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仿伊斯兰金属器的宣德青花八方烛台、仿伊斯兰民族常用水器的青花缠枝花纹单把罐……8月5日,180件景德镇新出的元明瓷器汇集于浙江杭州展出,其中元青花以及明永乐、宣德年间带有异域风情的瓷器引观众观赏,用“瓷言片语”讲述着古代鼎盛的瓷器史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影响下的古代文化。 本次展出的元明瓷器,是从近年来景德镇御窑厂区域遗址出土的成千上万的碎瓷片中遴选、修复而成的,涵盖了目前传世元至明正德官窑瓷...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人面纹方鼎收藏鉴赏 目前中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商周青铜器常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造型夸张怪异,此鼎却以写实的四个相同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极其稀有而珍贵。四组相同的纹饰不仅强化了装饰主题,而且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达到特定的装饰效果。
7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殷墟》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青铜器”的图案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司母戊鼎,现称“后母戊鼎”。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也是河南安阳殷墟独特的符号。此前后母戊鼎已经两次绘入我国邮票。1964年8月25日,我国发行一套《殷代铜器》特种邮票,其中第八枚为“司母戊鼎”;2012年7月8日,我国发行一套《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馆藏文物——鼎”,图案以“...
8日,我省首家民办青铜器博物馆——洛阳钟鼎青铜艺术博物馆开馆。 该博物馆位于高新区滨河北路,展厅面积约800平方米,藏品330余件,分为“夏商周璀璨青铜文化”“中国青铜酒文化”“找寻流失的记忆”“博物馆复制精品”四个主题馆和一个“文化科技展示厅”。博物馆展厅内,爵、角、杯、樽、壶、觥等青铜酒器琳琅满目,“何尊”“后母戊大方鼎”“莲鹤方壶”等国宝级青铜器复制精品惟妙惟肖,“陈璋方壶”等一批...
中国园林博物馆“青铜化玉”特展日前开展,国家一级文物西周青铜重器鸟纹方鼎首次亮相。 展览中,观众既可以欣赏到商周至明清时期的青铜食器、酒器、乐器、水器、兵器及玉器等10余件历史文物,又能近距离感受近百件仿青铜玉雕的艺术之美。就像展览名称“青铜化玉”所描述的,玉雕大师马洪伟以古青铜器作为仿古对象,从青铜器的器型与纹饰汲取营养后再创作,展现了仿古青铜玉雕艺术的传承发展。 此次展览中...
今天(7月2日)上午,“青铜化玉 汲古融今”特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国家一级文物、颐和园藏西周青铜重器鸟纹方鼎(粣方鼎)为本次展览的重磅文物,玉雕大师马洪伟的近百件仿古玉器也同期展出。 上午10时,记者来到中国园林博物馆1号临展厅看到,在展览的“青铜化玉”部分,已有不少观众围着专家在听讲解。 据记者了解,观众将在展厅欣赏到商周至明清时期的青铜食器、酒器、乐器、水器、兵器及玉器...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获悉,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水洞沟: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荣获研究成果奖(金鼎奖)。 据悉,该书公布了水洞沟遗址2003年到2007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回顾了水洞沟遗址的研究历史,对该遗址地层地貌和年代环境做了详细介绍。其专题分析突破了以往考古报告的固有模式,收录了深入研究的成果,从微痕研究、残留物分析...
当涂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当涂虽小,三塔两浮桥”。两浮桥即横跨姑孰溪的南津桥和虹彩桥。三塔便是县城城北黄山塔、城东凌云塔、城西金柱塔。三塔“鼎峙三垣,形家谓作镇乾方,为三邑(即当涂、芜湖、繁昌三县)之主星”。对于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来说,三座古塔环于城周鼎足而立,是十分少见的。如今重修后的“三塔两浮桥”成为当涂的标志性建筑。 黄山塔 据传有仙人牧鸡于此 黄山塔位于县城城北...
图1 图2 鼎最初是人们用来烹煮和盛贮肉类的食器,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器。商周时,鼎成为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神器,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本文介绍的这件滕侯鼎(图1),就是西周时期古滕国的遗珍,从中可以欣赏当时的青铜文化水平。 滕侯鼎通高27厘米,口径11.5×16厘米,腹深15厘米,重5030克;造型为典型的商末周初方鼎造型,平面为圆角...
经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由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常务理事会议投票选举,评选出以下11项研究成果,荣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研究成果奖(金鼎奖),获奖名单公示如下(最后四项得票相同): (1)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高星、王惠民、裴树文、陈福友等著:《水洞沟: 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考古...
近日,记者从泾川县文物部门获悉,泾川新出土一批元代“水泉禅寺”文物。其中一件铜鼎保存基本完好,铸造于元代辛卯年(1291),这是泾川县自2013年出土宋代龙兴寺陶棺及舍利等重要文物后,又一次重要文物发现。 这组铜器是城关镇共池村农户史某在旧宅重建时于两个塌陷窑洞间隔区发现的。其中铜鼎保存基本完好,品相较佳,高60厘米,外口径48.5厘米,两耳间距54.5厘米。鼎口上沿的铭文显示,该鼎铸造...
司马迁史记博物馆举行建馆十周年庆典暨“韩城鼎”揭牌仪式。 5月2日,韩城市举行司马迁史记博物馆建馆十周年庆典暨“韩城鼎”揭牌仪式。仪式上,日本史记博物馆捐赠促进会会长吉冈和夫先生向司马迁史记博物馆捐赠了《史记·黄缮夫本》、《史记·金陵本》、《史记·武英本》等200余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党福勤,副市长孙虎敬,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学军参加活动。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沙利娜,政协副主席张宏哲为“韩城鼎”...
甘肃省泾川县日前出土一件保存完好的元代铜鼎,铜鼎纹饰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文化符号。 泾川县博物馆馆长魏海峰介绍,近日泾川城关镇共池村村民史福林在重建旧宅时发现了这件铜鼎,“该铜鼎保存基本完好,品相较佳,是一次重要文物发现。根据鼎口上沿的铭文记载,其造于元代辛卯年(公元1291年),系泾川水泉禅寺法堂内用品。” “公元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曾用八思巴文敕赐水泉禅寺,要求佛教徒、道教徒等信众和谐...
【摘要】本文对令鼎铭文一些关键字句和藉田礼的举行时间、仪节及其与燕射礼的联系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了新的考释与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令鼎铭文没有记时语,所记大藉礼是周昭王在初春开耕时举行的一次藉田礼,王驭、耕、觞均是藉田礼的重要仪节,觞在藉礼与射礼两个礼仪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举行地点西周时期是在藉田礼的现场,春秋战国时期则改在太寝,名称也由觞、飨食而变为劳酒;这次大藉礼的礼仪行事有些流于形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