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进入夏季,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工地全面提速,四个场馆雄姿初现。本报记者 王涛 摄
日前从国家海洋博物馆了解到,在国家海洋博物馆众多的珍贵藏品中,《大清国台湾府海陆布防全图》因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绘制内容,引起相关学者高度关注。查阅相关文献及收藏记录,该图存世仅见,弥足珍贵,是研究清代海防的重要资料。 国家海洋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大清国台湾府海陆布防全图》绘制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由福建总衙监制而成。轴卷总长1200厘米,图作长874厘米、宽44.5厘...
国家海洋博物馆馆藏清代单爪木锚,锚杆长4.2米,锚爪长2.78米,重约500公斤。品相完整,形制较为少见,如四道铁箍、铁冠帽等。锚杆、锚爪、铁箍上附着大量海洋浮游生物等的孢子、贝壳类幼虫酸性白色分泌物,说明该木锚为海船所用。 国家海洋博物馆收藏清代单爪木锚 锚,作为船停泊时所用的设备,有单爪、双爪和四爪之分。古代的锚是一块大石头,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称为“碇”。碇石用绳...
如果将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外形比喻为飞跃入海的鱼,那么主体钢桁架结构就像鱼骨一样支撑起了各个馆内高大宽阔的“鱼腹”空间。新春来到,海博馆内部精装的“鱼骨”效果也初露真容。 “GRG”的中文全称叫做“玻璃纤维增强石膏成型品”,是一种经特殊改良的石膏基装饰材料。生产时根据工程项目图纸转化成生产图,先做模具,再以流体预铸,可以定制出任意造型,而且质量轻、强度高,同时具有大量微孔结构,通过吸湿与释湿...
国家海洋博物馆用信息数字化呈现海洋魅力 数字博物馆是在新趋势下形成的产物,而藏品信息数字化是数字博物馆重要内容之一,是数字博物馆的搭建基础。国家海洋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是国家海洋博物馆2013年11月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共同协作,基于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在筹建的工作实际与业务需求建成的;是以国家海洋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为核心,同时结合藏品的出入库、账务、科研、陈列展览等相关信息的管理,其中包含...
记者从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了解到,广东省佛山市市民赵灿辉先生日前向国家海洋博物馆捐赠了一批新石器时期的西樵山文化石器,丰富了海博馆的馆藏品,同时对西樵山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展示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悉,西樵山文化以1958年首先发现于南海县西樵山而得名,该遗址位于广东南海县宫山镇西樵山,是一种以渔猎、捕捞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同属我国江南地区百粤族分布区的“先粤文化”。我国历史时期南...
近日,全球BIM(建筑信息模型)大奖赛入围名单揭晓,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甘肃省会宁县河畔镇中心小学“趣学智能舱”项目和国家海洋博物馆项目双双入围,成为唯一获得两项入围奖的国内设计单位。 全球BIM大奖赛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本届大赛专门委托美国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进行组织,评委是来自各国的业内专家。评选分为市政基础设施、建筑、施工三个大类。同时,特别设立了慈善类项目评选活动。据悉,在建筑界...
国家海洋博物馆自然标本征集工作获得重要线索,近日在山东海域发现的一头长约9.4米的鲸鲨正式入驻国家海洋博物馆,日前,这个大家伙运抵天津。 一头长约9.4米的鲸鲨正式入驻国家海洋博物馆 9月26日,渔民在山东海域发现一头死亡鲸鲨。获知该消息后,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迅速派人前往勘查。发现鲸鲨体型巨大,保存完整,表皮完好,随即以冰堆方式进行防腐保护。经协商,国家海洋博物馆决定...
记者从国家海洋博物馆获悉,海洋贝类“活化石”龙宫翁戎螺将于明年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与观众见面。 据了解,人类对贝类的研究,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世人发现过一种金字塔形的美丽海螺化石,由于其外形很像传说中的龙王宫殿,于是将它命名为“龙宫翁戎螺”,又称“龙宫贝”。龙宫翁戎螺是5.7亿年前古生代寒武纪时期出现在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它繁盛于中生代,进入新生代后渐...
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馆藏一枚贝壳珍品——龙宫翁戎螺。这枚海洋贝类“活化石”,将于2017年国家海洋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与观众见面,届时市民可以相约来此一睹龙宫翁戎螺的风采。 据了解,人类对贝类的研究,始于2000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世人发现过一种金字塔形的美丽海螺化石,它的外形很像世人想象中的海龙王宫殿,便将它命名为“龙宫翁戎螺”,又...
记者昨日从天津生态城了解到,中新生态城国家海洋博物馆主体结构验收会日前举行。在中新生态城建设管理中心的监督下,国家海洋博物馆主体结构顺利通过验收。按照计划,国家海洋博物馆将于今年年底建成,2017年5月试运行。 按照验收程序,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自检,专家组对观感、实测和资料三个方面现场验收等程序,各项工作成果和数据符合设计标准及国家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各专家与各参验单位一致确认本次主体结...
目前,坐落在天津生态城临海新城的国家海洋博物馆以及周边的配套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中。记者了解到,依托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带动,联合周边兴起的各类项目产业,集科学研究、学习教育、文化交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临海新城逐渐形成规模,将成为天津生态城乃至滨海新区的新生标志性区域。 记者昨日在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现场看到,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博物馆主体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主体钢结构施工已经完工...
昨天,南山区蛇口街道办举行半年工作推进会。据来自现场的消息,蛇口街道已完成蛇口海洋博物馆工程施工图审查、预算编制、标底审定,正开展工程施工招标。 蛇口海洋博物馆位于蛇口街道石云路蛇口大厦旁, 总建筑面积(估算) 720.0平方米。 据介绍,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是我市重大的民生工程,2015年10月开建,整个项目的设计理念为“生态、简约、实用、便民”。今年上半年蛇口街道积极配合滨...
近日,海洋博物馆首个馆幕墙屋面底板施工完成。由于该馆采用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外檐造型多是由平面接曲面、异形面构成,施工难度较大,工人们必须确保材料贴合度达到最好效果,从而让海博馆“飞鱼”般的造型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图为国家海洋博物馆全景。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滨海新区金街上演主题为“关注海洋健康,守护蔚蓝星球”的史前生物展,胡氏贵州龙、海百合、角石、菊石等即将在国家海洋博物馆展出的珍贵展品,提前与市民见面,进一步唤起市民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们带来了5件珍贵展品,市海洋局制作展出了数十块海洋科普知识展板。“这就是著名的胡氏贵州龙化石,是在我国贵州省发现的一种海生爬行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