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0日,敦煌研究院举行“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上线启动仪式,首次向全球正式发布“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等7个国家与地区的学者、艺术家共120多位嘉宾参加启动仪式。 敦煌研究院对“数字敦煌”资源库的中文版进行了英文翻译,并且升级了数据检索功能,在检索栏中快速自动匹配检索的关键词,例如,输入17,会出现172、217、017三个数据,如果想要精确查询2...
9月4日,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与来自美国、法国、埃及、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华文媒体高层进行座谈。王旭东表示,敦煌是开放的“结晶”,封闭不可能产生莫高窟,今天,我们依然延续这种开放精神,敦煌文化需要多民族、多国家研究。 王旭东介绍,去年5月,莫高窟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实现全球共享,民众在网络上就可以看到莫高窟洞窟的高清图像,目前图像信息、内容、解释等正在逐渐完善,英文版也将马上...
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展出的莫高窟328窟彩塑3D打印成果 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近年来,“数字敦煌”项目不断加速推进,利用高科技手段,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走出敦煌。敦煌石窟数字展在国内各大高校及文化场所展出,获得广泛好评;2016年,“数字敦煌”成果还首次走出国...
图为虚拟漫游展区观众互动体验。丁小胜摄 由敦煌研究院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甘肃省文化厅支持的“丝路明珠,数字永恒——数字敦煌成果展”于10月27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其旨在大力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全面展示敦煌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成果。 为期20天的此次展览共分六个板块进行展示,即:丝绸之路中国段高清摄影艺术作品展示;敦煌石窟内容图片展示;全景漫游互动展示;投影...
20多年来,备受全球瞩目的“数字敦煌”项目已悄无声息的将敦煌石窟带向全球各地,普通民众用手机亦可畅游藏于“深闺”的绚丽洞窟。但如何让更多的壁画和彩塑插上科技翅膀与全球共享?这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眼下关注的焦点。 10月24至25日,数字敦煌项目国际咨询会在敦煌莫高窟举行,吸引了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个领域专家、学者。与会者围绕数字敦煌项...
对于许多热爱传统文化、宗教艺术的人来说,被誉为“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的敦煌莫高窟是不可错过的艺术宝库。从5月1日起,全球网友只需在电脑前点击鼠标,登陆“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就能观赏到从北魏到元代的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并进行全景漫游,与敦煌来一次“零距离”接触。 平台实现“敦煌零距离” 据了解,“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建设工作于2015年8月正式启动,经过需求分析、概要...
“期待了很久,今天第一次点进网站,背景音乐响起的瞬间,热泪盈眶,希望‘数字敦煌’越来越好。”内地网友“流觞一曲梦千年”感慨,在他看来,这是近年国内文物数字化、互联网共享以来,最令人激动和振奋的成果了。 5月1日,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文化发现”的敦煌石窟,正式开启全球共享模式:持续多年的项目“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这意味着全球民众通过互联网,可尽情畅游石窟。 据敦煌研究院对“...
“敦煌石窟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学术,国际接轨很重要”,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类的敦煌”仅靠一家单位是永远研究不完的,必须通过现代数字化手段与全球共享,才能有更深入全面地保护研究。 24日至26日,“2015敦煌论坛: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保存与使用”国际学术会议在敦煌莫高窟举行。“‘数字敦煌’的国际合作问题”成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透露,敦煌莫高窟数字化进程中最珍贵的120多个A类洞窟将于今年底完全部成数字化采集,这些“数字敦煌”产品将通过新媒体等途径面世。 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文化发现”的敦煌石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但由于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多种原因,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针对它不可逆转的消亡危机,敦煌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数字技术为莫高窟建数...
4 日开始甘肃酒泉地区持续降雨,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由于敦煌莫高窟景区道路被冲毁,莫高窟景区被迫关闭。在4月6日下午,关闭了两天的莫高窟恢复对外开 放。7日早晨莫高窟正常接待游客,售票时间也恢复正常,但窟区仍然停电,电力部门正在加紧对已经冲毁的电力设施进行抢修,争取恢复窟区供电。中新社发 张晓亮 摄 “6月份的那场大雨,虽然损失很严重,但所幸莫高窟的文物本体一点损毁都没有,只是冲坏...
3月27日至28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美国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资助的“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国际咨询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来自国内外多个图书馆、博物馆、高等院校及美国视听档案网和敦煌研究院的40多位专家参加,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出席,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主持会议,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致辞。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听取了《数字敦煌——石窟壁画及敦煌研究数字...
敦煌莫高窟樊锦诗院长在莫高窟第61窟检查比对南壁拍摄图片。数字化工作现场。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壁画的数字化成果。今天,很多前去莫高窟游览的游客可能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千年以后,这个旷世瑰宝还能否存在于世?事实上,莫高窟从发现至今一直受到自然环境破坏和洞窟本体老化的“双重威胁”。“对这种老化的趋势,我们只能延缓,不能逆转。” 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学...
孙志军摄 不容回避的难题,让守候稀世珍宝敦煌莫高窟50年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忧心不已: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的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破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由大学、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各方联手推进的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 用十亿级像素的“飞天号”拍摄“飞天” 黄沙戈壁的一个下午,敦煌莫高...
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樊锦诗8日在于上海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上说,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今年开始打造一个名为“数字敦煌”的数字展览中心,计划于2013年对公众开放。通过对莫高窟壁画的高科技“复原”和数字化展示,敦煌艺术宝库将永远留驻奇珍异彩,永不消失。而游客们也能更全面地领略敦煌艺术之大美。樊锦诗在大会的主题发言中...
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樊锦诗8日在于上海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上说,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今年开始打造一个名为“数字敦煌”的数字展览中心,计划于2013年对公众开放。 通过对莫高窟壁画的高科技“复原”和数字化展示,敦煌艺术宝库将永远留驻奇珍异彩,永不消失。而游客们也能更全面地领略敦煌艺术之大美。 樊锦诗在大会的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