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贵州考古人员近日对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大量先秦两汉时期珍贵遗迹遗物,取得了赤水河流域汉代考古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据介绍,黄金湾遗址位于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新阳组,2009年调查发现,处于黄金湾小河与赤水河交汇处的赤水河东岸,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贵州赤水河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处两汉时期古遗址。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金湾考古队队长张改课说,如此密集分布、类型多...
贵州考古人员对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大量先秦两汉时期珍贵遗迹遗物,取得了赤水河流域汉代考古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黄金湾遗址位于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新阳组,2009年调查发现,处于黄金湾小河与赤水河交汇处的赤水河东岸,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贵州赤水河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处两汉时期古遗址。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金湾考古队队长张改课说,此次发掘面积580余平方米,共发...
瓦棺葬。 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习水黄金湾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清理出墓葬、房址、灶坑、活动面、灰坑、灰沟等众多遗迹,出土石器、陶器、骨器、铜器、铁器等大量珍贵遗物,取得了赤水河流域汉代考古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发现两汉时期遗迹40余处 据黄金湾考古队队长张改课介绍,此次考古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遵义市文物局、习水县文体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从去年12月至今年1...
新蒲杨氏土司墓地位于遵义市东北侧约20公里的新蒲新区新蒲村官堰组,地处乌江支流湘江上游的仁江(亦称洪江)西岸,其中杨烈墓(第29世)发现较早,1982年即被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正在建设中的中桥水库蓄水将淹没该墓地,2012年8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遵义市文物管理部门,对水库淹没区进行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在杨烈墓东南侧约200米处新发现一大型石室墓(当时称挨河古墓,后清理证实系明代...
记者9日从武强县委宣传部获悉,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和武强年画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岁月·年画·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精品展》日前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隆重开幕,为当地群众送去了一道丰盛的年画大餐。 活动共展出武强年画博物馆藏武强年画精品100余幅,展出的年画以吉祥喜庆题材为主,兼含早期门神、神像、民俗农事、戏曲故事、画谜游艺等多种题材。作品形式涵盖了门神、窗花、中堂、对联、条屏、斗方、灯...
近日,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21项(140处),其中新增项目75项(77处),扩展项目46项(63处)。苗族水鼓舞、土家族高台狮灯、雷家豆腐圆子制作技艺、遵义王氏中医推拿……这些民族传统歌舞、戏剧,以及传统技艺都位列其中。 据了解,本次获批的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4年全国六项重大考古新发现,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以高票入围。这是贵州考古继赫章可乐遗址、海龙囤遗址之后第3次获此殊荣。 记者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新蒲杨氏土司墓地位于遵义市东北侧约20公里的新蒲新区新蒲村官堰组,选址在仁江河西岸的坡地上,背山面水,颇有气势。其中杨烈墓发现较早,2012年8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遵义市文物管理部门,对中...
昨日,我省首家民办公益性美术馆贵州天海美术馆,在位于乌当区火炬大道中段的阳晨总部基地落成开馆。 据了解,贵州天海美术馆是一座民办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是一家以收藏、展览、学术交流、社会公共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美术馆,也是我省首家民办公益性美术馆。 该馆总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现收藏有省内外艺术家藏品200余件。馆内各类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有可以容纳百余人的学术报告厅,以及设备先进...
梳理>>> 2014年1月11日 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 2014年1月11日凌晨1时37分左右,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共烧毁房屋343栋,总受灾户数246户,古城最繁华地带变成废墟。据了解,此次火灾烧损房屋直接财产损失近九千万元。除造成房屋、商铺、基础设施等受灾外,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艺术品被烧毁。 据了解,独克宗古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
2014年12月18日下午,由中国国家画院、贵州省文化厅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和贵州画院承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贵州省国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央编办原副主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王澜明,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咏梅,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姜刚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等...
待解“天书” 12月13日,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苗族博物馆的一块残碑“天书”已经珍藏了整整10年。不过,10年来,碑上的天书却一直无人读懂。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残碑是2004年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民杨炳森在雷公山上雷公坪拾得,残碑上刻一共有10个字,因无人读得懂而被称为“天书”,后被收藏进西江博物馆。此外,多年前,杨的邻居也在同一地方捡到一块残碑片,残碑严重破损,其上也刻有4字“...
近日,在国务院官网上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中,贵州有15项文化遗产入选,涉及传统音乐、舞蹈、医药、民俗、技艺等多个类别。 据介绍,此次公布的名录中有153项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153项属该名录的扩展项目名录。其中,贵州省有7项名列新增名单,8项名列扩展名单。包括土家族民歌、布依族转场舞、布依族医药(益肝草制作技艺)、水族剪纸、侗族服饰、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我省将面向全省开展《贵州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工作。《贵州省珍贵古籍名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对古籍收藏量较大,珍贵古籍较多,管理制度完善,具备一定保护条件的单位,经省政府批准,命名为“贵州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今年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我省又有108部古籍申报。”据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贵州省图书馆副馆长钟海珍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古籍文献(含1949年前)约64万...
日前,中国道教协会到贵州石阡县开展赈灾慈善捐赠。中国道教协会、北京市道教协会相关人员出席。2014年,贵州省石阡县遭受两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致使全县41.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余亿元。中国道教协会对此高度重视,向全国道教协会发起募集书画和善款活动。善款将用于汤山镇购买受灾帐篷、坪地场石尧村公路维修、中坝塘池村受灾户救助及东岳庙的维修。活动中,中国道教协会现场赠送了长达23米的手书朱...
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近日在多所中小学校园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传承培训活动。 据介绍,本次“马尾绣”校园传承培训活动在三都县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活动特别邀请了多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给学生授课、手把手指导,内容包括“马尾绣”制作工艺、选毛、穿针搓线与“马尾绣”的传统图案和配色等。 水族“马尾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以马尾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