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5日从福建省文化厅获悉,福建省政府日前正式公布我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79人。继2008年5月我省确立第一批23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以来,至此我省共有41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据了解,第二批传承人共有9类,分别为民间文学5人、传统音乐17人、传统舞蹈13人、传统戏剧43人、曲艺15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3人、传统美术16人、传统技艺37人、民俗20人。甘国宝传说故...
东阳木雕艺人陆光正指导安装杭州雷峰塔壁画《白蛇传的故事》。2008年,他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亚太地区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下个月要办博览会了,瞧这热闹的!”1.80米个头的丁圣凯,忙着摆放自己店铺里的木雕,汗水涔涔的脸上挂满了笑。10月18日,浙江省东阳市将迎来第五届中国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这些日子以来,东阳中国木雕城人头攒动,来自全国...
“中华神针”针灸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昨天,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上透露,卫生部正在将中医针灸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申遗方案已完成并已提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们希望,申遗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相信中医。我省中医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申遗固然令人欣喜,但中医要做的远不止于此,当务之急尤其需要解决好制约中医...
本报讯福建柘荣剪纸、泉州李尧宝刻纸、漳浦剪纸,这3项福建剪纸项目在当地艺人的坚守和探索下,走出了传承发展的新路子。 泉州李尧宝刻纸的传人黄丽凤现在正在为一家瓷器公司设计刻纸图案。她说:“以前只知道卖刻纸,随着这一技艺不断被大众认知,已有不少旅游产品公司、服装企业、瓷器公司向我们伸来橄榄枝,邀我们做一些刻纸的延伸产品,把刻纸元素融入到其他领域。”黄丽凤说,现在不但刻纸艺人的日子好过了,刻纸技艺也相...
本报讯 (记者 王翔 特约通讯员 赵正荣)接龙吹打、木洞山歌、姜家龙舞、双河口巴文化传说……这些都是巴南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代表。记者近日获悉,为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从2004年起,该区已先后投入600万元用于其保护和传承。如今,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一大批民俗文化技艺,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最为喜爱的活动之一。 率先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巴南区是承载巴渝文化最具代表性的...
萨满文化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化形态,在世界上已经濒临消亡。近日,吉林省召开首届萨满文化研究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萨满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共同呼吁:抢救、保护、传承萨满文化已是当务之急,而吉林省的萨满文化底蕴厚重,应当让吉林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萨满文化的中心。目前一个集研究、交流和文化产业开发于一体的萨满文化基地正在吉林省开发建设中。 萨满文化至今已有5000年至1万年的历史,囊括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多...
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11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论坛期间还将对获得国家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功勋人物获奖的项目和个人进行表彰。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论坛的召开,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精心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品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领取证书。 记者 尚洪涛 摄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昨日,市文广新局向96位市级非遗传承人颁发了证书。传承人表示,自己有责任将祖先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为下一步申报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继续努力。 高陵扎花传承人刘淑贤、老油坊传承人高飞、九连环传承人杨潼玺、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传承人邓印海、户县蒋村正月活动传承人王茂利等...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单红)在最近公布的江苏省第三批“非遗”传承人名单上,姚永海、徐秀棠、吕尧臣、徐汉棠和鲍志强等5位无锡人榜上有名。除姚永海为玉祁双套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外,其他四人均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传承人。至此,无锡新增5位省级“非遗”传承人。而第三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111人。据介绍,无锡市原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人,如...
用“制砚人生”来概括袁斌,可谓实至名归。从15岁拿起刻刀到78岁封刀谢客,85岁的袁斌制砚之路走了63年。从袁斌的祖父起,袁家三代人的命运就开始与辽砚有了恩怨难解的交集。祖父靠制砚起家,父亲却因制砚而死。它让袁斌经历了家族作坊的兴盛荣耀,也饱尝了家道中落的坎坷艰辛。父亲去世后,他本有机会不再从事艰苦的制砚一行,选择另一种人生,但骨子里难以割舍的情分让他重新回到了辽宁本溪桥头镇,选择与辽砚相伴到老。...
江永女书,是世界上罕见的女性文字,曾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存轰动世界。然而在被发现后的近30年时间里,却因过度的商业开发而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传承危机。 揭开女书神秘的面纱 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地区,曾长期流传着一种只在妇女中流行、传承的神秘文字。它造型奇特,书写呈长菱形,自上而下,从右向左。近1000个单字,只有点、竖、斜、弧4种笔画。1000多年来,当地女性用这种文字进行女性之间的情感交流,...
“西关小姐”、“西关大屋”、“凉茶铺”、“公鸡榄”……曾经的西关文化随着城市的发展渐褪华衣,引得广州人叹息。如今在上下九步行街,一家剪艺馆重拾起旧日的西关文化,将老广州的记忆以“布雕剪纸”、“玻璃屏风”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引得路人驻足观望,国外友人亦盛赞感叹。 上九路的这家剪艺馆面积不大,屋内一面墙上挂满了装裱着红色布雕剪纸的装饰画,传统味十足。“这些沿袭的是剪纸艺术,但用的材料是绸缎”店里工作...
【博宝艺术网讯】近日,潜山县葛贤友、葛献中、何东山等3名制陶农民获批市非遗传承人,省市电视台同时拍摄了潜山痘姆陶器制作的专题片,向世人展示这个流传民间2000多年,已被列为安徽省非遗名录的陶器手工艺制作技艺。 潜山痘姆乡被誉为“皖西南陶器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和勤劳智慧的民间艺人。据薛家岗遗址考古发掘考证,痘姆制陶起源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一代代制陶人勤奋学习缜密改良,陶艺不断发扬光大...
红网怀化9月9日讯(通讯员 王纯一)9月8日下午,湖南靖州县藕团乡小学五年级一班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动听的苗歌旋律,该校优秀歌师谢科培老师正在教学生们学唱苗族歌鼞(tāng)的经典曲目——《担水歌》。这是孩子们新学期第一堂音乐课,也是第一节“歌鼞文化教育课”。为进一步加强对苗族歌鼟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该县从今年9月开始实施“苗族歌鼞进课堂”活动。在藕团乡、三锹乡、平茶镇三所小学开设...
media_span_url(´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9/10/content_3409821.htm´) 第1页:一场演出团里大约挣200元 第2页:直到今天还没有招到演员 放在地上的皮影。 谦御皮影艺术剧团副团长朱小芬在办公室内操弄皮影。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