许多人称作“乱象丛生”...
一张连“伪作”都算不上的学生习作,竟然成了徐悲鸿的作品进入国内知名拍卖公司的殿堂,高调地拍出7280万元的天价!两件随便找来一些玉片串起来的所谓“金缕玉衣”,就被几个著名专家“评估”为24亿元。这不禁令人慨叹:艺术品和文物鉴定的水到底有多深? 谁来为文物鉴定正名 近来,“金缕玉衣骗贷案”、̶...
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 汉代的皇亲贵族们大概不会想到,他们死后的丧葬殓服,在两千多年后会成为今人追捧的宝物,并且,卖价最高的还是个新造的假物件儿。近日,媒体爆出几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 泰斗级人物无法自圆其说 参加“金缕玉衣”鉴定的这5名专家,...
【一家之言】 前不久传得沸沸扬扬的“徐悲鸿遗作”、“金缕玉衣骗贷”事件,其鉴定之草率、缺乏正规性和权威性,令人咋舌。 自幼喜欢历史,因此对文物鉴定也算粗知一些皮毛,别的朝代不好说,轻车熟路的太平天国文物,自问还是能看出个子丑寅卯来。这近10年来,主动找上门的、别人凑过来的、慕名辗转托人送来鉴定的太平天国文书、印鉴、钱币等所谓“文物...
(记者 王慧峰)隔着玻璃绕了几圈看了几眼,5位专家就对一件来路不明的“金缕玉衣”开出了24亿的估价,文物鉴定市场的无序程度可见一斑。在对乱象丛生的民间文物鉴定产生质疑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民间文物鉴定市场究竟有没有人管?这些参与其中的专家又该如何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在文物鉴定行业内有一个底线,即不对文物的价格作认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在接受记者采访...
9月13日,浏阳市镇头镇,黄先生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高39厘米的所谓的长沙窑大壶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馆藏的长沙窑“壶王”被专家质疑为赝品,5位“权威鉴定专家”为一假造文物“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天价评估,上述事件折射出文物鉴定的种种不规范现象。连日来,记者对文物鉴定市场调查后发现,目前文物鉴定存在无法律管、无机构管、鉴定者无须...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一座颇具知名度的国家二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在多次参观后却对其中部分展品提出质疑。杨认为,馆方所称的长沙窑“壶王”为上世纪90年代仿品。更有一位民间老艺人称,这件“壶王”与他曾经烧制的一些作品十分相似。 点评 :赝品经过“专家”鉴定摇身一变“国宝”的故事并不鲜见。此次&...
日前,一起巨额贷款诈骗案透露出秘密:5名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的天价评估。建行北京某支行的两位行长由此轻信了骗子的经济实力,发现被骗贷6个多亿后不但未报案,还继续为其违规提供资金4亿多元,导致银行最终损失5.4亿多元。对此,当时负责鉴定的专家承认,评估时大家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只是围着走了一圈。 无独有偶,近日...
“金缕玉衣鉴定门”一石激起千层浪,又一次把神秘的文物鉴定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中国文物鉴定这个行当其实与生意的渊源远比学术要深得多。先讲两个20年前在博物馆工作时经历的故事。 大约在1990年前后,一位同事一天向大家展示一面战国青玉刀币,保管部主任是一位美术史专家,一口咬定是真正的战国刀币,小伙子说小贩亲口承认照着钱币专著刻的;另一个故事是上世纪90年代初...
文物鉴定的水有多深?9月上旬的热点新闻“金缕玉衣骗贷案”,再度泛起波澜的杭州“壶王”事件,让人感知一二。两件随便找来一些玉片串起来的玉衣,估值就被几个专家“评估”为24亿元;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经过专家鉴定的唐代“壶王”,也被指为赝品,而此前有关政府部门已奖励给捐赠方1500万元。纷纷扰扰之中,专家的...
隔着玻璃绕了几圈看了几眼,5位专家就对一件来路不明的“金缕玉衣”开出了24亿的估价,文物鉴定市场的无序程度可见一斑。在对乱象丛生的民间文物鉴定产生质疑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民间文物鉴定市场究竟有没有人管?这些参与其中的专家又该如何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在文物鉴定行业内有一个底线,即不对文物的价格作认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