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网络配图 唐代的繁荣与大力倡导廉洁政治息息相关,修纂《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一批廉洁奉公的士大夫文人应时而生,比如盛唐的卢怀慎、狄仁杰、姚崇、宋璟等,中唐中兴时期的杜黄裳、钱徽、白居易、韦夏卿等。他们以社稷为重,崇德尚俭,勤政为民,并对廉洁从政多有思考,丰富和深化了唐代的廉政思想。其中一些富有创新的观点和做法,比...
网络配图 《世界性的帝国——唐朝》是哈佛中国史的组成部分,其他分别为《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和《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可见,这部多卷本的哈佛中国史,叙述的是自秦始皇称帝至清朝灭亡两千多年中国帝制时代的历史,其中译本最近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上述时段的基本政治特征是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为以皇帝为核心的专制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则...
网络配图 城市的繁华程度突出表现在文化娱乐生活的高度发达上。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与流动,唐代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有所增加,城市居民的构成成分越来越复杂,无论是达官显贵、富商巨贾,还是贩夫走卒、市井百姓,对文化娱乐的需求都越来越旺盛,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城市文化娱乐生活的活跃与繁荣。 城市文化娱乐生活大观 唐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网络配图 坊市制或市坊制,是我国古代政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唐代则是我国古代坊市制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时期。 坊市制从西周一直维持至唐代。坊,或称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坊”的称呼,从隋朝开始正式将“坊”固定化。里坊居住呈现阶层分区居住和职业分区居住两个特点。坊市制度,既是政府管理城市居民的制度,又是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的...
网络配图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始自战国时代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加强户籍管理制度。此后,分裂和战乱时期,往往发生人口流散,版籍不存的情况,但一旦政权稳定,收集流散,整顿版籍,每每成为当务之急。很长时间以来,城市和乡村的户籍管理都是统一的,但这种情况在唐代发生了变化。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唐朝以都城长安为代表的大城市在膨胀...
“湖东寺,在城东十里酃湖之东。唐大历初,法照禅师卓锡于此立五会念佛台,住僧盈千。”这是清代《清泉县志·营建志》关于衡阳湖东寺的记述。不过,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刹,位置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个谜团。8月6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今年5月至7月,该所组织衡阳市文物局等单位业务人员组成酃县故城遗址文物调查勘探队,对遗址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目前,文物勘探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两处地...
婺州窑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衰弱式微于元末明初。婺州窑是一个地方性的历史文化名窑,虽然有着庞大的窑系,悠久的生产历史,但其名留青史,声名远播还得靠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一书。因为茶圣陆羽给予了当时婺州窑所生产的茶碗以极高的评价。《茶经·四之器》:“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婺州窑所生产的茶具当时地位仅次于越窑和北方耀州窑,名列第三。 ...
婺州窑 青黄釉高喇叭形圈足茶盏 婺州窑青黄釉高喇叭形圈足茶盏。敞口,薄唇,口沿为八出葵口,一进一出相互交叉,弧腹下收,高喇叭形圈足,圈足内有12个支烧痕,胎质细腻,烧结程度高。内外施青黄釉。是唐代婺州窑烧制的代表性青釉茶盏。 婺州窑青釉玉璧底碗。高3.5厘米,底径5.5厘米,口径14.5厘米。敞口,斜腹壁,玉璧底,施青釉,底足有垫烧痕。釉质青绿,有玻璃质感。 婺州窑青釉圆唇直口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内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郑州因位于中原,地处交通要道,地位十分重要。当时,以唐都长安为中心,形成了全国的水陆交通网,郑州是从唐都长安通向东南、山东等地的必经之地。唐王朝在郑州管城设置了管城驿(驿,指驿站,是掌管投递文书、转运物资、招待来往官员的机构)。 管城驿是洛阳至汴州之间的唯一大驿站,来来往往的人员和驿马车昼夜不绝。在通往驿站的道路上,到处都有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发布消息称,考古人员在对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吕村乡新庄村的唐高祖曾孙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唐代山水画。 墓内山水壁画虽有破损,但看上去依然层峦叠嶂,气势非凡。 根据墓志记载,该唐代墓葬墓主人名李道坚,系唐高祖曾孙。开元年间,曾担任汴州刺史、河南道采访使等职务。据了解,学界一直认为2015年唐代韩休墓出土的独幅山水屏风画为唐代最早山水壁...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诏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自古以来广受文人、 士大夫的重视和喜爱。 古琴的历史至少有 3000多年, 唐代是古琴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唐代古琴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和模仿。本文结合已经公开的、 并被相关专家或机构鉴定过的唐代古琴的实物资料, 对唐代古琴琴体的长、 宽、 厚和肩、 腰、 足位置等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 并与其后各时代的古琴加一对比, 以期尽可能准确地展现唐代古琴的形制和特征。 唐代...
“村里发现了古墓!”一则发现古墓的消息,在蓝山县塔峰镇五里坪村传开了。今年7月,蓝山经济开发区三蓝示范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开工清表过程中发现两座砖室墓,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判断,系东汉、唐时期的古墓。 对两座墓葬进行了发掘 7月12日,笔者来到了位于蓝山县塔峰镇五里坪村五里小学东北300米处的古墓所在地。两座墓室已被拉上警戒线保护起来,墓葬已发掘结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去年8月起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富平新庄村,唐李道坚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不仅获取了唐代墓葬考古的重要资料,墓主身份的确认对壁画的进一步研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时已有画科分类苗头 位于富平新庄村的唐李道坚墓曾在1990年代被盗,当时富平县文物局干部井增利抢拍了墓室壁画照片并发表,其中的山水屏风画引起了中外美术考古界的高度关注,认为是迄今发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