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14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岗嘎墓地发现的独木棺形制为后世蒙古皇族用独木棺作葬具找到了重要源头。 根据《元史·祭祀志》以及明人叶子奇在《草木子》记述,蒙古皇族用独木棺作葬具。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联合发掘的岗嘎墓地发现了大量独木棺,经C14测年检测,确定为8世纪——10世纪游牧民族遗存,年代早于蒙古族崛起的13世...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11日对外发布,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14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内蒙古岗嘎墓地发现的独木棺形制,经考古学家考证为后世蒙古皇族用独木棺作葬具找到了重要源头。 位于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岗嘎墓地,经考证目前已探明分布有古墓葬86座,为呼伦贝尔草原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古墓群,经过考古发掘的墓葬有22座,独木棺为主要葬具。 消息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呼...
关于西夏瓷器起源 西夏王国的党项人,原本是散居在青海一带的拓跋氏后裔。据《旧唐书党羌传》载“唐初吐蕃强盛,拓跋氏渐为所逼,遂请内徙,始移其部落于庆州(今甘肃庆阳)”。内徙庆州后,与中原内地接触机会增多,对党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们逐步开始半农半牧的新生活。与中原汉人及东北部契丹人相比,党项人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党项人不会耕作,更不会烧制瓷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何以在西...
虎子的出现不会早于春秋。虽然万物有灵的观念起源甚早,但中国原始道教的精神(意识形态)资源却萌芽于战国。根据道教理论,麟、虎皆祥瑞之兽,以其形制器而用之,便能借助其神威祛邪避灾。而根据出土瓷器文物的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最早的青铜虎子出土于镇江市谏壁王家山春秋土墩墓,该虎子的形态通常作卧伏状,前有一向前凸出微翘的圆形口,提梁自口与背相连,全身素面,有四只假蹄足附贴于器身。吴越之地,巫风之盛,由来已久...
瓷器高级定制指的是瓷器生产企业依据客户定制瓷器的需求与定制目的,为客户量身设计并生产具有特定含义与特色的高品质个性瓷器,满足客户对瓷器的高要求与特定需求。例如明星纪念版限量瓷器、皇家定制珍藏瓷器、个人或家族专用瓷器等。 瓷器高级定制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产生,广为人知的就是皇家御用瓷器烧制,即我们所说的官窑瓷器烧制。 皇家瓷器定制这种形式起自唐代,一是指贡器瓷器定制,一是指官厂瓷器生产。自唐代至元...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以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华)、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
提起中国古代的庙会,人们会联想到“庙”,认为庙就是道观寺庙。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辞海》这样解释:“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
铜镜光可鉴人,造型精美,纹饰千变万化,体现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确是令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珍宝。但是大批初涉收藏的人们,往往感到铜镜虽好,但"学问"太深,一时难以掌握。更有不少已收藏了数十面铜镜的老"古镜迷"们,面对着繁缛的纹饰、古奥的铭文,感到难以识别,甚至连最起码的辨伪也觉困难。 其实,中国古铜镜尽管品种繁多,纹饰复杂,但仔细分析归纳起来,不过是几个大类别而已。只要认真观察,反复对照,仔...
在明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性爱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性艺术也发展到丁一个高峰,春宫画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春宫画是描绘男女性爱生活、特别是各种性交姿态的图画,由于它最初产生于帝王的宫室,描写春宵宫帏之事,所以称为春宫。据一些史料记载,在仅朝时春宫已经出现,汉孝景帝时广川王去的儿子海阳像他父亲一样淫乱成性,叫人在四壁画满性交图画,在此狂欢作乐;汉成帝也曾叫人把它画在屏风上。唐代大画家周昉经过《春宵...
“巫山人”到底生活在多少年前?现代中国人是来自非洲还是本土起源? 日前,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博士在全球著名学术期刊《国际第四纪》发表的4篇论文,震惊国际考古学界。 2月2日,魏光飚博士向本报独家披露,其论文中的研究成果确认——214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重庆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自成体系的史前文化;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重庆地区的古人类制造了目前东亚地区发现的唯一一...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从美术史的角度讲,1840年以前的绘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
火神像 炎帝像 王弘力绘《宋代祭灶习俗图》 黄帝像 灶神信仰在我国源远流长,古时候,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户户无不供奉。但早期的灶神,并非我们现在常见的黑面长须灶君,而是火神和“先炊”。祭灶的日期,也不是腊月二十三日,而是孟夏之月,宋代以后才演变为“官三民四船家五”的祭灶习俗。 《礼记》将祭灶 列为七祀之一 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的汉民族,向来对灶神怀有一种...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器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为瓷器艺术的一朵奇葩。从古至今为皇室贵族、达官贵人所青睐。而唐宋青花瓷更被陶瓷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其胎体、釉质、彩色均为上乘,但较完整的上品瓷器却难得一见。近日,笔者有幸拜见了唐宋青花瓷民间收藏家王俊选先生,听他讲述了20多年来研究唐宋青花瓷发展史,饱览了他收藏的唐宋以来的青花瓷珍品,令人耳目一新。 青花瓷起源之辩 ...
中国美术现代性具有内生原发性质 中国文学、中国美术现代性建构的逻辑起点究竟始于何时?西方汉学界的主流看法是,既然从“天下”意识形态转向个体性的民族国家,从传统的“宇宙主义”(天人合一)走向辩证斗争是中国现代性的标志,那么,很显然,回应西方文学、艺术的挑战即为中国文学、艺术现代性的开始。据此,1916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八事”,或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便可视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起点。国...
【作者简介】田广林(1955- ),男,内蒙古林西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辽海文明史研究。 “黄河中上游地区”是一个文化区系概念,大体包括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等省区在内。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与发展的中心区域。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就是始于1921年对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的发掘。材料表明,本区玉器发生在距今9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