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敦煌莫高窟100年前什么样?现在能给世人形象展现的只有一张拍摄于1908年的黑白照片,而这张照片看起来清晰度很差。100年后我们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真实再现和准确还原今天的敦煌莫高窟一直是一个愿望。”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主任吴健说。 据了解,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敦煌莫高窟不断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十几年来,敦煌研究院一直在进行数字化的抢救性保存。但由于照相...
十亿级像素相机系统在莫高窟第45窟现场拍摄中 敦煌研究院 孙志军摄 敦煌莫高窟100年前什么样?现在能给世人形象展现的只有一张拍摄于1908年的黑白照片,而这张照片看起来清晰度很差。100年后我们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真实再现和准确还原今天的敦煌莫高窟一直是一个愿望。”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主任吴健说。 据了解,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敦煌莫高窟不断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十几年来,敦煌...
中新社兰州7月5日电 (记者 丁思)“甘肃将进一步研究敦煌医学和民间药方,从莫高窟出土的医学经卷中,挖掘敦煌学相关医学内容,研究开发一批以敦煌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中医药相关产品。”7月5日,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甘肃省政府在兰州举行了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的签字仪式。 记者从双方签署的合作共建协议了解到,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支持开展敦煌学相关医学内容和莫...
莫高窟外景 1900年6月22日,举世闻名的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禄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
历时8年的编制、修改和完善,中国文化遗产的第一个国际合作规划项目,《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现已公布实施。 记者15日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作为规划执行单位,该院已收到经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后由甘肃省政府公布的《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基础资料4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是《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的核心,由规划总则、遗产系统评估、规划基本...
3月15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日前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省政府正式发文公布实施《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规划》作为今后15年政府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作的依据,要纳入所在地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与相关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土地利用等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 早在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之后,就十分重视规划的先导作用。1999年开始,敦煌研究院先后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
●中文名称:莫高窟 ●英文名称:Mogao Caves ●批准时间:1987.12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莫高窟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
近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将投入2.61亿元用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昨日,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游客服务设施幕墙设计、施工开始对外招标。 随着莫高窟的声名远播,近年来每年的游客达到55万人次,大量的游客来到洞窟,对于珍贵壁画的保护相当不利。近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将投入2.61亿元用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其中保护利用设施20630万元,崖体加固及栈道改造工程1957万元,风沙防护工程1381万...
敦煌莫高窟 近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将投入2.61亿元用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昨日,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游客服务设施幕墙设计、施工开始对外招标。 随着莫高窟的声名远播,近年来每年的游客达到55万人次,大量的游客来到洞窟,对于珍贵壁画的保护相当不利。近日,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将投入 2.61亿元用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其中保护利用设施20630万元,崖体加固及栈道改造工程1957万元,风沙防...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家文物局和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大文明展”日前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开展。记者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此次展览中,敦煌莫高窟275窟、17窟两个复制洞窟和10件珍贵文物以及16幅壁画临本也亮相其中,与新疆、宁夏等地的文物珍宝共同展现悠久灿烂的丝绸之路文明。 据悉,此次展览汇集新疆、敦煌及宁夏等地古丝绸之路上遗留下来的200余件(组)文物珍宝...
12月20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百工千慧——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由敦煌研究院保护所和数字中心独立承担或合作完成的莫高窟保护工程部分成果展示在该展中亮相,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 此次在北京举行的成果展通过重点展现“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倡导科技理...
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樊锦诗8日在于上海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上说,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今年开始打造一个名为“数字敦煌”的数字展览中心,计划于2013年对公众开放。通过对莫高窟壁画的高科技“复原”和数字化展示,敦煌艺术宝库将永远留驻奇珍异彩,永不消失。而游客们也能更全面地领略敦煌艺术之大美。樊锦诗在大会的主题发言中...
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樊锦诗8日在于上海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上说,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今年开始打造一个名为“数字敦煌”的数字展览中心,计划于2013年对公众开放。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的高科技“复原”和数字化展示,敦煌艺术宝库将永远留驻奇珍异彩,永不消失。而游客们也能更全面地领略敦煌艺术之大美。 樊锦诗在大会的主...
敦煌壁画日本友人大洞龙明等捐资修复的敦煌莫高窟第44窟、第23窟壁画修复工程完工。记者26日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敦煌莫高窟第23窟、第44窟修建于唐代,洞窟壁画内容丰富,但均有病害。历时三年,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完成了两个洞窟的病害壁画修复,修复费用来自日本友人大洞龙明等捐赠,共900万日元。大洞龙明是日中友好交流协会会员,此次之前,已经为敦煌石窟保护多次捐资,其中已经完成的敦煌莫高窟第45窟、第57...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