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
生活用具。同时,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铸造精良,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据考古资料记载,远在殷商时期就有铜镜,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已成为当时常用的生活用品,以后各代均有铸造。直到玻璃镜出现以后,它才随着玻璃镜的普及而退出历史舞台。 商周铜镜 殷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桥形拱起。西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铜镜也都是...
青铜器——通常指收藏品中的重器,属国家一级一类保护文物。青铜器是以纯铜和锡铸造而成,常见的有礼器、兵器、食器(包括乐器)、以及工具(主要是容器)等。 最早的青铜器应从夏王朝开始。据载,夏禹王用九洲之铜造九鼎。青铜器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问鼎中原》便是佐证。夏被商灭亡,鼎迁于商。周克商,又将九鼎迁至洛邑(今天的河南)。 最常见的是鼎和爵,品种繁多,尤其商代中后期更为盛行,制作亦更加精...
蔡侯莲瓣盖铜方壶,通高80厘米,口宽27.5厘米,1955年寿县西门蔡侯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直口,长颈,圆角方腹,圈足。盖顶作镂空八瓣莲花,颈部置龙耳套环,腹部作十字分栏。壶身饰蟠螭纹和窃曲纹,圈足下置四只张嘴伸舌,向上仰视的小兽,仿佛已不堪重负。壶颈内有“蔡侯绅之飤壶”2列6字铭文。全器修长清秀,高大华丽。 本件方壶1955年出土于寿县西门蔡侯墓,蔡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诸...
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有较强的硬度,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而是便于长期收藏。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线条畅达,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首先,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数量大,中国青铜器的...
青铜器古代多指彝器,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
哥釉青花瓷套鎏金铜塑盖罐烛台组合,盖罐腹部铜塑4个人物弹奏乐器,盖子上铜塑以为美丽的天使。两个烛台一边可点放5个蜡烛。综合中西式浪漫情节,可以装满你的欲望、梦想、人生经验与高雅品位。无论是造型还是搭配上都有着它独特之处,能在瞬间抓住你的眼球,摆在家中,既增加了文化情趣,又给居室增添了一份温馨! 哥釉青花又称“碎纹素地青花”、“纹片釉青花”,集纹片釉与青花工艺为一体的瓷彩。明宣德时期御器厂仿烧...
■透雕云龙纹铜炉 简介 邱立诚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现藏广州文博系统的部分青铜器 ●广东省博物馆 楚王孙铜钟 通高58.9厘米,甬长20.4厘米,铣距30.8厘米,铜质,铸于春秋时期。主体为合瓦形,器体下边为弧形。隧与鼓部饰蟠螭纹,篆、甬、舞部均饰窃曲纹,纹饰精美。钲部与左右鼓部皆刻铭,正背共六处48字。铭文书法流畅,挥洒自如。 ...
汉铜鎏金兽纹八子镜,彭楷栋先生捐赠。 圆钮、四叶纹钮座,钮座间饰云气纹,外以宽带纹与主纹分隔。主纹饰区由八星丁间隔为八区,以星丁纹为中心,外绕盘龙纹,形成像八个小镜子环绕在镜钮四周的结构。 并在这八子间装饰羽人、青龙、白虎、朱雀、独角兽、青羊及云气纹等等不可名状的祥云瑞兽,主纹饰区外缘环绕类似折磬纹的三角折曲纹,且将以上区域部分施以鎏金,形成金碧交辉的华丽意象。 镜边缘在宽带纹中嵌入铭文带。...
圜钱是战国中晚期的青铜铸币,是一种进步的铸币形式。最早的圜钱产生在政治经济制度较为先进的魏国。如面文“垣”、“共”字等。这种形式的钱币,比起“布币”、“刀币”来便于携带,也便于互相接受,符合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它的出现在钱币兴起上就有了一种新的铸币体系,在战国时期为各国先后所仿铸。先是赵国、秦国仿铸,后有齐国、燕国仿铸。圜钱迄今发现有十余种,蔺、离石圜钱属赵。蔺和离石地区是秦国、赵国、魏国争夺之地...
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尊高33.1厘米,口径62厘米,盘高24厘米,口径47.3厘米。出土时尊放在盘内。尊为筒形,侈口,长颈,腹下垂,圈足。口沿铸双层虺纹和螭纹的镂孔附饰,颈部铸四只圆雕兽,腹部与圈足上各铸两两相对的四条龙。盘体呈圆形,折沿和沿上的四个方形耳,以镂孔虺螭为饰,耳两侧以镂孔对夔为饰,耳间各铸攀附盘壁的龙,平底下以四龙为足。尊与盘的时代,从大...
朱炳仁,1944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铜雕泰斗,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顾问,西泠印社社员,“运河三老”之一,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熔铜艺术创始人,庚彩工艺发明者,被誉为“中国铜雕王”“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也是国际铜业协会委...
因一起盗墓案,一个战国古城遗址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9月,株洲市茶陵县破获一起盗墓案,缴获6样大件青铜陪葬品和4样小件陪葬品。经省文物局鉴定,部分被盗陪葬物品属于东周战国时期器物,为国家三级文物。 10月,株洲市、县文物局组建考古队,对被盗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随着发掘的进行,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古墓群,还初步挖掘出了护城河、城墙、水井等遗址。考古专家推测,这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军事重镇晓...
12月17日,市场星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近日,灵璧县某村民在建房时发现了墓砖,该县文物管理所知悉后前往现场并报省文物局。根据省文物局安排,该县文物管理所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清理发现三座墓葬,均东西向依次向南排列,出土了陶罐、陶灶、陶俑、铜镜等珍贵的文物,根据出土器物特征初步判断三座墓葬均为魏晋时期砖室券顶墓。出土器物中的陶俑及墓葬的规格在皖北地区为首次发现,墓葬主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