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目前,对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我翻阅的资料中发现:对各朝代纹饰的产生、发展原因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从朝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这一种角度来研究。在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是我不反对这样一种模式的研究,我也承认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客观因素对各朝代纹饰产生、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对各朝代纹饰产生发展起到作用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也对纹饰的装饰形式也起到了不可忽...
基本信息: 作者:刘兰华张南南 著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01 版次:1 平装:605页 印刷时间:2013-12-01 印次:1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BN:9787513405379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主要包括:中国陶瓷纹饰史的第一个里程碑;彩陶纹饰...
清雍正时彩瓷的生产以粉彩和斗彩为主,因此五彩不及康熙时兴盛,在彩瓷中所占比例不大。此时的五彩在色彩上改变了过去以浓艳为主的特点,趋于淡雅,少用大红大绿,画面温婉柔和。乾隆朝的五彩器多用青花绘画,因此常见的多为青花五彩龙凤纹圆器。 ◆雍正五彩 雍正五彩瓷绘图风格有明成化五彩的优雅。瓷器图案装饰也从康熙时期的繁复变为疏朗。笔意由遒劲趋向纤柔,更接近画院派的风味。所绘主题占的空间不多,比...
1988年在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发现一件神像纹鎏金银盘,经甘肃省博物馆鉴定为东罗马帝国早期遗物。银盘为圆形,有矮圈足,直径31厘米,通高4.4厘米。盘内璧满饰花纹并鎏金,盘外璧素面抛光,有加工遗留的旋纹。盘内纹饰呈同心圆状布局,自内向外分为三层。 同心圆的中心为一斜靠在一头狮子背上的青年男子形象,男子的面部已模糊不清,但仍可看出其卷发无须以及高鼻深目的轮廓。裸露的上身显示出健美的体魄,自腰以...
龙纹是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纹饰之一。从商代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龙纹的变化形式较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儿种: 一、爬行龙纹,即上述龙纹形象,和兽面纹一样,此种龙纹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其盛行时代约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早期。 二、双体龙纹,即以一个龙头的正面形象为中心,躯体向两侧展开,常饰于青铜器颈部的狭长范围内,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 三、卷龙纹,龙的躯体作卷曲状,其中一种是龙头的正面形...
鱼纹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上,有刻划的鱼藻纹,十分拙朴。在此后的仰邵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上,鱼纹最为普遍。经过千年的洗练,至宋以后,鱼纹题材广泛地运用到瓷器装饰上。 鱼水组合的画面称为海水鱼纹或水波游鱼纹,如磁州窑白釉刻划花水波游鱼枕、耀州窑青釉花口碗内壁上的海水鱼纹,以篦状工具左旋右转划出细密的水波纹,以粗健的线条勾勒出游鱼,动态真切自然。鱼与莲组成的画面,称为鱼莲纹或莲...
至永乐三年始,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向外推销了精美瓷器,又带回了制瓷所需的“苏麻离青”色料。永乐朝瓷器的器形、纹饰、品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以后瓷器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方法一:辨胎釉 胎质洁白釉面细润 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生烧现象已不常见,这主要是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前朝有了进步;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
瓷器的纹饰有助于鉴定古陶瓷的时代。因此,在古瓷鉴定中,必须牢牢掌握纹饰的发展趋势以及各时期纹饰的固有特点。我们将分两期为大家总结关于陶瓷纹饰发展的来龙去脉。 纹饰种类及纹饰的时代总体趋势 1、陶瓷器上的纹饰,习惯上按其所在部位及制作工艺,可分成胎装饰与釉装饰两类。胎装饰:陶瓷器上举凡刻、划、印、剔、堆、贴、镂、雕、塑,等等纹饰,工艺上均是以硬质工具在胎体上作成,大多于上釉前施工,亦...
景德镇瓷器美名享誉海内外,它以“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的特点深受历代帝王的喜爱。景德镇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明清官窑的所在地。景德镇瓷器的美不仅体现在瓷质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陶瓷纹饰上。 中国人都是追求人生、热爱生活的。中国的老百姓,从来就不是纵欲主义者,也不是寡欲主义者,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高尚的、健康的、吉祥的、顺心如意的、和谐的美好人生,我们可以从对陶瓷艺术的解析中看到这一点。景...
古瓷器不仅造型典雅,釉彩鲜艳晶莹,装饰图案也十分端庄精美。不同的时代、民族、地区、窑口各有不同的装饰技法和纹饰特色。明以前称为素瓷时代,所产瓷器多为素瓷,不予任何装饰,只有少数档次较高的瓷品才饰以不同的花纹。但多为暗花、浮雕之类,与瓷品同一色调,少有彩绘。明代开始进入彩绘时代,各种彩绘纹饰色彩斑斓、争奇斗艳,极大地丰富了瓷品装饰。归纳起来,纹饰的装饰技法大致有如下数种。 印花瓷器 1.印花...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
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我们常见的青铜器的纹样主要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去年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青铜器第1组金银币上,首次出现了兽面纹和乳钉纹,在今年5月发行的青铜器2组金银币上,除了我们在青铜器1组中见到的兽面纹外,还出现了凤鸟纹。那么这些青铜纹...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通报,成都市青羊区百仁社区一处工地近日在例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这是与金沙遗址几乎同一时期的聚落,对于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平原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价值。 据介绍,今年6月,考古人员发现了这处遗址,如今发掘面积将近2000平方米。目前,现场已经挖了20多个探方,其中十余处有疑似灰坑的圆形和长方形遗迹,朝向各异的沟渠布满整个遗址区域。目前主要出土的文物为黑陶,...
今天上午,“走运河,看青奥——2014全国网络媒体江苏行”来到淮安市博物馆。该馆陈列的战国时期的文物,让人不由惊叹古人制造工艺之精湛。 淮安市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馆藏文物丰富,分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钱币、书画等诸多门类。1978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刻纹青铜器、青铜马车饰件、双囱原始瓷带盖熏炉等战国重器;2004年运河村战国墓出土的木雕鼓车;徐伯璞先生1984年捐赠的近现代名家书画为馆...
淮安市博物馆展品 淮安市博物馆展品 8月14日上午,“走运河,看青奥——2014全国网络媒体江苏行”来到淮安市博物馆。该馆陈列的战国时期的文物,让人不由惊叹古人制造工艺之精湛。 淮安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馆藏文物丰富,分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钱币、书画等诸多门类。其中,其中尤以1978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刻纹青铜器、青铜马车饰件、双囱原始瓷带盖熏炉等战国重器;2004年运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