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工作人员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对新疆尼勒克吉仁台“聚落遗址”进行挖掘时,除发现新疆最早使用煤炭痕迹外,还发现了铁块,这将新疆使用铁的历史上推至3000多年前。 尼勒克吉仁台“聚落遗址”现场。朱景朝 摄 记者13日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了解到,考古部工作人员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对新疆尼勒克吉仁台“聚落遗址”进行挖掘时,除发现新疆最...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消息称,考古人员在通辽市开鲁县发现一座用琉璃砖砌成的辽代贵族墓。这是继辽代耶律羽之墓之后,中国目前发现的第二座用琉璃砖砌成的墓葬。 据了解,这座琉璃砖多室墓位于一处千年前的辽代墓地。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发现了壁画,但壁画保存较差,大部分脱落,仅见几幅保存较好的壁画,其内容为墓主人生活场景图、牵马图等。 这座多室墓由主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组成,其中...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之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最近进行考古勘探,弄清了故居建筑原状,并发掘出宋代陶水管和明清铭文砖等遗物,为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提供坚实的勘测基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鼓西街道文北路的林则徐故居。在故居“七十二峰楼”后,记者看到,已消失的主落门头房及一进、二进(局部)的空地上,考古发掘的探沟已经大部分覆土。但现场还裸露着考古清理出的陶水管、石砌暗沟等遗迹。 林...
日前,以色列文物局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在Avdat国家公园进行考古发掘时意外发现了一处拜占庭时期用作牲畜养殖棚圈的建筑物。得益于富布莱特 (Fulbright) 奖学金的资助,来自Har Ha-Negev 教学实验基地的学生在美国德保罗大学 (DePaul University) 教授斯科特•巴克林 (Scott Bucking) 和以色列文物局博士塔利...
最近发现的苏莱曼大帝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 古墓有望给匈牙利最贫困地区之一带来旅游热潮。据悉,苏莱曼大帝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奥斯曼帝国 (Ottoman) 统治者。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了极盛时期。今年 7 月,专家证实两年前,相关工作人员在靠近克罗地亚边境的锡格特瓦尔 (Szigetvar) 镇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并找到了这位十...
7月15日,靖远县东湾镇杨柳村一砖厂在取土施工时发现部分墓葬砖砌墙体,该砖厂立即向当地文物部门汇报。按照省文物局安排,市县文物部门组织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工作队进行抢救性发掘工作,经过30多天的考古施工,墓葬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已确定发掘出六座明代嘉靖时期墓室,墓室主人为明代人霍忠及其子霍玺。 砖厂取土挖出明代六座古墓 9月5日,记者赶到靖远县东湾镇杨柳村,在一砖厂西侧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之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最近进行考古勘探,弄清了故居建筑原状,并发掘出宋代陶水管和明清铭文砖等遗物,为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提供坚实的勘测基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市鼓西街道文北路的林则徐故居。在故居“七十二峰楼”后,记者看到,已消失的主落门头房及一进、二进(局部)的空地上,考古发掘的探沟已经大部分覆土。但现场还裸露着考古清理出的陶水管、石砌暗沟等遗迹。...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9月1日援引法新社报道,考古学家8月31日表示,从吉萨金字塔旁挖掘地点发现的一块木头,首次显示古埃及人曾使用金属制造船只。 根据报道,上述木头长8米,宽40厘米,厚4厘米。考古学家在一艘船的组件中,发现圆形及U型金属钩子。这艘船与埋在大金字塔旁的胡夫太阳船于同年被挖掘。若干太阳船被埋在王室陵墓旁的墓穴,它们可能被用于法老王葬礼仪式,或作为阴间的交通工具。 埃及...
9月8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岳阳市平江县发现一处清代寺庙遗址——青峰山寺庙遗址。 青峰山寺庙遗址位于平江县余坪乡范固村的华电平江电厂新建工程项目内。5月至8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进行了考古发掘。领队杨宁波介绍,青峰山寺庙遗址大体呈南北向纵长分布,坐南朝北,山门今已不存。寺庙遗址出土的遗物,分为陶器、瓷器、石碑、铜钱、砖瓦等。 此次共发掘出17座僧人墓,6座有墓碑...
8月13日,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一砖厂在采土作业中,发现了一处墓葬砖砌墙体。9月11日记者获悉,经过白银市及靖远县文物专家近一个月的抢救性发掘,目前该工作已接近尾声。文物专家鉴定认为,该墓葬为明代昭武将军霍忠及其儿子骠骑将军霍玺的家族墓葬群,其中两处为青砖拱形合葬墓,其余四处为土坑洞室墓。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对该县研究明代靖虏卫历史无疑提供了更加可靠和科学的现实依据。 现场发现六处墓葬 ...
9月1日,安徽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境内的古民窑发掘现场,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开展发掘工作。自7月以来,滁州至淮南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南谯区沙河段先后发现3处古墓群和1处古民窑。 8月中旬开始,在安徽省文物局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滁州市文物所相继对这几处考古新发现进行保护性抢救发掘;特别是对该古民窑进行重点抢救发掘,出土了东汉和清代的随葬破损物品50多件。其中出土的一块清代砖雕,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为...
故居发掘出的明清铭文砖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之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最近进行考古勘探,弄清了故居建筑原状,并发掘出宋代陶水管和明清铭文砖等遗物,为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提供坚实的勘测基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鼓西街道文北路的林则徐故居。在故居“七十二峰楼”后,记者看到,已消失的主落门头房及一进、二进(局部)的空地上,考古发掘的探沟已经大部分覆土。但现场还裸露着考古清理出的陶水...
由“丝绸之路(新疆)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主办、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参与组织的“2016丝绸之路——昆仑·河源道综合科考”9月1日在新疆喀什启动。本次科考活动为期10天,旨在对昆仑以及与昆仑有密切关联的河源文化等进行更科学的梳理分析,这也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多学科综合田野科考。 近日,综合科考队在塔什库尔干一处2500年前的拜火教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参加科考的大咖们纷纷表示,...
近日,南浔区菱湖镇发现一块关于设立宾兴的石碑,名为“菱湖宾兴碑记”,落款年代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据菱湖镇志载,此碑原立于菱湖镇奎章阁。 宾兴,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本指国家通过科考取士,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地方成立各类基金组织资助地方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活动。 菱湖宾兴碑记记录了菱湖镇乡贤孙锡恩等,为资助寒门学子参加科举乡试和会试,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倡导并垫资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