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坎儿井作为一种水利设施,曾经对新疆经济开发贡献巨大,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新疆坎儿井的起源,自19世纪末期,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多种观点,争论至今。目前关于其技术起源,主要包括汉代关中井渠说、波斯说、本土自创说;始凿年代方面则有史前说、汉代说、唐代说、明代说、清代说等,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汉代关中井渠说 清末学者陶保廉首倡此说。1891年,他跟随其父新疆巡抚陶模来到新疆。在...
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但望着从坎儿井汩汩流出的清泉,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加依村农民吐尔逊·赛依都力感到清凉舒畅,“以前坎儿井的水几乎没有了,现在一天能浇20多亩地。”记者日前从吐鲁番市旅游文物管理局了解到,依托五期抢救性保护加固工程,当地现存坎儿井出水量增加了30%,今明两年将实施第六期工程。 有“地下运河”之称的坎儿井,不仅是一项古老的水利设施,更是作为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月19日报道英媒称,新疆吐鲁番市的空气呈哑光金色,那是沙漠景观的反射。远远的地平线上,天山山脉闪闪发光,吐鲁番盆地散布着用来风干葡萄的晾房。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15日报道,这里气候恶劣,但土壤肥沃,到处是葡萄园。这里种植着十多种葡萄,种葡萄所需要的水是通过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引入葡萄园的。坎尔是维吾尔语,意思就是“井”。 报道称,坎儿井的知名度远不如长城,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工...
坎儿井历史悠久,是干旱地区的先民根据自然条件和水文地质特点创造的地下水利设施。它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潜水来提供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由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这种特殊的架构极大地缓解和克服了地表水蒸发和损失严重的弊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被很多学者喻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坎儿井)”之一,是现正在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使用并承载和传承浓重文化和传统工艺...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世代从事坎儿井维修的能工巧匠连日来不断对这一古老地下水利工程实施清淤掏挖,疏通蜿蜒地底数千公里的绿洲“血脉”,使“活的文化遗产”再现生机。 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与长城、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目前仍在延续利用的“活的文化遗产”。 家住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七克台镇库木坎村的阿不力米提·亚古甫,今年53岁。一大早,他就和儿子来到村边的戈壁上,在一条...
吐峪沟、坎儿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成为吐鲁番地区2015年工作重要议程,预示着这两个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备工作开始。 3月16日,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局长王霄飞在电话中表示,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吐峪沟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扩展项目,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项目点,一同申遗。 另外,在新疆已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农业水利设施坎儿井,将作为独立项目进行申报。 “...
2月11日,记者从地区召开的吐峪沟、坎儿井申遗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吐峪沟、坎儿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地区2015年工作重要议程。目前,申遗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座谈会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等专家学者就如何开展申遗筹备工作进行了指导,并从吐峪沟、坎儿井申遗的意义、价值地位,申报时间,吐峪沟、坎儿井的交通路网体系、水资源环境作用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吐峪沟2006年底...
11月12日,新疆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吐鲁番顺利召开。研讨会由吐鲁番地区行署副秘书长艾甫尔丁•乃近木丁主持,吐鲁番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赵文泉,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长盛春寿出席会议。参会的还有吐鲁番、哈密文物系统,吐鲁番地区水利局,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地区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工程监理、造价及坎儿井淘捞加固队等30余名代表。 会上,吐鲁番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赵文泉发表讲话,对国...
昨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博物馆举行。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在未来几年,新疆将有三个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之后,新疆将继续做好另外11处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点的申遗;在新疆已存在2000多年的古老农业水利设施坎儿井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克拉玛依和可可托海将作为现代工业典范进行申遗。 ...
11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博物馆举行。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在未来几年,新疆将有三个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之后,新疆将继续做好另外11处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点的申遗;在新疆已存在2000多年的古老农业水利设施坎儿井已经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克拉玛依和可可托海将作为现代工业典范进行申遗。 ...
1月29日上午,托克逊县夏乡卡克恰克村村民满怀感激之情将写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为民排忧,心系百姓”字样的锦旗送到托克逊县旅游文物局,感谢在坎儿井保护工作中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自2009年起托克逊县全面启动实施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程,当年共维修加固8条坎儿井,其中阿日孜阿吉坎儿井位于卡克恰克村6小队,由于该坎儿井地质结构为碱性,冬季从暗渠向竖井口散发大量热气,使竖井口周边土壤松动,造成大部分近...
1月7日,地委委员、秘书长牛学兴调研了地区坎儿井保护与利用三期工程进展情况,并现场视察了吐鲁番市亚尔乡、艾丁湖乡、恰特卡勒乡及葡萄沟等5条坎儿井工程施工情况。牛委员到施工现场与坎儿井掏捞加固队员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工程进展现状,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在现场进行了安排部署。他充分肯定了地区坎儿井保护与利用三期工程自启动实施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以及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强调,坎儿井保护与利用...
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造,是生活在干旱区域的各族群众与自然环境斗争的智慧结晶,正是有了一条条的坎儿井才孕育了吐鲁番悠久的丝路文明和绿洲文化。可是,关于坎儿井的起源和吐鲁番坎儿井开凿年代学术界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和文献资料记载,如何科学准确地给坎儿井“断代”,成为制约坎儿井申遗和学术研究工作的瓶颈。为解决这一学术难题,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植物研究...
7月下旬,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保护与利用三期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论证会在地区文物局召开。此次论证会邀请了自治区文物局、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地区水利局、吐鲁番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吐鲁番地区各县(市)坎儿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新疆华赋工程造价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地区文物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于银山主持,会上吐鲁番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总结了一...
自2009年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吐鲁番地区已成功实施了二期工程,累计维修加固坎儿井50余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国家坎儿井保护与利用专项资金拨付情况,结合地区坎儿井维修加固工作实际,吐鲁番地区拟定于2012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坎儿井第三期工程。年初,根据地区人事调整情况,吐鲁番地区及时对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确定了坎儿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责任人。同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