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四川古籍普查志愿者团队在南充普查古籍时,发现一批珍贵古籍。昨(5)日上午,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组织的古籍专家和媒体巡视团来到南充,经过权威古籍专家鉴定,发现极为罕见明代古籍孤本(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兵録》(14卷),符合国家二级古籍文物标准。同时,鉴定确认此前发现的明代刻本《唐陆宣公集》符合国家规定的三级古籍定级标准,属三级古籍文物。此外,古籍专家还对目前普查志愿者发现的近30部疑似古籍...
在四川省资阳市沱东新区的一处工地上,工人在修绿化带过程中发现了一座东汉崖墓。经考古人员调查,崖墓中的三座陶棺只有一座保存完好。有关古墓的更多细节,需等考古人员进一步研究。 8日中午,正在现场进行考古发掘的雁江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周永东说,这座古墓初步断定为东汉末年的崖墓。此墓为两室墓,室内面积约20平方米,在其中一个墓室里还出现了一个形似灶台的石墩。墓中共有三座陶棺,疑似合葬墓。其中两个已经...
近日,老河口市袁冲乡发现2座汉代墓群和1座明清建筑遗址,四川大学等考古队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明清建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该市宋元明考古的空白。 8月1日,记者来到袁冲乡纪洪村北岗东汉墓群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对5号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工作,预计该墓将于8月6日之前挖掘结束。考古队负责人、四川大学博士生张科说:“通过5号墓葬主室菱形纹砖的尺寸和花纹,以及出土的随葬品,可以推断这个墓室是东汉...
2016年8月4日早6点天色微亮,部分科考队员已经起床,丝绸之路天山道科考正式进入第二天。早起不是因为科考队要一早出发,而是与不少队员内地生活起居习惯有关。新疆日出时间要晚于北京2小时。9点半准时早餐,十点全体上车出发。 图1、蓝色线条是4日科考路线,绿色线条是3日科考路线(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于丽君博士制图)。 出巴仑台镇不到1公里,是天山巴仑台古道最重要的三岔分道...
截至2016年6月,曲靖八塔台墓地田野发掘工作已结束。本次发掘揭露面积为490平方米,发掘平均深度近5米,共清理墓葬343座,出土各类随葬器物500余件(套);清理墓祭活动面及其它活动面38处。同时还揭露并清理墓地南部区域多层护坡堆积。 八塔台墓地墓葬形制可分为封土墓及非封土墓两种形制。封土墓在其头端(东端)位置多数有墓上“标志” 痕迹。 墓葬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种规格。中型墓葬墓口尺寸长为...
8月6日,考古学家在湘西泸溪县浦市镇下湾考古现场宣布: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发现了“高庙文化”遗存现场。这一重要发现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考古学支撑的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8000年前。 此次发现的“高庙文化”遗存地处沅水河床边一台地。在历时10多天的发掘后,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遗物,包括石器、骨器、陶片等。其中石器为打制与磨制,有细石器、石斧、石铲、石锛等器物;骨器中有鱼骨、兽骨锥、针...
日前,黄骅市海丰镇遗址周边新发现三处重要遗址点,其中一处有大量唐宋时期陶片、瓷片和建筑遗址,为进一步研究海丰镇遗址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发现唐宋遗物的遗址点位于海丰镇遗址东南1.5公里处。省文物研究所海丰镇遗址发掘队副领队马小飞介绍,新发现的三处遗址点采集的遗物与正在进行发掘的海丰镇遗址基本类似。其中一处遗址点内还发现了大量唐宋时期遗物,这为纵向研究海丰镇遗址的历史变迁提供了依据。同...
远看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墓群。丝绸之路天山道科考队供图摄 记者8日从丝绸之路天山道枢纽路网实地综合科考队获悉,经过4日至8日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科学考察,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发现迄今为止新疆规模最大青铜时代太阳祭坛遗址。 该遗址距离巴州和静县200多公里,为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那热德沟口墓葬群。 是次科考队学术领队巫新华说,遗址中心最早是一个用卵石混杂泥土构筑起来的巨大圆锥形实体,现在...
考古学家发现手挽手夫妇尸骨 考古学家在从前的一座多明我会修道院的内院里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对手挽手下葬的年轻夫妇的尸骨,据此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罗马尼亚版本的罗密欧和朱丽叶。 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考古和艺术史研究所的专家,目前正在他们认为以前是这座修道院的公墓的地方进行挖掘工作,并已发现几具尸骸。但是发现这对手挽手下葬的年轻夫妇的遗体令考古学家倍感吃惊,因为那一时期的合葬极其罕见。
前日,河源市文物考古普查人员在该市紫金县黄塘镇铁嶂村营盘村小组进行野外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该村的守备营盘遗址内,山中密林深藏有两座明末清初的古炮楼,两座古炮楼内的木楼构件已损毁垮塌,但炮楼内四周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里面的枪眼炮眼密布,坚不可摧。 前日上午,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率队前往紫金县黄塘镇最边远、偏僻的小山村——铁嶂村营盘村进行野外考察,意外在铁嶂村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了两座明末清初的...
昨日,来自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文物管理所的消息称,考古人员最近在乌拉特中旗境内发现上千幅阴山岩画,对研究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发现的岩画群位于乌拉特中旗东部新忽热苏木乌兰楚鲁嘎查北部的勃日和山几处山峰上,分布区域长约2公里,内容以动物为主,也有狩猎的画面。 岩画遗存最集中的地方在勃日和山主峰上,共发现近50组画面,每幅画面由若干个单体画组成,图...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资源独特,文化积淀丰厚。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本报今起开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专栏,将充分发掘陕西文化精华,全方位聚焦陕西文化发展成果及独特魅力,传递陕西文化强音,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距今4300多年前的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是龙山文化晚期的史前人类文明遗存,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新...
8月5日,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目前正才进行挖掘的河北沧州黄骅市海丰镇遗址中,有一处发现大量唐宋时期的陶片、瓷片和建筑遗址,这一发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海丰镇遗址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发现唐宋遗物的遗址点位于海丰镇遗址东南1.5公里处。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海丰镇遗址发掘副领队马小飞介绍,新发掘的三处遗址点采集的遗物与正在进行发掘的海丰镇遗址基本类似。其中一处遗址点还发现了大量唐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