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俯瞰西千佛洞崖顶考古发现的179个方形建筑遗迹。敦煌研究院供图摄 崖顶之上1500平米范围内,179个方形建筑遗迹在150米内规则的成组分布,这在国内石窟考寺考古中实属罕见……为期三天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2日落幕,期间有关莫高窟姊妹窟——西千佛洞的新发现被首次披露。 同属敦煌石窟群的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
长期以来,因无法预知多种自然、环境因素对石窟与壁画等文物的影响,其保护研究长期处于被动的抢救性阶段,而随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个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平台在甘肃敦煌“落户”,将来文物保护将转入“主动”预防阶段。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由敦煌研究院承担的“多场耦合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封顶并通过验收。它一改过去实验室里只能满足某一种单因素的试验模拟,将来可同时模拟光照、降雨...
为加强丝绸之路沿线石窟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甘肃打破原有管理体制,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及北石窟寺,统一交由莫高窟的保护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管理。 作为丝路上的“石窟艺术之乡”,甘肃拥有大小石窟205处。其中,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名列“中国四大石窟”。目前,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已为世界文化遗产,北石窟寺也被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在管理体制上,这4处...
在此间举行的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他们将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努力打造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使敦煌文化艺术在更广范围内分享。 今年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20日至21日,敦煌研究院联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机构,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予以纪念。王旭东说,敦煌研究院应成为敦煌学研究和...
敦煌研究院日前表示,自2001年开始,该院历时14年先后完成了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萨迦寺、罗布林卡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加之阿里古格遗址和日喀则夏鲁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8800余平方米,最大限度保持了壁画的原貌。 据介绍,在此基础上,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取得进展,从壁画保存现状调查评估、病害机理综合分析、修复材料与工艺筛选等方面,都制定了详...
“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现场。孙志军摄 8月20日,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启幕。此次会议旨在纪念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加强国内外学者有关敦煌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促进对敦煌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创新。 由敦煌研究院携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
8月17日,甘肃省博物馆的讲解员正在进行“备战”训练。在敦煌文博会期间,他们将以优质的讲解服务,展现甘肃文化的特色。
近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自2001年开始该院就为西藏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伸出援手,历时14年先后完成了布达拉宫、萨迦寺、罗布林卡三大重点文物的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再加上阿里古格遗址和日喀则夏鲁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专家们共累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8800余平方米。 据了解,在敦煌研究院对西藏支持的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的保护修复技术也取得了进展,从壁画保存现状调查评...
敦煌研究院16日披露,自2001年开始,该院历时14年先后完成了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萨迦寺、罗布林卡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加之阿里古格遗址和日喀则夏鲁寺壁画保护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8800余平方米,最大限度保持了壁画的原貌。 据介绍,在此基础上,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取得进展,从壁画保存现状调查评估、病害机理综合分析、修复材料与工艺筛选等方面,都制定了...
在繁华的敦煌市区南大街的沙梁巷,坐落着一处建造年代距今230多年、鲜为人知的人文景点— —敦煌粮仓。随着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来临,敦煌粮仓的修缮工程开始招标,即将作为敦煌市区的又一处人文景观,修缮后将对外开放。 据粮仓工作人员介绍,粮仓建筑时先里后外,即先建框架,后打墙体;墙基底部由13层青砖砌成,墙体用土坯和混合土夯砌而成;墙体底宽1.4米,顶宽0.7米;墙面用黄土、沙石、...
图为游泳图-莫高窟第420窟-隋。这幅游泳图更加写实地表现了游泳的场面。画面历经千年以上的时光,人物已变为黑褐色,不过剪影更突出了类似自由泳的泳姿。水中的花苞和鸭子,增加了画面的意趣。敦煌研究院供图摄 2016年里约奥约会于北京时间6日上午启幕,敦煌研究院“同步”对外披露了一批敦煌石窟中保留有大量与运动有关的壁画资料,在这些古代体育运动画面中,有很多现代奥运项目的影子和源头。今天看来,敦煌壁...
7月30日,《从敦煌出发——“丝路明珠”的复兴与创新美术作品展》在绍兴博物馆开展。展览由绍兴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展期7月30日—8月31日。 此次展览展出了“敦煌图案解密人”、前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常沙娜,与中国“界画第一人”张孝友、敦煌当代岩彩画家侯黎明、娄婕、韩卫盟五位艺术家的72件作品。作品涉及敦煌临摹、敦煌系列手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团近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甘肃敦煌考察,并与敦煌研究院举行座谈会。两岸专家学者期待加强交流,共同推动敦煌学的研究和发展。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回顾了双方多年来的友好交流历程,并期待通过此次探讨佛教艺术,加强两岸学术交流。 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李玉珉讲述了自己走近佛教艺术史并将其作为终身研究项目的故事,并以《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魅力》为题,说明敦煌是中国雕塑史、绘画...
《敦煌印象丝路虹霓》这幅长卷的创作,是画家莫建成十余年来思考、探索、实践的总结,也是他对甘肃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独有情愫的一次集中抒发,既是瓜熟蒂落,又是应运而生。 由莫建成领衔组成的这幅长卷创作团队,都是甘肃当代美术创作的领军和骨干画家。他们对甘肃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风物、山川地理、人文景观以及这里的芸芸众生的民俗民情、生活状态、民族心理、情感特点、地域特色乃至服饰着...
敦煌研究院经过5年技术攻关,首次将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成功引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研发出了同时模拟温湿度、光照、风、雨、雪等多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多场耦合试验室,将有助于整体提升破解石窟围岩风化和壁画盐害机理的研究能力。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研究院承担的这个名为“多场耦合下石窟围岩风化与壁画盐害机理试验装置研发”项目,通过现场调查莫高窟围岩风化及壁画盐害状况,系统总结和梳理了影响莫高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