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目前圆明园150件出土受损文物正进行修复和保护。14日下午,修复活动主办方将组织文保专家召开评审会,商讨并制定圆明园文物修复标准。 记者从圆明园文物修复公益活动组委会获悉,目前首批20件文物已完成修复,修复工作采取了“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复”三种方式。下午召开的“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们将基于以上三种修复方式,讨论并制定其余130件文物的修复标准。 据了解,已确定...
圆明园第一批20件破损瓷器完成“尝试”性修复昨天首次亮相,部分受邀参与评审的专家对文物的修复方式提出不同意见,“在无依据的情况下,瓷器缺失部分不主张进行原有图案复原”。修复瓷器描金专家不认可经过近一个月的修复,20件圆明园出土的破损瓷器已完成粘贴拼接,缺失部分用白石膏按原有形状塑形补齐,有的修复处石膏外还涂上一层金漆,个别瓷器经过后期人工绘制,图案和...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明成化10年(1474年),当时明朝中央政府组织四万军人,修建了1700多里的城墙,就是保存至今的“明长城”。也就在这个时候,浏阳社港寻氏四兄弟修了一座小桥,就是新安古桥。如今,这座浏阳唯一的廊桥已在社港镇合盛村矗立536年之久,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奄奄一息随时可能倒塌。近日,为保存新安桥古树、古桥的独特风貌,文物部门拨出专款进行恢复性修缮,目标是修旧如旧。 R...
12日下午,丽水龙泉市最后一座古塔———稽圣潭塔突然倒掉了,面对建于明朝时期稽圣潭塔的突然离去,许多龙泉人在感到万分震惊之余,纷纷质疑:为何刚刚修复的古塔会突然之间倒了。昨日,记者从龙泉市相关部门获悉,经专家初步分析,强降雨是古塔倒塌的重要原因。 现场:古塔已成了废墟 前天下午4时许,记者赶到现场。进入龙泉东大门,昔日古塔已不见踪影。古塔的下方正是东大桥的引桥,一堆古塔倒后的砖块静静地躺在路面...
第二批出土待修复文物首次亮相。 圆明园首批20件文物已完成修复,但文物专家却对修复工艺提出质疑。昨天,“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召开,文物保护专家和修复专家对修复的20余件瓷器进行了评审,对相关修复工艺提出质疑,同时也为第二批圆明园修复文物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据了解,首批修复文物属明清民窑瓷器,通过“白石膏配补”、“配补处描金&...
核心提示:12日,浙江龙泉市古塔稽圣潭塔突然倒掉。专家称强降雨是古塔倒塌的重要原因。2007年,龙泉市政府曾投入数十万资金,对古塔进行抢救性修复。 12日下午,浙江丽水龙泉市最后一座古塔———稽圣潭塔突然倒掉了,面对建于明朝时期稽圣潭塔的突然离去,许多龙泉人在感到万分震惊之余,纷纷质疑:为何刚刚修复的古塔会突然之间倒了。昨日,记者从龙泉市相关部门获悉,经专家初步分析,强降雨是古塔倒塌的重要原因。...
昨日,圆明园,工作人员在展示第二批将要修复的圆明园文物。本报记者王申 摄 首批文物完成修复 20件瓷器采用三种方法修复;专家质疑修复质量不高,无精品 本报讯昨日,圆明园首批20件破损瓷器完成试验性修复,几名专家在评审会上表示,部分修复方式还有待商榷,且修复质量不高。 瓷器采用三种修复方式 一个月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委员会宣布,将为圆明园修复150件破损文物。首批修复20...
■摄影/袁艺 昨天,圆明园首批20件破损文物完成“试验”性修复,主办方特意举办一场评审会。不过,被邀文物专家对圆明园文物的修复方法并不认同,建议下一阶段的文物修复仍以传统的修复方式为主。 ■三种修复方法受到质疑 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20件从圆明园出土的破损瓷器按照“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复R...
昨天,圆明园首批20件破损文物完成“试验”性修复,主办方特意举办一场评审会。不过,被邀文物专家对圆明园文物的修复方法并不认同,建议下一阶段的文物修复仍以传统的修复方式为主。■三种修复方法受到质疑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20件从圆明园出土的破损瓷器按照“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复”三种方式,完美呈现...
目前圆明园150件出土受损文物正进行修复和保护。今天下午,修复活动主办方将组织文保专家召开评审会,商讨并制定圆明园文物修复标准。 记者从圆明园文物修复公益活动组委会获悉,目前首批20件文物已完成修复,修复工作采取了“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复”三种方式。下午召开的“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专家评审会̶...
记者昨日获悉,三坊七巷内的陈承裘故居、何振岱故居、陈元凯故居保护修复工程,已由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目前正开展保护修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将按文物保护的要求“修旧如旧”,展现这3座故居的历史风貌。 “陈承裘故居”在文儒坊西段北侧47号,建于清初,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花园式的宅院,主座两进,左右厢房八扇门扇,都是用整块楠木板,以工笔手法阴刻“梅鹊争春”等花鸟图案...
记者5日从蓬莱市宣传部获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水城”备倭都司府修复完工,近日对游客开放。 “蓬莱水城”备倭都司府始建于明初,是明代海防军事指挥官衙建筑,也是以备倭为主题的明代建筑群。现修复的建筑群是在原址上按照明代的规制复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88平方米。 备倭都司府因循了中国传统前朝后寝建筑模式,建筑群分东、中、西三路,沿中轴对称布局。中路纵向构成五进院落,依次为...
7月1日上午,中央军委三局旧址修复落成暨陈列馆开馆仪式在陕西省延安市枣园镇裴庄村隆重举行,这是加强延安革命旧址保护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为建党八十九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奚国华,总参通信部副部长苏宏少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原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部长吴基传分别讲话;陕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希致辞;省政府副秘书长孙安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强,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安得里,副...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古代建筑保护技术及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课题----古代建筑虚拟修复及WEB表现技术研究 课题承担单位:湖南省博物馆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古建筑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同样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