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宋定窑是印花工艺的成熟期,当时定窑具有较高烧制水平。花纹清晰度高,印面平整。无局部虚化,器壁薄厚一致。最能体现水平的绝活是边沿周正,周边雷纹摆列清楚,唇口匀圆无残缺,堪为完好之物。 印花工艺的形成,促使了定窑花色品种的齐全,并作为领头雁叫响了整个窑区,民间窑也争相追逐。工艺流程是做好印花产品的基本条件。在宋代官民窑同步发展的时期,官窑以丰富的经验及华美的装饰力夺定窑印花技术之先声,居于龙泉镇(...
公元1124年,农历甲辰年,宋徽宗宣和六年,徐竞出使高丽归来所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内曾提到汝州新窑器,可见当时汝州正在热火朝天的烧造汝州新窑器,这是历史的记载。现在朱文立先生在汝州文庙窑也发现了汝州新窑器,这个文庙窑和汝州新窑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创建的,又是由谁创建的呢?在上一篇上已经明确论述过了,是由宋徽宗创建的。宋徽宗是何许人也?答曰:宋徽宗是赵佶,身份是北宋皇帝。北宋皇帝创建窑场干什么?答曰:...
官窑自1107年在京师开封设置,至“靖康之难”后开封沦陷,窑口存世的烧造时间不过十余年,其光耀中天的岁月随着北宋的灭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儿子,对北宋王朝祭祀所用的礼器可谓了然于心。1143年,宋高宗将久藏于心的礼器复古之事提到议事日程,决定袭宋徽宗遗制,斥国资自置窑烧造礼器,他于1144年下诏专门成立礼器局,诏令修内司修建官窑开始南宋制瓷大业,寻访通晓礼器规矩及制作技艺的大...
北宋徽宗时期,在阳翟城(今禹州市)古钧台官办钧窑场里,有一窑钧瓷刚刚住火停烧。窑工们已把窑门扒开了一个大口子,窑里炉火通红,温度正高,使人不能近前。 这时正值夏天,好端端的天空突然间乌云密布,一刹那,雷声隆隆,闪电过后,只见一条龙在空中上下翻腾。一场大雨随着狂风降了下来,大雨点打在热窑顶上,冒起一团团水汽,狂风吹进高温的窑里,只听里边“喳喳”作响。窑工们躲在草棚下避雨,心里直嘀咕:这一窑瓷器肯定...
影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瓶。宋影青瓜棱瓶手工拉坯成型,撇口,直径,溜肩,腹部以下渐收,足呈花瓣式外撇,整体造型端庄秀丽,瓶腹部凸凹的孤线组成似瓜棱式的形体,胎质细腻、造型插秀、体薄透光,釉色如水似玉,色泽水丽,宛如温润的白玉,古朴素雅,给人玲珑剔透之感。凝望此瓶,恍如立身于“郁郁乎文哉”的两宋盛世。 前世 御用精品濒临失传 中国陶瓷尤其是封建...
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 这一时期的器物,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 第9期 【摘要】钧瓷为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始于唐代花瓷,于北钧宋徽宗年间达到顶峰,在颍昌府阳翟县(今禹州)城西北隅设置官窑,烧造宫廷御用瓷器,实现了钧窑业的第一个辉煌。从钧瓷的发端唐花瓷到钧官窑的创立,钧窑工艺的演变及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在钧瓷生产过程中,多次深入禹州境内苌庄、方山、神垕、磨街及登封市曲河、郑庄,鲁山县段店,郏县黄道、...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1949年以来,陶瓷考古发现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19个省(区、市)的170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遗址的达130个县,占总数的75%。 宋代钧窑首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后世鉴赏家、收藏家所称赞的宋代名瓷,如钧窑瓷、汝窑瓷、官窑瓷、哥窑瓷、定窑瓷,均为高级陈设瓷,被定为贡瓷。 钧窑在...
钧窑为宋代著名的瓷窑之一,它在唐代的颜色釉基础上发展而来。唐代窑址设在下白峪,以烧制黑釉、茶叶末釉和褐黄釉为主,胎体相对厚重,器物内壁满釉,外壁只施半釉,器形多为碗、钵、罐。至北宋时期,由于宋徽宗对于钧窑瓷器的推崇,在禹州设置官窑,烧制宫廷用瓷,并诰封“神钧宝瓷”,钧窑自此勃兴。其地域上以河南禹县为中心,窑址几乎遍布北方重要产瓷区,包括临近的临汝、宝丰,以及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
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 本版照片均由青岛市博物馆提供 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局部 喜欢瓷器的人都知道,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烧制的瓷器以釉色艳丽多变而著称。北宋的钧窑非常名贵,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 在青岛市博物馆,就珍藏着一件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 洗是古代专门用来洗毛笔的一种文房用具,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的珍贵之处在于...
何谓民钧窑,就是宋代民间窑场生产烧造的钧窑瓷器。官钧窑为皇家所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民间曾有谚语:“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其实是极片面性的说法。官钧窑从外表到胎身没有杂质,没有颗粒不均匀的现象,其练泥和陈腐都很到家,胎浆和釉料加工也非常精细。成型烧出的器物通体一致,没有鼓泡和变形的现象,民窑则显得有些参差不齐了。 此件器物具有强烈的北宋风格和时代特点。敞口、短颈、丰肩、溜腹...
中国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无双。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是同一个词:china。 可见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贸易交流中,世界各国大多是通过瓷器知道并了解中国的。 宋代是中国陶瓷业繁荣鼎盛时期,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5个窑口的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官瓷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个专属名词,特指宋代官窑的产品。 官窑生产禀赋“朝廷置场、内府制样...
北宋 钧窑折沿盘 高:3cm 口径:18cm 足径:9cm
钧窑乳钉兽耳高足洗 洗,原本只是古代文人、雅士琴棋书画之余洗笔用的器皿。由于其用途广泛,被制作成各种形式不一的款式,有些当作一般的洗笔之用,有些造型古朴、别致,釉色亮丽、柔和的器物,被宫廷作为装饰的陈设品而得名。 三足洗,取形于青铜器鼎之三足,在器物的形制方面,它既有青铜鼎之烙印,又有本朝的特证,同时又带有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情趣。宋代瓷器,所具有的仿古意韵,在三足洗中,得到充分展示。...
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专烧宫廷用瓷,产量很少,故传品也极少。 我国于1986年年底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官汝窑的遗址,次年又进行局部发掘,从而揭开了官汝窑的神秘面纱。原来宝丰县宋时属汝州。应该说,汝州地区的窑瓷包括临汝县和宝丰县等都可统称为“汝窑”。汝窑系接受宫廷下达的任务而烧造,故产品十分精美,可统称为“官汝窑”。 官汝窑为北宋宫廷烧造,年代很短,约在宋徽宗赵佶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