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 桂园)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迎仙峰西侧山崖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洞石窟造像遭到破坏,两尊距今1400多年的南北朝时期石刻佛头近日被盗走。目前,当地公安部门和文物部门正在联合展开调查 莲花洞石窟造像是南北朝晚期作品,坐东北朝西南方向,是依靠山崖凿刻而成的。镌刻在石窟门洞门额上的“圣佛莲花洞”五个大字是明代天启年间的。据文物专家介绍,丢失佛头的两尊造像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
济南市文物工作者近日在该市长清区发现一处唐宋时期石窟造像,考古人员认为,这一组石窟造像在山东省并不多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麒麟村附近一处荒山上,文物工作者发现了这组唐宋时期石窟造像。在当地人称之为“百子洞”的洞穴中,北侧石壁上分上下三层,雕刻有近百个半圆雕石像,每个雕像高度在15-20厘米之间,动作生动,每组人物表现一个故事。当地文物工作者介绍,在...
8月26日,接到报告商丘市梁园区产业聚集区清凉路地下管线工地发现一埋藏地下砖桥,为免文物遭到破坏,梁园区文物办同志赶到现场立即让施工方停止施工,经多方协调与初步的勘探后,配合商丘市文物工作队于9月6日—9日对地下砖桥进行了发掘。经发掘,该桥为青砖灰口拱桥,桥面东西宽4.6米,砖桥下部四角用石碾铺垫支撑,桥上部砌成拱形,砖桥桥孔宽1.7米,高1.53米,砖桥东西桥孔南北两侧用青砖砌成挡水护墙。根据砖...
近日,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在屯字镇双河村开展茹河流域石窟调查时新发现5身已残缺的佛教石造像。其中,佛像3身,残高0.7-1.2米,均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莲花座上;弟子像2身,残高0.8-1.4米,均双足并立于莲台上。这批造像造型规整、雕刻精细、手法洗练、风格流畅,但头部缺失,整体损坏严重。经初步研究,调查人员认定为宋金时期的造像。(镇原县博物馆 王博文)
石佛高12米左右,和4层楼相当 网友无事翻书,得知南坪正街这个如今的闹市,竟然有一尊北宋时期的摩崖弥勒佛像,探访寻获后发微博与网友分享,引来包括道坚法师在内的众多网友关注。 “无事翻书,得知南坪正街附近尚存一尊凿于南宋(实为北宋)的摩崖弥勒佛像(高十几米)。花了一下午时间去探访,还真让我给找到了!佛头已失,呈坐姿,璎珞其上,手托宝珠。”前天,有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帖,引起众...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文物工作者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境内发现部分西夏时期瓦当等建筑遗物。 这些建筑遗物是《武威地区西夏遗址调查研究》课题组在调查古浪县寺洼山一处宗教遗址时发现的,其中一片“一佛二弟子”瓦当残片十分精美,中间正坐的佛祖神情端庄,左侧的弟子憨态可掬,另外,还发现了一件较为完整的筒瓦,瓦长37厘米。 课题组组长、武威市博物馆馆长黎大祥介绍,如此造型生动的瓦当残片,过去发现的不多,从筒...
图片资料 我有一套民国时期的教师节纪念邮票,共4枚。这套邮票是1947年国民政府发行的“教师节纪念”邮票,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邮票。 中华民族自古就讲究“尊师重道”,将其视为美德千古传承。“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贵师而重传,则法度存!”荀子的这番话,更将“尊师”上升到了一个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需要遵守的道...
近日,镇江博物馆考古队员在新区大港国际物流大厦的工地旁发现两座古墓,考古人员根据古墓的形制等方面判断,这两座古墓属于六朝时期。由于现场未发现有效信息,目前墓主身份暂时无法确定。 据考古队负责人介绍,右边的古墓发现前已被严重破坏,墓道也已不见踪迹,而左边的稍微好一些,发掘进程中除出土一只小碗外,墓室里空空如也,并没有发现其他随葬品或棺椁。从古墓的规模及建造特点来看,墓主人在当时应该具有一定财力。...
近日,商丘梁园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在修建清凉路时发现一座砖桥。经过我市文物部门的鉴定这一座明清时期的古桥,也是商丘近年来发现的唯一一座砖砌桥。 该桥为单孔桥,东西坐向,全部用青砖砌成,桥基以四个石碾支撑,桥面宽4.6米,拱净高1.53米,桥面无护拦,简朴大方。商丘市文物工作队副队长郑清森介绍,在保护性挖掘时根据桥的型质、建设方法、土层的叠压程度初步断定桥为明清时期建造,这座砖桥的发掘也为商丘桥梁考...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和硕县乃仁克尔口子45座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出土的陶器。孙红璐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和硕县乃仁克尔口子45座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在制高点观察墓葬群。孙红璐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和硕县乃仁克尔口子45座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专家清点出土文物。孙红璐摄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和硕县乃仁克尔口子45座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出土的陶器。孙红璐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和硕县乃仁克尔口子45座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在制高点观察墓葬群。孙红璐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和硕县乃仁克尔口子45座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专家清点出土文物。孙红璐摄 6日新疆和硕县文物部门透露,9月5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和硕县乃仁...
东帝汶Lene Hara洞穴中发现的脸形石画 昆士兰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东帝汶东北部的Lene Hara洞穴中开展工作,他们试图寻找已绝灭的大型鼠类化石,却幸运地发现了洞穴墙壁上的雕刻着的古老脸形石画。 当地政府惊讶于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他们说肯定是天时地利人和才使得这些脸形石画公诸于众。另外,这些壁画的发现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些脸形石画都是正面人像,有鼻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