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范文澜对颜真卿在书法史上地位的概括很有代表意义,“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表面上谈的是颜真卿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实际上有一个信息值得我们重视:颜真卿的书法具有创造意义。就书法史上的影响而言,与书圣王羲之相比,颜真卿毫不逊色。 某种意义上,颜真卿无疑是“正统”意义上的书家,他曾经对王羲之、褚遂良、张旭、徐浩等书家进行过深入的学...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不仅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苏轼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的文章汪洋姿肆,诗词清新畅健,书法健美双胜。北宋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赞之书法“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早为时代所认可并代以相袭相传,而其在书法理论方面的建树,则少为后人重视...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
谓“极为中之至”何也?言至中,则可以为极。天有天之极,屋有屋之极,皆批其至中而言之。若夫学者之用中,则当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义,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衍极》之为书,亦以其鲜久而作也。呜呼!书道其至矣乎!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况书道乎! 若夫执笔之妙,书道之玄,则钟。王不能变乎蔡邕,蔡邕不能变乎古。今古虽殊。其理则一,故钟、王虽变新奇,而不失隶古意。瘐、谢、萧、阮、守法...
汉 新朝 明器 1953年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汉墓出土 高48.5厘米、口径18.8厘米、底径18.1厘米 灰陶是汉代最主要的陶系,其容器一般都呈青灰色,火候均匀,烧成温度约在1000℃以上,质地坚实。有的绘有彩色的花纹,是陶器烧成后才绘描的,易于脱落,称"彩绘陶",专为随葬而作。这件陶壶属彩绘陶,绘描青龙、白虎和朱雀等纹饰,鲜艳精致。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屈家岭文化 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邓家湾出土 屈家岭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江汉平原为中心,东起大别山南麓,西至三峡,北到豫西南,南抵洞庭湖北岸。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屈家岭文化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前2600年左右。当时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兼营渔猎和采集,已饲养了猪、狗、鸡等动物。这样的陶鸟、陶鸡和陶狗在屈家岭文化地域出土极多。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龙山文化 生活用具 1974-1975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 双耳杯高13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5.2厘米;单耳杯高8.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4.3厘米;陶盒高6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8厘米 陶杯与陶盒均以快轮制成,制作精美,器形规整,外表黑亮如漆,是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双耳杯腹部浅刻网格纹,单耳杯为纵向压印纹,陶盒口沿钻等距小孔,...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仰韶文化 炊具 1957年河南省陕县庙底沟出土 釜高10.9厘米,口径16.2厘米;灶高15.8厘米,口径29.7厘米 此釜灶由釜和灶两种器具组合而成。上部为釜,广口圜底,有明显的折肩,肩部装饰弦纹。下部为灶,圆口平底,底部有低矮的足钉。侧壁开一个上窄下宽的方形口,直通灶的内部。灶口处按压出波浪状花边装饰。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发...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卡若文化 1978年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村出土 卡若文化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澜沧江上游一带,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100年,是中国已发现的海拔最高、最靠西的新石器文化。卡若遗址中发现房屋遗迹20余座,有大量打制石器、细石器和磨制石器,还有磨制精细的骨针、骨锥、骨饰、骨网坠等都很有特色。已发现的炭化粟和猪、牛等家畜骨骼和一定数量的陶器,反映出当时这一带的居民...
唐 货币 开元通宝是唐代近300年间长期通用的货币,此外,唐王朝也铸造了其他七、八种钱。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铸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行用不到一年就废弃了。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铸造乾元重宝,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铸造大历元宝,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铸过建中通宝,比大历元宝更加小。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曾铸造一种新的开元钱,背后有铸钱的各州州...
汉 西汉 明器 1953年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出土 各高43厘米、44厘米 此两件陶仓有盖,筒腹,圆肩,平底,三兽足,腹外壁饰四组凸起弦纹,上粉书隶体题记“大豆万石”、“大麦万石”。 西汉时期,农作物品种逐渐增多,麻、黍、稷、麦、豆、稻等是当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中麦的种植逐渐普遍,品种有大麦和小麦,“旋麦”(春麦)和“宿麦”(冬麦)的区分。水稻在江南各地已广泛种植,在...
S.3624《三界寺见一切入藏目录》题记 众所周知,文献书籍在收藏过程中,因存放地点地质灾害、温度、湿度和微生物自然因素等的影响,加之纸张本身的脆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损,主要表现为纸页的破损、虫蛀、霉变和断裂,再加上人为反复翻阅、使用的作用力,文献残破程度更会进一步加剧,一般存放时间越久,文献残损的情况越严重。现代图书馆可以采取调试馆内温度、湿度,改善收藏环境,纸张脱酸,化学杀虫,甚至将纸...
陆游号放翁,但他性格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放不下”。 南宋乾道八年(1172),48岁的陆游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来到川陕抗金前线南郑。这次经历是陆游一生中距离“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这样建功立业、实现平生抱负最近的一次际遇。但是机会恰似长空流星,一闪而过。陆游三月到达南郑,同年十月王炎就被召还,失去了主持恢复重任的实权,战前幕府遂作星散。陆游也改...
秦 统一度量衡的诏书版 长13.4厘米,宽11.5厘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丞相隗状、王绾把秦国所制定的度量衡标准,作为统一的度量衡制度颁行全国。在这件青铜诏版上,以小篆体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40字诏书,后又附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补刻的诏书。有的诏版直接镶嵌在铜、铁权上,有的四角或边缘带孔,以钉在木制量器上。 此诏版正面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