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除了目前人气爆棚的石渠宝笈特展外,故宫的又一重要展览将于下周在神武门迎客,向观众展示故宫文物修复成果。此外,今天上午,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落户故宫博物院,这也是继国际博物馆学会将世界唯一的培训中心设在故宫后,第二个在故宫“安家”的重量级培训中心。 上午,文物修复培训中心正式开班,来自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学员,以及埃及、墨西哥、希腊、澳大利亚、印度、英国等国家的国际学员成为培训班的第一批学生。...
8月29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2015年非洲法语国家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北京举行。 本届培训班以“培养训练非洲法语国家的文物修复技术员”为主题,为期30天,来自马里、刚果(金)、摩洛哥、塞内加尔、尼日尔、科特迪瓦、毛里求斯和贝宁8个非洲国家的学员参加。为了让学员更好地了解中国文物修复的工作现状与发展情况,培训班安排了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文物局的官员讲授中国文...
如果说,传统的文物修复技艺是“中医”,现代的科学技术则是“西医”,要建立拥有现代科学理念的文物修复医院,必须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比如我们现在运用的低温冷冻消毒等设备。所有文物从地库里拿出来展览,回去时都要通过设备进行灭菌。书画经常出现霉菌感染,霉菌种类也很多,有红霉、白霉、黑曲霉……若不经过灭菌,展览完收回去的文物就可能给地库的文物带来危险,危害其他文物。”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曾在...
基层博物馆在全国的博物馆中所占比例大,亟待修复的文物数量多,基层的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却总处于“起步难、发展难”的尴尬境地,更谈不上科学的运行。笔者结合近些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将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归纳为“三四三”模式,即“转变三种观念、狠抓四个关键、实现三个带动”。 一、转变观念,积极改进工作思路 (一)克服“干了错误多,多干不如不干”的观念,自觉珍视每一件文物,积极开展修复工作 ...
根据文化部对非文化交流“部省合作计划”,由来自塞舌尔、纳米比亚和赞比亚的6名非洲学员组成的“非洲学员文物修复培训班”这两天在南京市博物馆开课了。昨天,是他们第一次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学员们既兴奋又激动,学习间隙,还特地拿出专业相机进行拍照。 文物修复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恢复和长久保持文物原有的形貌,得以继续流传下去,供后人研究、鉴赏。在南京市博物馆一楼保管研究部的修复工作室内,6名非洲...
重点学习陶、瓷、木器文物修复保护 赞比亚姑娘主攻藏品研究最希望学会陶瓷修复 6名学员中,奇拉拉是赞比亚卢萨卡国家博物馆的一名管理员,负责历史类藏品研究工作。在不少网络旅游攻略中,卢萨卡国家博物馆是“展现了赞比亚的艺术和历史成就”的必去之地。奇拉拉告诉记者,赞比亚有大量文物藏品比如石器、陶器,不少文物存在老化、变形的问题,需要保护和修复。“通过这次培训班,我希望能够学习到藏品管理还有文...
根据文化部对非文化交流“部省合作计划”,非洲学员文物修复培训班昨天在南京市博物馆举行。培训班6名学员来自塞舌尔、纳米比亚和赞比亚等国家,他们中既有所在国国家博物馆的保管人员,也有国家文化部的博物馆专业人士。他们将在南京市博物馆进行为期18天的文物修复培训,在此期间,他们将学到中国先进的文物修复技术和文物保管技能。
3.95亿港元成交的宋代美人枕自成交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日前,有知情人士公布了一张该美人枕出土后未经修复的原形照片,而令人诧异的是,美人枕的原形应该是娃娃枕。那为什么娃娃枕会被修复成美人枕呢?文物修复的背后究竟如何被利益绑架? 天价文物竟是整容产品 3.95亿港元成交的宋代美人枕自成交以来就不断受到各种质疑,除了涉嫌自买自卖以外,美人枕为赝品的质疑声也不断,尽管美人枕通过了《热释光检测报告》,...
汽车坏了,可以去修理厂;家用电器坏了,可以到维修部;而瓷器、字画、古旧家具等收藏品破损了,怎么办?馆藏文物有专业人员保养、修复,民间藏家手里的残损文物该去哪里修复呢?随着民间收藏的兴起,这个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藏品修复难 辽宁藏家杨义方有个锦盒,内装20多块瓷片,将这些瓷片拼接起来,就是一件完整的明代青花人物大罐。 为了修复这件瓷器,他这两年去过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寻找修复人员,或被博物馆...
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瓷器修复时便想如果能不回窑,只用冷修便可恢复瓷质的成份结构就好了,五年前第一件使用冷修达到热修效果的修复件完成时,我有些不敢相信,两年过去了,我修复一件右一件,我确认,我做到冷修达到回窑的效果,硬度,结构,成份,与瓷一样。 瓷器修复,当需要修复的瓷器放在面前时,我会长时间的看,三天,五天或是更长,直到体会出当时工匠的心思。哪怕只体会出一点点。做为一名工匠首要的不是学习技巧,...
3D打印技术修复文物 用激光扫描仪对巨型石块进行扫描分析 日前,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代表性作品千手观音保护工程历时8年,顺利竣工,以“金碧辉煌”的面容重新与游客见面。其修复工作极为复杂,专家工作队首次将一些国际先进的现代科技运用到修复中,在高温潮湿环境下的彩绘造像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成果。 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先进的现代科技越来越受瞩目,如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激光清洗、3D打印技术、...
24日上午,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山东主场系列活动在济南唐冶新区的山东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项目工地举行。包括两大国家级项目在内,共有6个关系我省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科研项目同时授、揭牌或开工建设,成为山东文物事业重要一天。 这6个项目分别是,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重点科研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曲阜基地授牌(两大项目今后将放在山东),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前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后 6月的大足,虽未能让人感受到“海棠香国”(宋人沈立《海棠记》)弥漫山间的阵阵馨香,但位于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的千手观音石刻造像却在历经8年的修复后重现妙容,不禁令人赞叹其“金碧辉煌、震心耀目”。作为集宗教、艺术、文化、科学价值于一身的文化遗产,这场修复工程的竣工成为今年文化遗产日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座雕凿于南宋时期的千手观音...
近日,经省文物局审批,扬州博物馆获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今后包括陶器、瓷器、漆器等种类的文物将在博物馆专业人员的手中“起死回生”,不用再外出就医了。 据悉,扬州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针对扬州地区考古出土及馆藏文物资源状况,博物馆将文物修复工作的主要方向制定为出土陶瓷器、铜铁器以及书画的修复、装裱工作,其中陶瓷器修复、书画装裱为主要开展的业务。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走进历史、走进考古现场,是不少考古爱好者的梦想,6月13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华商报将联合汉阳陵博物馆在当日推出大型“公众考古”活动。活动地点在汉阳陵,将邀请20名16岁到60岁的读者参加。 此次我们前往的探秘地是汉景帝阳陵。在别具一格的残垣断壁建筑风格的考古陈列馆内,上下两层的展厅密集陈列着四十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1700余件文物精品。最为独特的是,除了陈列馆外,该博物馆最具看点的是国内首座、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