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看看这块石头,样子是不是有点像熊掌? 这是定海渔民前不久在灰鳖洋海域100多米深处捞上来的。前天上午,舟山市博物馆副研究员胡连荣看后确认,这是熊类前右掌骨化石,“还是第一次发现,再次印证2万多年前舟山与大陆陆路相连。” 熊骨是古人类生产工具 这块古熊类化石,高15厘米、宽8厘米,骨底部分略呈三角形状,胸骨上长满了藤壶等海生生物化石。 熊骨化石底部有长期砸磨痕迹,中间...
经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批准建立的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10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继广东阳江、山东青岛和我省宁波后设立的第四个水下考古工作站。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中共舟山市委秘书长忻海平,舟山市政府秘书长蔡琦,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薛剑平,舟山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局长邱平海,宁波市考古所副所长王结华,以及舟山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
日前,国家博物馆函复同意在舟山设立水下考古工作站,开展舟山海域的水下考古工作。 舟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外贸易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时江南一带的茶叶,丝绸、瓷器,无论是向北运往日本、朝鲜,还是向南运往东南亚、南亚,都必须经过舟山海域。受台风、海啸、暴雨等影响,几千年的对外海上贸易在舟山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水下文物。 2006年夏天,国家博物馆组织东海水下文物调查组对舟山海域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
长涂镇在岱山县一个小岛上,与普陀山遥遥相望。这个寻常小镇,最近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半个月前,岱山县文物普查办根据当地老人的反映,在长涂镇一条河里发现了一艘被淤泥掩埋的古沉船踪迹。 初步判断,这艘古沉船距今约有八九百年,载重约为30吨,可能是艘走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输船。 砍过的桅杆像是红木的 古沉船所在的河叫孔家河,是条死水河,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10米,深不到2米。多年来,这条河只作灌溉之用...
近日,嵊泗县文物普查人员在对黄龙乡进行普查摸底时,发现迄今舟山市最大集群式侵华日军炮台。 嵊泗县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汇合处,扼长江、钱塘江之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黄龙乡距离嵊泗县城东南二十分钟航程,属悬水岛屿,常住人口近万人,是我省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方之一,据1989年版《嵊泗县志》记载,浙江、江苏两省分界线在黄龙中心穿过,古有一脚踏两省之称。 日军炮台位于黄龙乡茶园岗墩山顶,分布面积约20...
近日,经过市城管、城建、文物等部门联合整治,定海中、西大街的古街面貌得以恢复。 定海中、西大街是定海古城的中心地带,自清末民初以来便是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繁华地区,历经百余年的历史流传,沉淀了独特的文化底蕴。2002年,政府投入500余万元资金,对临街的112间店面进行整修,恢复原有的老式木结构二层楼房结构。但商业现代化不断蚕食着古街的风貌,店面色彩鲜艳,装饰风格各异。灯箱、彩绘等充斥其间。为保...
为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近日舟山市文物办对普陀山三处文物保护单位——多宝塔、法雨寺、普济寺进行了保护标志碑的树立工作。树碑也使普陀山上著名的景观更添一重亮丽的色彩。 多宝塔始建于元元统二年(1334),明万历二十年(1592)重修,民国八年(1919)再修,现存大部为元代建筑,全部用太湖石建造,在造型上具有藏式意味...
2007年8月27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舟山同归域保护设计方案完善论证会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召开,市政协、市城建委、市博物馆、市文物办等单位参加,市文广新局徐荣木副局长主持会议。 会上,市文物办邓进平副主任对同归域修复设计方案作了介绍,与会专家、领导根据省文物局作出的批复意见对该方案进行了论证、补充和调整,提出:成仁祠基本保持现有的体量,根据历史照片及记载将设计方案中的歇山顶改为硬山顶,以保持历...
8月4日,舟山晚报刊登了《几百年的寺岭古桥恐怕要坍》一文。次日,浙江文物网又予以全文转载。7日下午,舟山市文物办同志与《舟山晚报》记者一起赶赴现场进行查看。 寺岭古桥是一座石拱桥,南北走向,长约18米,净跨3.5米,桥面宽3.4米,矢高约3.8米。该桥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名单。整座桥由大小不一的乱石堆砌而成,其建筑工艺在整个舟山相当罕见。 鉴于目前该桥的拱顶上有众多石块坍落,存在明显的不安全因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