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或使用漆,并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中国漆器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是我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该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 、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
《琵琶行图》立轴,纸本,墨笔,纵154厘米,横46.6厘米。(明代)郭诩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郭诩 (1456—约1529),字仁弘,号清狂,泰和(今属江西)人。他淡泊仕途,弘治年间被征入京师,授锦衣官,坚辞不就。唯致力于诗文书画创作,擅长山水、人物,笔墨简括,富有情趣,为时人所重,与同朝代的吴伟、杜瑾、沈周称誉画坛。 《琵琶行图》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创作的写意人物画,表现白居...
中国的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多少年来以其别具一格的装饰形式和特殊的蕴义而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玉雕和一般的雕刻有很大的不同点:材料的稀有与珍贵,再有就是雕刻上的不可随意性。毕竟,玉雕是先有材料,后有创作形体的,就是说人们往往是根据一块玉材的形体、颜色、硬度去联想创作形体的,这有点像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由于玉器的贵重,所以对其发生兴趣的多...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董源、巨然的绘画“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灿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我们这里欣赏的巨然《万壑松风图》轴,正是这样的一幅作品,近视之略嫌草率,远观则气象浑穆。像这样类似于“写意”的山水画法,在五代、宋初的画坛是并不多见的,因此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画家在观察自然山水的过程中,把握到山川景象光照变化的...
众所周知,题材对于集藏品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吸引集藏群体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生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因此千百年来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折射出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并传播至东南亚地区。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相配的生肖属相,所以集藏品上所反映出生肖图案,不仅仅是一种动物,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演绎和民族图腾,这种来自于天干地支的自然界归纳,已赋予了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世孙。这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却做着异族朝廷的官,虽然地位很高,实际并不受重视,心里很苦闷,只是一味地吟诗作画。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苏东坡、清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除书法外,他还擅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音律,熟谙道释。是他,最先将“诗、书、画”三绝合为一体。不仅如此,他的...
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度其拳拳,无有二计。高尚自疏,况未见信。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
白文“生不事人”、“无限江山任夕阳”均以奇特的章法,大胆的刀法为之,原石直观,行刀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沉积着近一个世纪岁月的渗润,展示在我们面前那一方方北堂旧藏白石老人的原印,还是那么鲜活地散发着其艺术的震撼力。无论是大疏大密的章法,还是铁笔横戈的行刀,缩龙成寸,老人将其诗、书、画所含的大智慧汇集于寸方之间,读来使人永有耳目一新的感触...
上题诗题跋,以此为乐。在存世的髡残作品中,以赠送程正揆的最为精美。其次,程正揆丰富的收藏为髡残提供了师法和吸收前人成果的良好机遇。髡残的绘画深受黄公望、王蒙的影响与此有着密切关系。此外,“二溪”常在一起讨论六法问题,一个长于儒理,一个善于谈禅,或以禅解画,或借画谈禅,妙趣横生。儒理、禅机、画趣相撞击,往往使二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程正揆的《山水图》上,髡...
隋唐五代,是我国陶瓷工艺全面发展的一个繁荣阶段,著名的瓷窑颇多,烧制技术高超,品种繁多,釉色丰富。 寿州窑是唐代名窑之一,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在唐代隶属寿州,因此而得名。 隋代,寿州窑以烧青瓷为主,到唐代改烧黄釉瓷器,独特的烧制风格使其闻名天下。 寿州窑的黄釉瓷器有普黄、蜡黄、鳝鱼黄等多种。它的黄釉瓷器独特之处在于使用了化妆土,用它涂盖在粗糙厚重的胎体上,可令胎体...
12月5日,汉阳陵博物馆馆长晏新志以《陕西古代陶俑赏析》为题作专题讲座,党总支书记孙振江、副馆长庞雅妮、王保平、总经理颜宗岳等领导及陈列、宣教、研究室、帝陵办、信息部、保卫部等部门人员参加了学习。 晏新志馆长围绕“陶俑的由来”、“古代陶俑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陶俑的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晏新志馆长在讲座中,...
2003年西藏自治区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同时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计7大类,15项,24个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列入了2006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518项国家级名录之中,她涉及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目前西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61个,列入自治区级非...
展览现场 中国书画精品赏析大展开幕式于2008年12月3日上午十时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举行,同时举行《中国书画精品赏析》首发式,该活动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在开幕式上高度评价此次展览的意义,他认为,这次展览非常的特别,展品没有依赖美术馆的藏品,而是来自于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收藏者。他们通过收藏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展品全部来自于民间收藏的精品,老百姓把自...
20世纪50年代是齐白石艺术生命的又一个春天。安逸的生活,舒畅的心情,使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仍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此幅由日本回流的《虾》正是创作于齐白石晚年九十四岁时,即为1954年。齐白石的虾正如徐悲鸿的马一样,乃画坛一绝。画中六只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淡墨绘成的躯体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齐白石善于造境,虽不著一水,却尽得风流,虾儿犹如在水中竞逐,灵动活泼,生机盎然。说起齐白石与虾结缘,则始于湖...
张大千一生游历遍及祖国名山大川,奇观美景可谓见之多矣,但始终觉得黄山第一。他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步不佳。”张大千曾于1927年、1931年和1936年三次登临黄山作画,并吟诗作赋,尽情讴歌,直至晚年侨居海外,依然魂牵梦绕,恋恋不忘黄山美景,此幅作于1962年的《黄山慈光寺》就是张大千寓居巴西八德园时期的忆写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