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水屏风画或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唐代山水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7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员对唐高祖曾孙李道坚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壁画线条流畅、准确、细腻,是同时代唐墓壁画中的精品,其中的山水屏风画或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唐代山水画。 据介绍,该墓位于陕西富平县新庄村,墓志记载墓主人叫李道坚,系唐高祖曾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当地文物部门对壁画墓进行安全检查。...
开元观 始建于唐代、位于荆州博物馆园区内的开元观,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配合环境整治工程考古发掘。楚天都市报记者昨日看到,从观内地表以下约80厘米深度发掘出的一条青灰砖“圣道”重见天日。 荆州开元观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31-741年),现存山门、雷神殿、三清殿、祖师殿等古建筑,是明清时期复建,也是荆州“三观”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建筑群,极为珍贵。观内另保...
唐代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瓷器闻名天下,品种丰富,造型多样,不仅有青釉点彩执壶等生活用具,也有青釉点彩水盂等文房小件。本文要介绍的一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图1),也是精巧可爱、美观实用的文房用具。 这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高5.2厘米,长9厘米,宽6厘米,1953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全器塑一卧兽伏于一台面上,兽似狮而无狮之威猛,身体蜷曲,四爪伏地,尾巴卷垂,圆目竖耳,憨态可掬。通体施青釉,...
唐代的胡人“陶俑”第一次在广东窑址经省考古研究所科学考古发现,极其珍贵!见证广东窑址唐代走“海上丝路”。近日,来自广州、北京、新加坡等地的近10名古陶瓷研究专家,来到新会崖门官冲窑,对崖门官冲窑出土的4000多件唐代古陶瓷进行鉴定。在这些古陶瓷之中,专家们发现其中一件为唐代的陶俑(唐俑),从“唐俑”造型等方面判断,专家们认为,新会官冲窑为唐代海丝之路的外销窑。 出土4000多件唐代陶器 ...
“始以武功一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6月22日,由深圳望野博物馆与西安含光门唐皇城墙遗址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瞻礼大唐——‘一带一路’背后的器用”文物展在西安开幕,包括金银器、铜器、玉器、瓷器陶器等各种材质的90件文物集体亮相。 专家认为,这批文物从市井生活、人文风貌的剪影中投射出大唐帝国恢弘的国家荣耀,同时也让人体会到进一步推动东西方文化互鉴、更好传承我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 林林总总...
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在南京朝天宫开幕的“发现金陵地下之美——南京考古2016年度成果展”上,该市文物部门揭秘了去年于南京地下首度发现的唐贞观年间大型墓葬群勘探情况,据介绍,这是南京地区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唐代官墓。 据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介绍,发现这座大型唐代官墓群的南京雨花台冯韦村后头山地区,经过考古人员从2015年到2016年的两次发掘,共发现...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出的唐代《双童图》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两个身穿彩条背带长裤、玩得不亦乐乎的小胖孩惹人喜爱。 记者从自治区博物馆了解到,《西域服饰的记忆》展览正在举行,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西域服饰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双童图》是一幅绢画,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地区的阿斯塔那古墓。 画中,两个在草地追逐嬉戏的儿童,袒露上身,穿背带晕裥长裤,脚蹬红靴,童...
镀金银蔓草花鸟纹高足杯(唐) 一言以蔽之:在古代社会中,黄金体现了货币、赋税、赏赐、贡奉、赠送、施舍、悬赏、贿赂、赌博等多种功能,影响了社会政治、文化生活。黄金用天赋的色彩描写了生活的诗、历史的事。 辨别真假金银器有两种方法或两个层次: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感受性的,有时是悟性,尽管说不出或说不清道理,经验多了,直觉常常是对的。科学是理性的,以系统的知识为支撑,是可验证的。 齐东方,...
风卷黄尘,滇西高原弥渡县的平坦山梁上,考古学家顺山势俯身前行,在一处村民新挖的树坑前站定,随即小心铲刮坑周剖面,倏地眼前一亮,湮没千年的白崖旧城墙遗迹重现天日。 近日,考古人员在云南省弥渡县调勘时发现了距今千余年的白崖旧城遗址,并成功勘定多处古城墙遗迹。据初步认定,该遗址可能为唐代前期云南西部古代王城。这一发现为滇西古文明研究提供了最新考古资料。 白崖城一名始见于唐代樊绰的《云南志》一...
图1 图2 唐代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瓷器闻名天下,品种丰富,造型多样,不仅有青釉点彩执壶等生活用具,也有青釉点彩水盂等文房小件。本文要介绍的一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图1),也是精巧可爱、美观实用的文房用具。 这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高5.2厘米,长9厘米,宽6厘米,1953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全器塑一卧兽伏于一台面上,兽似狮而无狮之威猛,身体蜷曲,四爪伏地,尾巴卷垂,...
西安天坛遗址,位于陕西师范大学南区校园内,初建于隋,唐代沿用了300年,比北京天坛早一千多年,遗址高约8米,为四层素土夯筑圆坛,白灰抹面,底层直径54米。每层圆坛都设有十二陛(即上台的阶道),呈十二辰分布。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遗址南北两侧是几幢年代久远的旧建筑,东边一墙之隔是一块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西边则与陕师大操场隔着一条土路。西安官方于2014年通过了《天坛...
台湾中台禅寺捐赠唐代邓峪石塔塔身回归仪式16日在山西博物院举行。张云摄 1998年9月10日零点刚过,负责看护邓峪石塔的榆社县民间文保员宋晋明被七八名手持铁棍的壮汉打昏,并被铁丝绑在木柱上,动弹不得。这伙人用吊车将这座唐代的邓峪石塔塔身吊走,不知去向。 天亮后,时任山西省榆社县文管所所长的王太明闻讯赶来,随即上报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痛心之余,也对这伙盗贼的猖狂气愤不已。 直到两年...
图为展出的唐代巩县窑黑釉龙柄壶李映民摄 4月9日,《大唐之美——“一带一路”背后的器用》展览在广东东莞可园博物馆开幕,共展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区域中亚地区的金币、银币等89件唐代文物珍品,重现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图为展出的唐代三彩山子 李映民 摄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展览展出了深圳市望野博物馆收藏的唐代文物珍品89件/套,不仅有陶瓷器、墓志、玉器和琉璃器,还有来自古代丝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