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夏商两代陶器上的纹饰有别于仰韶文化陶器。夏代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饰数周附加堆纹、划纹和弦纹,主要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绳纹、回文、圆圈纹等。商代早期的陶器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云雷纹、双钩纹、圆圈纹等,中后期的陶器纹饰有饕餮纹、夔纹、方格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涡漩纹、曲折纹、蝌蚪纹、凹线纹、弦纹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饕餮纹。 饕餮是什么?有人认为饕餮可能是古人心目中的一种怪兽,也有人认为它是古...
吉祥纹饰从古陶开始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三种手工业之一(另外两种是冶金和纺织),中国人早在8000年前就懂得将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用火烧硬,塑造成经久耐用的日用器皿。在制造陶器时,部分聪明的工匠发现,如果在器物成形时先在胎体上刻画图案,陶器烧成后这些图案也能永久地保留下来。出现在裴李岗、磁山文化陶器上的划纹,篦点纹、指甲纹、乳钉纹、细绳纹、席纹等,就是这一时期工匠们的杰作。古人刻画...
市民围观被挖出的古桥。 近日,在进行危桥改造时,梁平县市政工作人员意外的在工地挖出一座古桥,拱桥的石刻图案优美,且风格与清朝建筑完全不一样。据梁平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估计,这座古桥是明代梁平老城西门增补给车马过路用的石拱桥。 市政施工挖出古桥 根据计划,梁平县从6日开始,对西大街土城门D级危桥进行改造,改造的方式是拆除重建。所谓危桥,其实也是一座古桥。后来修公路,直接在古桥上...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纹样绘画上,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其构图都达到概括、夸张和取舍,增...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立的画科,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早在唐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从明清到近现代,一大批名人画家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绘画传统,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画风,使花鸟画技巧高度成熟,笔墨表现力达到了淋漓尽致的高度。直到现在,受中国画影响很大的陶瓷花鸟画的创新与改革,也一直不断地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给陶瓷花鸟画的艺术带来了崭新局面,其变化之大,为...
龙泉窑瓷器常见的纹饰有莲瓣、水草、野草、浮萍、荷花、水波、折扇、云气、蕉叶、牡丹、花叶、团花、芙蓉花纹、模印文字纹、鬼凤纹、鱼纹、大雁等。 莲瓣纹 其中以莲瓣为题材的纹饰在龙泉窑青瓷中极为常见。按所装饰莲瓣的层次,可分为单层莲瓣、双重莲瓣及多重莲瓣;按莲瓣的形态可分为尖头莲瓣、圆头莲瓣、单勾莲瓣、双勾莲瓣、仰莲瓣、覆莲瓣、变形莲瓣等;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缠枝、折枝等;按装饰方法可分为刻...
越窑瓷器纹饰较为丰富。有植物、动物、草虫、人物、几何纹等。 唐代早期越窑瓷器纹饰并不多见。唐代中期纹样明显增多,有鱼纹、荷花、荷叶等。荷花变化丰富,有二叶荷花、四叶荷花,形状各异,丰富多彩。荷叶也有二叶、四叶。唐代晚期纹饰有荷花、荷叶、荷花鸟纹。 五代越窑植物纹有仰覆重莲瓣纹、荷纹、波浪纹、龙纹。主要装饰在碗、盘、罂等的腹壁,盒的盖上。 北宋早期,陶瓷的花纹明显增多,花卉纹...
釉下彩绘 磁州窑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即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这时期的纹饰题材不拘一格,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大部分是来源于民间生活,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生动亲切,情趣浓郁而富有幽默感,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传统的审美观念。布局上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画面既简洁又生动。同时还借鉴其它姐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装饰,尤其是金银器、漆器和...
瓷器上,以儿童嬉戏、玩耍画面为纹饰的,叫婴戏图或婴戏纹。观赏瓷器上的婴戏图,就能发现,画面上的儿童形象,有的天真活泼,憨态可掬,让人赏心悦目,有的表情木讷,脑袋奇大,甚至瘦骨嶙峋。那么,不同的婴戏图后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据考证,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到了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介休窑、景德镇瓷器、容县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特别在...
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图安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的民窑青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则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
雍正青花纹饰风格高雅细腻,内容以翎毛花卉为主,山水次之,人物较少。用笔精细纤柔,构图清晰,色彩雅丽,层次分明,纹饰简洁清晰,强调主题突出,图案整体感强,规矩中富于变化。不少画面配有诗句、印章,使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完整地移植到瓷器纹饰中来。画面疏朗,留白较多,既不同于康熙的恢宏大度,又不同于乾隆的缛丽繁华,以清新淡雅为特征。与康熙纹饰比较,雍正纹饰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人物故事画面减少,刀马人则更为少见...
斗彩五供养纹卧足杯 一种含有宗教意义的陶瓷装饰纹样。供养,佛教用语,亦作“供施”、“供给”等。一般指以香花、灯明、衣服等供佛、菩萨及亡灵。《增一阿含经》卷十三曰:“国土人民,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无所渴乏。”从佛经记载看,供佛本无一定,可以“财供养”,即以食物、用品、器杖法物等供养;亦可以“法供养”,即以讲经说法供养。 五供养即佛前供奉的五种物品。它与佛前香案上陈...
和合二仙壶 和合二仙纹饰是明清瓷器传统纹饰,两个仙人一人手持荷叶,一手持捧圆盒,借喻和(荷)谐合(盒)好,象征夫妻相爱,人人和谐为贵。婚礼之日必挂悬与花烛洞房之中,或常挂与厅堂,以图吉利。 二仙人真人原形来自于唐代“寒山”和“拾得”二位高僧,后成为民间传说主婚姻和合之神。相传唐人有万回者,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逐往战场探亲。万里之遥,朝发夕返,故名“万回”,民间俗称“万...
夔 纹 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说文:“夔……一足”。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成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 龙 纹 《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屈曲形态,几条龙相互盘绕,头在中间分出双身。 蟠 螭 纹形状象夔,张口,卷尾,《国语·吴语》“为虬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虬小蛇大”。...
追溯绘画的渊源,首先会想到史前时期那些画在陶瓷上的纹饰。正是由于器表绘有精美的纹饰,考古学家把这些陶器叫作彩陶。 这些彩陶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3000年至5000年间。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甘肃,陕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彩陶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豆一类陶瓷日用品,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醮了黑色、白色以及红色画在器表上。彩陶纹有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图案,一类是具象的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