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月光光,照地堂”是家喻户晓的粤语童谣。广东肇庆端州区宣传部发言人7日介绍说,由广州、佛山和肇庆三地共同举办的“粤语新童谣大赛——2010年越秀·禅城·端州传承广府文化”活动,正在征集粤语童谣。 记者了解到,大赛由广州越秀区、佛山禅城区、肇庆端州区三地联手举办,公开征集包括顺口溜等在内的粤语新旧童...
7日下午,2010首届“中国·康保二人台文化旅游节暨张家口市农民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主办方介绍,从7月20日到8月20日,历时一个月,张家口市康保县城及县内旅游景区将进行二人台艺术大赛、艺术成就展览、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把康保二人台唱成千人台、万人台,打造地域文化名片,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 2000年文化土壤上,康保二人台见证文化...
“一个人在台上唱太单调,如果有男女老少三五人,那就热闹了。”应振爱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唱新闻”的传承人,最近,他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改良“唱新闻”,让更多老百姓喜欢上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点子有了,人选却是问题。 “唱新闻的人要会本地话,形象嗓音要佳,最好还有戏曲功底。”应振爱说,“如...
传统漆器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其核心材料是取自漆树的天然漆,国人称之为“大漆”,和现今流行的“化学漆”有天壤之别。实际上,“漆”所指本就是大漆,而化学漆仅为“涂料”,与“漆”本无干系。而今,化学涂料已经头顶“漆”字,遮盖了大漆本来的面目。比...
经历昨天的一场暴雨,王江泾镇太平村的"谢和桥"依然静卧在村头,石砌桥面斑驳的痕迹向人们述说着它久远的历史。这座桥究竟是哪朝哪代建立的,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村党支部委员马永其告诉记者,太平村是秀洲区率先启动"两分两换"的试点村之一,现阶段集聚点已开始动工建房。在四周村落相继被搬迁后,这座古桥却被保留了下来。 "很多人都看中了古桥,想等桥拆掉时买石板,但村里没答应。"马永其说。这座有着石砌台阶的...
7月3日,冯广聚在位于琉璃厂的家中,电视机播放着前一天世界杯赛的重播节目。他说操心生意,没时间玩字画,但是足球绝不能落下。 创自清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店“爆肚冯”经过三代传承与创新,以其爆肚脆嫩、作料爽口为人称道,“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老爷子今年已经78岁了,他依然掌管着为全北京“爆肚冯”店铺调配秘制酱料的“大权...
岳州窑经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沿袭千余载,位于洞庭湖南部距湘阴县城21公里的湘江西岸窑头山一带。从1937年起,曾多次在河床岸的窑底部和四周挖出过碗、壶等陶具。唐代时期的岳州窑非常鼎盛,不亚于铜官窑,主要生产茶具。陆羽的《茶经》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岳州青瓷碗盛茶...
在现当代陶瓷收藏进入热潮的当口,仙霞路650号的虹桥当代艺术馆即日起至7月10日举行“2010现当代陶艺作品展”,将以分量重的阵容和充满新意的展品来反映中国学院派陶瓷现状。来自中国陶瓷艺术最高学府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的教授和新锐们,以及来自景德镇的新中国三代陶瓷艺术家共100位,构成了这个展览的主体,他们中八成参加过全国美展陶瓷类评比,去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陶...
河北省文化厅近日公布第二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确定140余人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保定市毛素欣、杜振忠等20人名列其中。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51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为进一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机制,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我省开展第二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选活动...
7名“80后”围成一圈,齐刷刷地向老师鞠躬行礼,高声喊着:“师傅!”昨天,北京象牙雕刻厂的7名学徒在进厂学习一年后正式拜师。这是21年来该厂的工艺大师首次在厂里招收到徒弟。 去年7月,北京象牙雕刻厂在时隔20年后首次招收了这7名学员。他们当中,有6名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雕塑系,1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一年来,他们学习了凿活、铲活、开脸、打磨等牙...
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龚一、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斫琴师王鹏、琴歌演唱家乔珊等古琴艺术家齐聚在京西大觉寺举办的第六届明慧茶院古琴会。会上,琴音清和、雅声逸奏,园内外站满闻音而来的听众,记者借机采访了龚一。 记者:2008年2月,您入选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虎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您是该项目唯一的传承人吗? 龚一:2008年2月这...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然而在近日由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系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们却发现,常州梳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篦箕”,因为其工艺的复杂、销路的下降、手艺人的老龄化,正呈现即将没落的先兆。常州梳篦这一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有梳无篦”的尴尬。 篦箕从辉煌走向衰落 ...
中国非遗保护面临“内忧外患” 京城6月,京西大觉寺,明慧茶院,表演者龚一正在弹奏《潇湘水云》。 时值第六届古琴会,作为古琴艺术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他还带来了《流水》、《捣衣》等名曲。一同献曲的还有龚一的开门弟子陈雷激、琴歌演唱家乔珊和当代斫琴与演奏兼善的古琴艺术家王鹏。 尽管古琴艺术作为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音乐遗产,已于2003年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月3日,冯广聚在位于琉璃厂的家中,电视机播放着前一天世界杯赛的重播节目。他说操心生意,没时间玩字画,但是足球绝不能落下。 创自清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店“爆肚冯”经过三代传承与创新,以其爆肚脆嫩、作料爽口为人称道,“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老爷子今年已经78岁了,他依然掌管着为全北京“爆肚冯”店铺调配秘制酱料的“大权”。 “老字号,质量是第一位的啊。”冯广聚说。如今“爆肚冯”已经在北京拥有三家门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