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马的性情暴躁,放荡不羁,但一旦被驯服,就任由人们驾驭和驱使,或耕地拉车,或征战沙场,始终忠贞不渝,因此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代的英雄人物更是对马钟爱有加,常将制驭烈马引以为豪,并将其驰骋疆场,建树的功业分功于座下良骑。 瓷器上出现马的图案当始自宋代磁州窑的白釉黑花。元代青花也多绘以骑马人物图案。明代绘马的瓷器更是丰富多彩,最闻名的当属成化斗彩、宣德和正德青花,而嘉靖、万历、天启、崇祯朝绘马的...
清代雍正一朝,为时虽仅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到了历史的新水平,某些品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前后两朝。由于官窑的影响,此时期民窑制瓷的水平也有所提高,从传世的民窑生产的器物中有不少好的瓷制品。 笔者祖辈留下的日用瓷器中有一件青花夔龙纹瓷罐(见图)是雍正民窑的佳品,罐高12.7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8.2厘米,最大腹径12.4厘米。此罐造型:小直口、短颈、颈下起一圈凸弦纹、圆肩、下腹渐收、内...
此瓶为清康熙青花双凤牡丹瓶,高50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6.7厘米。瓶口外撇,直颈两端略有弧度,圆肩长腹,腹下渐收,近底外撇,细砂底。器施白釉,青花纹饰。颈至肩部分别绘蕉叶、三角形线隔如意头及双弦纹。瓶身绘缠枝牡丹,两只飞凤长冠飘逸,尾羽高扬,在繁叶硕花间自由地穿行舞动。纹饰绘制细腻,青花蓝中泛紫,浓重艳丽。
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
近日,由四川大学和贵州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工作组,在铜仁市万山区开展为期一周的考古调查时,发掘出了大量青花瓷残片等。 据悉,此次考古调查,主要是梳理万山与周边地区(锦江流域)的历史联系,厘清朱砂水银的历史运输路线,收集矿场内外的相关历史文物。经过连日勘探,工作组在遗产区地表和地下发掘出土了大量青花瓷残片、陶片、瓦片。其中有元末明初的青釉和黄釉,明永乐、成化、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等。
青花斗艳,美瓷如人。说起青花瓷,藏家们总会滔滔不绝。它集艳丽与素雅于一身,如此相冲的两个词汇体现在青花收藏品上,却显得如此和谐。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瓷纯古浑厚,它着色单纯、落笔素净,大都以中国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晕染,图有栖鹤游凤、高人对弈、美人抚琴、牧童弄笛,叶石相依、花草相亲……...
康熙时期,由于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瓷器的制作随之也有很大进步,特别是青花瓷的烧造更是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其烧造工艺达到了令人惊讶的水平。 这里介绍的是安徽省望江县青年收藏家金长松前不久在望江县收藏到的一件青花狮纹将军罐(见图)。所谓将军罐,因其罐盖酷似古代将军的头盔而得名。该罐,高19.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7.8厘米,缺盖,直口、短颈、溜肩、圆腹,以下微收敛,胫部微撇,短圈足,底有釉,造型...
在明清民窑瓷器中,绝大多数都是为满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需要而制作的碗、盘、瓶、罐之类的产品,从质量上说,它们不能同官窑器相比,甚至不能同专为达官贵人生产的民窑高档精品瓷相比,因此在制作工艺上也是简单粗糙,以节约成本。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为了竞争和销路,民窑大路货的产品也在不增加生产成本和工艺难度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出现了少量的特殊品种。这些特殊品种尽管没有成为主流产品,但它为我们研究瓷器制作工...
在景德镇明清瓷器生产中,产量最大、人们最熟悉的是青花瓷、釉里红瓷、五彩瓷、粉彩瓷、单色釉瓷以及仿宋名窑瓷等,而以青花瓷产量最大。但与此同时,也生产一些非常稀有的、人们不常见到的瓷器品种。 清康熙豆青釉剔地凸花青花龙纹球腹瓶标本,豆青釉青花又称豆青地青花,属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其制作工艺是在已画好青花纹饰的胎体表面,罩以豆青色透明釉,然后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这个青花品种根据现有实物资料,它创烧于...
我国青花瓷器到明宣德时,已发展到极盛之地步,不论是选料、制样、彩绘、题款,无一不精。当时瓷胎是采用景德镇东乡的麻仓土,洁白细腻,其青花原料则是来自南洋的“苏泥勃青”,此种青料不太稳定,但发色却明亮浓艳,加上散晕的特殊效果,因而展现出一种深浅浓淡的层次感。《南窑笔记》称:“青窑虽出于永乐,而宣德为盛……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 明代初期,瓷器之造型,种类不多,大都为瓶壶盘...
康熙青花继承明代和顺治遗风,逐步发展登峰造极。如果说永宣开辟青花黄金时代,康熙年间更加鼎盛辉煌,并且赢得“吾华之瓷,以康熙为最”的美誉。 图示青花钵式炉,口径25.2厘米,高12厘米,足径12厘米。撇口束颈,圆鼓腹近底内敛。圈足平削,露胎处瓷白质坚。鉴赏器物造型、胎釉及纹饰,颇具康熙早期青花瓷的显著特征。 这尊青花钵式炉,制作规整,体形丰硕,看上去气势恢宏古拙典雅。通过圈足外墙露胎宽高...
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器,一直被认为是青花瓷器烧造历史中十分杰出的作品。此朝的青花器在造型上有许多的变化,常见的计有碗、盘、执壶、扁壶、花浇、梅瓶、高足碗、高足杯、葫芦瓶、梨形壶、天球瓶、僧帽壶等类别,除此之外,偶尔也可以看到烛台或大汤匙的产品。 图片中的宣德“青花番莲梵文汤匙”,是宣德窑瓷器中相当特别的一件作品,大杓全长33.5厘米,杓身最宽处为8.8厘米,其内部写满了“然札”体式的梵...
海兽纹在明清瓷器图纹装饰中广泛使用,其画面为海水与怪兽组成,故俗称为“海兽纹”。清代的海兽纹具有形体怪异,或似象、或如龟、或似马、或如翼龙,有着较强的立体感。虽然绘有海兽纹饰的器物较明代少,但是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清代康熙一朝的海兽纹器物官窑与民窑均有,其画风虽不一致,但细腻写实的技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7年夏,我在上海居住时,在无锡古陶瓷玩家李根生先生处,看到了一件清代康熙年间...
口径25.3厘米,高3.5厘米,足径15.2厘米,青白底釉,国产回青料砂底,底有墨书“一天新贵紫茂”双行六字。轮花纹饰也叫太阳花,始于元代和明永乐青花器,有花中藏花的特点。雍正轮花纹,花心留白。 ■江苏徐文举 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日前夕,笔者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淘到一件清雍正青花纹饰瓷盘,现与藏友分享赏析。 此件青花盘内,底中间绘一朵轮花,四角分别绘半朵轮花,盘口内一周分绘七朵轮...
这件青花帽筒与众不同,颇有传统水墨画韵味。“此类黑青花瓷,系窑内还原气氛不足所致。但不能排除故意为之的可能性,让青花在釉下呈现出中国传统画的艺术效果。当然,难违的是天意,故色佳者历来甚少。”(参阅鉴藏家高阿申著《瓷器收藏实鉴》)。 三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星宿。左系寿星,右为福星,禄神居中。技术娴熟的画师“胸有成竹”,以书法笔意运用自如,竹叶簇迭富有质感,枝节纤细极具张力。人物形象的描绘,看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