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5日上午,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新闻媒体与社会各界的朋友150余人参加了开馆揭幕仪式,并一起参观了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博物馆。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原址型白酒遗址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约800多年,在全国白酒老作坊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遗存面积最大、组成要素最全、对白酒贸易影响最大,被誉...
9月14日,滦县滦州镇花果庄村民俗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并接待了滦河文化节前来参观的第一批客人。 据悉,该博物馆建设历时三个月,投资400多万元,展陈面积800平方米,以“可以触摸的乡愁”为核心,以打造“印象花果庄”、“魅力花果庄”为目标,共展出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民俗物品586种、3400余件,内容涉及农耕器具、乡村工匠、服饰配饰、炊事饮食、商业贸易等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出滦河流域自然...
美国考古学家在西雅图雷德蒙镇中心广场附近地区挖掘出超过4000多种用石头制作的工具,经过鉴定,专家认为这些石头工具的制作年代是在1万年以前。 这些工具极有可能属于是西雅图地区最早的居民。据《西雅图时报》报道,此次负责挖掘工作的考古学家Robert Kopperl称这个遗址极有可能是普吉特低地地区拥有石制工具的最古老考古遗址之一。同时这也是华盛顿州西部地区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此外,通过分...
看了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这些龙舟、凤舟和虎舟,感觉现在每到端午节出来的那些龙舟真是逊毙了,这几个舟的造型完胜当今端午舟。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最近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石渠宝笈”特展开展了,其中国宝文物《清明上河图》很受观众欢迎。据悉,流传后世《清明上河图》主要有三大版本,一为宋本《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所以被称为《清明上河图》故宫藏本。二为明本《清明上河图》,...
龟是爬行动物。背腹皆有硬甲,头、尾和四肢通常能缩入甲内。种类很多,善游泳,常匍匐陆上。性迟钝,能耐饥渴,寿命很长,俗称"龟寿".《龟经》载:"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结。"在东晋郭璞《游仙诗》中,有"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这样的句子。 鹤,仙鹤。相传龟鹤皆有千年寿,这里喻长寿。《抱朴子·对俗》曰:"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那么"龟...
卷云纹又称祥云图案、云纹,这一图案变化多样,根据不同的装饰部位,图案会有所变化。卷云纹美观大方,应用范围很广,在建筑装饰细节中,常用到卷云纹。 卷云纹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最初只是作为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秦朝时,卷云纹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两汉包括之后两晋南北朝,卷云纹十分流行。卷云纹不仅用于器皿、首饰上的装饰纹样,也是瓦当上常见的图案。 其寓意步步高升、吉祥如意。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瓷器上的火焰纹纹饰。火焰纹最初常被用于寺庙建筑装饰,后来又被应用于民间建筑的窗、门装饰及瓷器上。 火焰纹来源于佛教,古代佛像背光多饰有火焰纹。北魏石窟中的佛像背光,都饰有火焰纹。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焰纹也与佛像分离,成为单独的装饰图案。 火焰纹源于佛像,被赋予神圣、威严的含义,这一纹饰寓意辟邪、驱魔,神圣不可侵犯。
接下来由瓷库中国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瓷器上的卍字纹饰。卍字,俗称"万字",是古代常见的吉祥图案。卍字纹窗、卍字纹漏空雕刻图案,以及卍字纹与其它器物、花鸟等组成的吉祥图案,都很受欢迎。卍字纹最常见的是用多个卍字组成的吉祥图案,又称万字不到头、万字拐等,寓意吉祥、福气等连绵不断。 卍字来源于佛教,梵名室利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大乘佛教认为础字是佛祖胸前的瑞相。对于卍字有不同的翻译,武则天长寿二...
近期,故宫博物馆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人气爆棚,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尤其引人关注。殊不知,历史上还有多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流传于世,比如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等。 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相比,后世版本大都借用这一题材和风俗画表现形式,如仇英《清明上河图》表现的就是当时的民俗风情,是一种非临摹的再创作。 后世见于画史著录的有三本,即石渠本、台北本、辛丑本。“石渠本”...
“张涛、刘雅,你们俩要秀恩爱别处秀去,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三百年的文物上,这叫犯罪。”9月11日,网友@钻石利剑在微博上爆料,称有人在故宫内的铜缸上画心刻字“秀恩爱”。 刻字处位置在故宫御花园内坤宁门北侧的一口铜缸上。铜缸右侧的两个铜环把手之间,刻着一个“爱心桃”,“爱心桃”内上下分别刻着“张涛”、“刘雅”两个名字。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铜缸是明朝所铸,至少有三百多年历史。而对于类似刻画事件,...
Jan Miense Molenaer《牙医》(The Dentist) 在使用 Platypus 去除网格图案前的 X 射线图像。 中国文物网 9 月 14 日编译报道:X线摄影术这一标准技术已被艺术管理员、艺术史学家及策展人广泛地用于探索绘画的制造流程与状况。然而,许多古老绘画是在木板上创作完成的,因此这些绘画的 X 射线图像上会有背后木质板条留下的网格图案(如上图所示)。这些图案会掩盖部分...
12日上午,首都博物馆画院河南分院美术馆首展揭幕暨2015年度中国画名家作品展馆在二砂文化创意产业园隆重开幕,展出持续至22日,共有60多位当代中国画画坛的佼佼者的70余件作品静候市民参观。 首都博物馆画院成立于2014年,目前在全国已建有多家分院场馆,另有多家分院美术馆正在筹建中,预计到2015年底在全国完成12家分院场馆建设。 本次展出是首都博物馆画院河南分院的第一次开馆展览,河南...
(1)9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堡雕版印刷的传承人马力(右)在展示他的雕版雕刻技术印刷的《兰亭序》。 当日,由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展览”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展览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印刷技艺演示等形式介绍保护基地的情况。林善传摄 (2)9月12日,观众在展览现场参观。 当日,由福建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中国印刷博物馆...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虹桥”为全木结构桥 近日,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系列展的重头戏之一,“石渠宝笈特展”引发观展热潮。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经过三年多的“休眠期”后再次问世,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热点。 对于这幅画,很多人都能说出个大概,5米多长的画卷,熙熙攘攘的闹市,一座木结构拱桥连接着汴水两岸,桥上商铺林立,车马络绎不绝。但是,若要问该画的“画眼”在哪里?恐怕就不是...
“看《清明上河图》,请带水带伞带零食板凳!”昨天,一位故宫员工在朋友圈发布一条“温馨”提示,并向小伙伴们广而告之,别想“走后门”插队,好多故宫员工都没机会看呢。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故宫博物院九十华诞系列展览之《石渠宝笈特展》,开展近一周来,迎来近年少有的博物馆观展热潮。在武英殿外,观众最长排队时间达到6个小时。在参观时,有不少观众情不自禁拿出用手机拍照。故宫提醒,国宝脆弱,请勿拍照。 [现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