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名称:黄花梨三弯腿方香几 年代:明末 尺寸:高80.7cm,宽60cm,直径57.8cm 三弯形腿足常见于炕桌,但不常见于其它桌具或香几。外翻卷球足也是此例另一罕见的特征。几面为标准格角榫攒边打槽平镶木纹对称的二板拼接面心,下装二根穿带出梢支承。边抹冰盘沿自上中部内缩两回至底压窄平线。抹头见明榫。束腰与沿边起阳线的壸门牙条一木连造,以抱肩榫与三弯形腿足结合,下展至底成外翻卷球足。足底出榫纳入...
西安·杜文 权敏 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以外销瓷为主的古瓷精品,由黄新兰女士斥资从海外购回。这批古瓷以广彩瓷、德化瓷、青花瓷等外销瓷为主,还包括清末至民国时期流失海外的一些清代颜色釉瓷和彩绘瓷佳品,其中以广彩瓷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使该馆成为国内外收藏高质量广彩瓷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为此,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回归故土——黄新兰典藏外销瓷器精品特展”。在此介绍极富特色的德化窑瓷塑展品,它...
名称:黄花梨大磬架 年代:明末清初 中国最早成体系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产生于先秦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乐美学思想”。孔子一生倡导周公的礼乐制度,可窥见“乐”在中国的政治秩序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以孔、孟、荀为核心的儒家美学思想在经过先秦礼乐文化的熏陶并发展后,至秦汉开始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就是《乐记》。而乐器中,最具代表性及地位的包...
名称:黄花梨凉榻 年代:明末 “榻”字出现于西汉后期,它一出现便是一种坐具,而且是从床中分离开来的家具。《通俗文》载:“三尺五曰榻,独坐曰枰,八尺曰床。”《释名》 亦云:“长狭而卑者曰榻。”榻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之一,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古代绘画中,也多有以榻为活动中心时的场景。折叠式榻始出于明代,而可折叠的其它类家具...
名称:葡萄花卉彩漆笔屏 年代:明万历(1573-1620) 尺寸:长14cm,宽16.2cm,高16.2cm 重:443g 此笔屏为漆制,髹黑漆为底,由笔架与插屏两部分所构成:插屏为直长方形,两旁有瓶状墩座。插屏侧边以描金回文为饰,正面方框以彩漆,如赤、褐、金与靛等色彩绘葡萄果、枝、叶纹,墩座则绘有牡丹花纹。屏内又镶嵌有一块大理石,石质细密,其上的天然纹路宛似两座雾中之云山,意境悠远。笔架...
名称:紫檀大漆小砚屏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26cm,宽15cm 此砚屏以紫檀为材,屏座一体。屏正面大漆描金,一位着将校服饰之人骑坐于麒麟上,手捧盂兰盆,内置百果。背面用螺钿镶嵌“宸游不为二元夜”,此句典出北宋蔡襄《上元应制》诗句“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七月十五二元节,为中国传统的盂兰盆节,民间有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之风...
近几年,以清朝宫廷生活为题材的影视剧越演越火,其中宏伟的建筑和华丽典雅的室内陈设,令长期生活在狭小空间的普通民众艳羡和向往。古代土木建筑不像当今水泥钢铁,这样可以任意分割空间,屏风自然就成为规划室内空间的理想实用之物。然屏风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屏风,这道室内别样的风景,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装饰技艺的无穷魅力。 辽宁沈阳 李理 王小莉 《咏屏风》 绮阁云霞满,芳林草树新。鸟...
十八世纪中国瓷绘上的西洋人物。 青花瓷上的西洋人物图像 明清两代,景德镇产青花瓷步入昌盛时期。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废除海禁政策,以青花瓷为主要品种的外销瓷大量销往海外,为适应西方人审美需求的西洋图像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外销的青花瓷上。订制瓷器早在16世纪早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还只是为了满足少数葡萄牙皇室贵族或泛海东来的商人、传教士的具体要求而制作,数量有限。荷兰人的到来使这一行为...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瓶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明宣德青花瓷概述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故宫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瓶 明宣德青花瓷概述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
明代正德(公元1506—1521年,明武宗朱厚燳年号)朝前后共16年,青花瓷正处于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上乘成化、弘治朝,下启嘉靖、万历朝,器物逐渐改变了前朝的精致、纤细、小巧的风格,更多生产出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正德青花瓷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正德青花与成化青花相仿,但数量不多;中期是正德青花的典型器;晚期因青料改用西域回青,发色浓艳,青花色泽和纹样与之后的嘉靖青花相仿。 ...
故宫藏明正统青花麒麟翼龙纹盘 明代正统(公元1436-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朝,前后共14年,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皇家颁发禁令不许民窑烧制黄、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正统以及此后的景泰、天顺三朝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正统青花的历史地位不高,难见精品。 【明正统青花瓷的胎釉】 正统青花瓷胎有粗有细,...
日本东京·萱草园主人 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景德镇建立御厂烧制宫内日用瓷,在这些瓷器上的纹饰中,用以代表皇家身份的龙纹至少分为角龙、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等数种。 角 龙 “角龙”即头上长角的龙,通常称为“虬龙”“蛟龙”,是景德镇御厂最常使用的龙纹造型。体形可用上文“九似”来形容,如&...
中国的工笔花鸟画艺术源远流长。远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就可以追溯到它的来龙去脉。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与两宋”。千余年来,名家辈出,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明、清以来,由于文人花鸟画的兴起等原因,工笔花鸟画日渐式微。但近年来在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在社会进步的潮流里,近现代工笔花鸟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著名画家陈之佛、于非闇、田世光、俞志贞等等,...
日前,在陪同省有关部门的专家参观一家单位的展示厅时,一件玻璃瓶内画引起了笔者浓厚的兴趣,画面表现的是“文革”时期的题材,署“桃江画苑作”款识,没有作者的姓名,当仔细地观看了笔墨技法的运用,感觉是十分娴熟,按内容和题款应该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并非是一般艺徒所能绘,自己估计很有可能出自吴松龄先生之手。拿着拍下的照片,登门拜访了吴松龄先生的大儿子、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泽鲲,因当时的汕头市工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