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划拨文物展示 2月15日,黔东南州文物局在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举行文物划拨仪式,从今以后,该馆又增加了数十件“宝贝”。 据悉,此次划拨的文物共计53件套(其中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37件、一般文物5件、未定级文物8件)。主要包括民国和近现代各种绣法的苗侗服饰47件套、漆器雕刻牛角杯1个、精美石雕砚台3个以及年代不详的碑刻残片2块,涉及织绣、雕塑、漆器和石刻砖瓦等门类。 ...
近日,“中国北方游猎游牧民族珍贵历史影像图片展”在海区博物馆一楼大厅内展出。 1月4日,记者来到海区博物馆,整个展区的近百张照片分为五个部分:甘珠尔集市与甘珠尔寺;与鹿为伴的生活;敖包祭祀与萨满;武装与狩猎;镜中点滴看村庄。照片大多由俄国人拍摄,反映了80多年前在呼伦贝尔生活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让观影者感受到北方游猎游牧民族的生活。通过与往昔生活的对比...
近日,国家民委命名了第五批共6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丽水市博物馆成为浙江省唯一获命名单位。 丽水市博物馆新馆于2015年10月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达1.2亿元。该馆包括序厅,“秀山丽水——丽水自然生态”“括风瓯韵——丽水历史人文”基本陈列,“畲族风情”“华侨之乡”“括苍石语”“丽水三宝”专题陈列展览,各展厅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丽水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12月30日通报,该单位日前在四川省石渠县阿日扎和温波两个乡镇的4个地点发现岩画。根据分析,这些岩画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岩画就藏在广袤的甘孜州石渠县境内,近日由考古专家发现研究。据考证,这批岩画时间大约从公元前几百年延续至公元800年前后,大量耗牛、大脚鹿、马、虎等形象,生动反映了当地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密点凿刻、简洁肯定,带着浓郁的高原风。 四川省考古...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30日通报,该单位日前在四川省石渠县阿日扎和温波两个乡镇的4个地点发现岩画。根据分析,这些岩画中最古老的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员李飞介绍,此次发现的岩画以动物和人的形象为主,包括部分古藏文题记。其中动物可辨40余只,主要为牦牛、大角羊、大角鹿、马、虎等;人物可辨约9人,还有部分图像暂时无法辨识。在敲凿技艺上,这些图像分为密点凿刻剪影式图像和密...
“巍率善氐佰长”印(见图)是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周原上的南庄村一古墓。印为铜质,正方形,驼钮。边长2.2厘米,通钮高2.5厘米。驼呈蹲卧状,腹下有穿孔,孔内套以梯形活动钮环,环高3.3厘米,上宽2.2厘米,下宽1.5厘米,当为便于佩带之用。印面阴刻篆书“巍率善氐佰长”六字。从该印形制及印文篆刻风格看,可断为三国曹魏时期,由魏国皇帝赐给归附于他的氐人下级头目(佰长)的官印。 “巍”指曹魏。...
近日,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和相关媒体称,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墨西哥土著艺术杰作的 800 年前墨西哥绿松石马赛克镶嵌头骨是赝品。这家位于荷兰西部城市莱顿 (Leiden) 的博物馆在对该头骨作品(目前全球存世数量仅为约 20 件)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深入研究后,得出了这一令人震惊的发现结论。1963 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购入并展出了这件价...
杰德秀在藏语里意为“口齿伶俐”,不难想象以此命名的杰德秀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贸易小镇。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杰德秀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小商品集散地,有来自尼泊尔、锡金、缅甸等地的商人经营日用品,并把此地特色手工艺品远销国外,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物币交换、物物交换的贸易中心,这里更是远近闻名的“围裙之乡”。 在藏语中,围裙叫做邦典。嘎日邦典编织传习基地成立于2002年。起初,主人嘎日只是靠着纺织邦典贴...
12月20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北京会见沙特旅游和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席苏尔坦亲王。 雒树刚对苏尔坦亲王一行来访表示欢迎,热烈祝贺“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当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开幕。他回顾了中沙两国友好交往历史,高度评价两国文化和遗产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并与苏尔坦亲王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和遗产合作关系交换意见。他指出,中国和沙特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和遗产资源,中国文化部愿继...
2016年12月16—18日,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七次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来自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上海、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北京等省市二十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五十多位代表参加大会。 越族是活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的古代民族。由于支系众多,故称“百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展...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而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梦想的长久动力。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借此契机,艺融美术馆特别策划“翰墨梅香—国画五人作品展”,将艺术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的时代机遇。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他们都已人过中年,都在书画艺海中锲而不舍的拼...
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内蒙古把民族文化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统筹谋划、融合推进。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民族艺术瑰宝频频亮相于世界舞台。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体现在各自的语言、习俗、文字记载、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大而言之,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各个民族各具特色、多...
雁门关之于中国人而言,寓涵着太多的文化意味。它是大汉民族最后一道自我防御的象征,也是历代“大一统”皇权所及的“荣辱”标志;它是中华民族内部相互残杀、屠戮的古战场,也是这个多灾多难民族和谐相处、进而融合为一体的孵化场;它是帝王将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个人意志肆意妄发的大戏台,也是骚人墨客吟诗作赋、凭古吊今的个性情怀得以张扬的大剧场。它铭刻了赵武灵王、汉高祖、唐太宗这样千古帝王的流风遗迹,也留下了赵幽...
11月7日,笔者见到宣恩县李家河镇高桥村五组的龙如庭老人,仍津津乐道地介绍自己前不久参加宣恩县首届稻草人艺术节打草鞋比赛的情况。 近年来,宣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自2005年以来,通过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构、开展全县“文化遗产”普查、抢救与整理,组织“文化遗产”展演和宣传等措施,卓有成效的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截至目前,已有《宣恩薅草锣鼓》《...
11月1日,“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活动(云南站)”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全面展示了30余年来,我国在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普查、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此次展览包括四部分:“丰富多彩:少数民族古籍”展示了书籍类、铭刻类、文书类、讲唱类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民族遗珍:少数民族古文字古籍”展出了现存的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文献价值的珍贵古籍原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