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莫高窟北区或许将不会对外开放。”近日,敦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彭金章在主题为“鲜为人知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的上图讲座中说。三年间,随着莫高窟北区揭开神秘面纱,关于北区即将对外开放的消息也时有所闻。今年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10周年。莫高窟以巧夺天工的彩塑佛像、美轮美奂的飞天壁画闻名于世,而这些只存在于南区洞窟。事实上,崖长700多米的北区洞窟同样是莫高...
敦煌百年,百年敦煌。当社会各界在为敦煌发现百年欢庆时,“多病”的莫高窟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窟内过半有壁画的洞窟遭遇病害。敦煌研究院此前一份《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及崖面崩塌原因探讨》报告也披露,近年来,莫高窟外部的北区洞窟及所在崖体崩塌严重,有人曾断言,如果不对莫高窟加以有效保护,50年或者100年内,它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敦煌石窟内的彩塑佛像是用泥土、麦草和木头作材料...
王道士打开藏经洞,敦煌名扬天下;100年后,同样身为道士的于嗣庚和他的徒弟带着时代周报记者冒雪徒步穿越三危山、戈壁,到达大泉河上游调查莫高窟水源……千年壁画脆弱,生命之水大泉河主泉眼干涸,泛水泉眼退缩约3公里—莫高窟还有多少时日? 11月19日,本报记者在老君堂道观于嗣庚道长的领路下,穿越三危山,向大泉河的上游行进。 沙蚀莫高窟 2009年11月,敦煌莫高窟,...
昨日(9月28日)在炎黄艺术馆隆重举办了民生银行与您共同“走进敦煌”艺术展的开幕式,高朋满座,盛友如云。在各位专家、领导的参加下,众多媒体嘉宾也一同参观了展览。笔者深感敦煌艺术之博大精深,采访回来后总结了以前所学的一点敦煌知识向广大读者简单介绍一下。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
中新网兰州8月24日电 (刘薛梅王惠民)记者今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法国远东学院与敦煌研究院学者日前在莫高窟考察时,发现第156窟是一幅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至此莫高窟尊胜经变达7铺,延续时间近300年。 莫高窟第156窟是晚唐首任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其前室窟顶西披画三铺经变画:中央画降魔变、北侧画报父母恩重经变,南侧一铺存留部分画面,原定为法华经变。 8月,法国远东学院郭丽英教授等学者与...
中新网兰州8月24日电 (刘薛梅 王惠民)记者今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法国远东学院与敦煌研究院学者日前在莫高窟考察时,发现第156窟是一幅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至此莫高窟尊胜经变达7铺,延续时间近300年。 莫高窟第156窟是晚唐首任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其前室窟顶西披画三铺经变画:中央画降魔变、北侧画报父母恩重经变,南侧一铺存留部分画面,原定为法华经变。 8月,法国远东学院郭丽英教授等...
在距离敦煌莫高窟石窟群15公里处戈壁滩上的莫高窟游客中心建筑工地,施工人员日前掘出一处唐代墓葬。敦煌市博物馆馆员杨俊17日告诉记者,该墓葬为唐代双墓室,在以往敦煌掘出的众多墓葬中实为罕见。 该墓葬分前后两室,两室间隔一米之长。前室东西长3.54米,南北宽3.4米,残高1.8米;后室东西长3.24米,南北宽2.14米,残高1.52米。墓葬中除发现大量铺筑墓室地面的模制仿花砖、彩绘砖砌壁龛、铜器残件...
回鹘文木活字 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彩塑、文物文献一直被世人关注。新年伊始,从敦煌莫高窟北区内出土的部分文物首次在甘肃省博物馆公开亮相。此次展览展出的是甘肃省众多尘封已久的“重量级”文物,包括敦煌莫高窟的部分珍贵文物。其中除了棺人木牌、刺绣、铜盆、影塑菩萨、木头像、脱佛、泥塑佛像、脱塔等十余件(组)敦煌文物,还有1989年出土的回鹘文木活字,是目前中国仅有的,也是此类文物中数...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众多尘封已久的甘肃“重量级”文物二十九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在此次以“甘肃重大文物考古发现展”为主题的展览中,从敦煌莫高窟北区内出土的部分文物属首次公开亮相。 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彩塑、文物文献一直被世人膜拜、研究,莫高窟内的一切因此显得尤为神秘。 展室里陈列的敦煌文物有棺人木牌、刺绣、铜盆、影塑菩萨、木头像、脱佛、泥塑佛像、脱塔、汉文《佛说救疾病...
数字化工程真实的实施情况到底如何?敦煌石窟保护的前景究竟怎样?就如同高深莫测的古文明一样,蒙在一层神秘的面纱后。本报深入敦煌实地调查,采访了众多相关人士,就是希望能眼见为实,揭开这层面纱。 敦煌的数字化工程,自媒体曝光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6年。6年中,这个耗资数亿元,能使得莫高窟得以永久保存的大工程,始终被媒体热议着。前两年,有媒体称,该计划因中美双方就资料所有权问题产生纠纷而搁浅,也有称敦煌研...
王道士打开藏经洞,敦煌名扬天下;100年后,同样身为道士的于嗣庚和他的徒弟带着时代周报记者冒雪徒步穿越三危山、戈壁,到达大泉河上游调查莫高窟水源……千年壁画脆弱,生命之水大泉河主泉眼干涸,泛水泉眼退缩约3公里—莫高窟还有多少时日?11月19日,本报记者在老君堂道观于嗣庚道长的领路下,穿越三危山,向大泉河的上游行进。本报记者 王鹏/摄沙蚀莫高窟2009年11月...
记者11日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备受关注的敦煌莫高窟本体病害和损毁将得到根本遏制。 莫高窟外景 建国以来,中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莫高窟文物保存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从刚开始的被动抢求保护方式,到现在的主动预防保护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已有能力改善莫高窟本体病害和损毁情况,预计到2012年,敦煌莫高窟本体病害和损毁将得到根本遏制。 历经千年的莫高窟在漫长的岁月中,屡受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