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2018年度喇家遗址考古发掘验收及保护论证会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院校和考古单位相关专家及省、市、县三级文物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2018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系、喇家遗址博物馆对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田野考古工作,考古发掘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共发现遗迹129处...
摘要:《考古》2015年第3期发表的《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的辛店文化墓葬》(下文简称《喇家辛店墓葬》)一文中认为2005年9月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的5座墓葬(另有1座残毁未发掘)为“辛店文化墓葬”。《喇家辛店墓葬》不仅发表了这5座墓的随葬陶器,也对随葬器物组合、墓葬形制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为喇家遗址和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笔者认为这5座墓葬的文化性质与目前已知的辛店文化区别明显,应...
记者16日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博物馆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东方庞贝”之称的青海喇家遗址10公里处发掘了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史前遗址——鄂家东遗址,本次实际发掘面积逾500平方米。 鄂家东遗址位于民和县中川乡鄂家村,本次发掘出土各类遗迹共计48处,其中房址2座、墓葬2座、灶1座、灰坑43个,遗址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水晶等诸类标本达数三百余件。据初步统计,可修复的完整陶器约...
图为鄂家东遗址考古发掘。民和县博物馆摄 记者16日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博物馆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东方庞贝”之称的青海喇家遗址10公里处发掘了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史前遗址——鄂家东遗址,本次实际发掘面积逾500平方米。 图为鄂家东遗址考古发掘。民和县博物馆 摄 图为鄂家东遗址的出土器物。民和县博物馆 摄 鄂家东遗址位于民和县中川乡鄂家村,本次发掘出...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位于甘肃与青海南缘边界。街头处有大河家集,店铺簇拥,人马拥挤,只有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十多座,远近能看见。出集上百步,便看到不太咆哮的黄河。从这里往青海走,就可以到达民和的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曾被形容为东方的庞贝,因为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出一处4000年前的灾难现场。 1999年秋,社科院考古所甘青考队在喇家村进行小规模的试探性发掘,意外发现一处前所未见的...
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有一个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三角形盆地,黄河从中穿流而过,它就是官亭盆地,盆地内海拔在1800米左右,是青海省地势最低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历代官府在此设立驿站,故名之“官亭”。在古代,官亭是从中原进入青海的第一站,就在黄河河沿至今还保留有“临津渡”遗址,这可是自古以来名气很大的一个渡口,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年隋炀帝西征吐谷浑便从此渡口进...
今年十一黄金周,来我省旅游的游客发现,闻名全国的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实现局部开园。青海喇家遗址自2014年开工建设以来,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到2017年年底,实现整体开园的目标。 喇家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处大型灾难遗址,填补了我省没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空白,并荣获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以青铜时代早期齐家文化为主,兼有马家窑文...
近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对喇家遗址的区域范围、保护管理机构、出土文物管理、遗址范围内的项目建设、考古活动、旅游开发等活动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这标志着中国唯一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获得专门立法保护。 有着“东方庞贝”之称的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据专家考证,喇家遗址属于4000年前...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起草过程中,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及时介入,指导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5月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查批准该《条例》,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制定实施,可以使遗址保护有法可依,全面提升民和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 喇家遗...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保护管理条例》8日经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这标志着中国唯一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获得专门立法保护。 考古发现,喇家遗址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因地震和黄河洪水毁灭的喇家遗址,主要为齐家文化中晚期遗存,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巨大聚落,以非自然性死亡人体遗骸及生产、生活器具、场景为主要呈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一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 ...
记者从海东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获悉,按照预先建设规划,今年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投入1.5亿元,力争年内完成“一馆两棚”等主体工程。据悉,“一馆两棚”即喇家遗址博物馆和3号、4号保护棚。其中,1号保护棚是原先已建成的小博物馆,2号保护棚建设还未确定。 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素有“东方庞贝”之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处大型灾难遗址。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建设是海东市作为历...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黄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是我国首次发掘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其考古发现曾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配合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建设,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县博物馆组成喇家遗址联合考古队,于2014年7月至12月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田野工作,并获得重要成果。 发掘区主要位于喇家国家考古遗...
资料图 5日,由兰州市台办、市民革主办,市台联、民革城关区委员会承办的兰州牛肉面百年暨两岸共促牛肉面交流研讨座谈会在我市举行。牛肉面行业代表、专家学者和牛肉面经营者等50余人汇聚一堂,就兰州牛肉面文化与城市人文融合,牛肉面的产业化、品牌化及兰州牛肉面如何“走出去”等主题各抒己见,与会成员不仅就其文化内涵意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更为这一兰州特色美食的未来发展描绘出美好的蓝图。 兰州牛...
3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王倩倩介绍,2014年青海喇家遗址揭露遗迹139处,其中三座房址共用一处门前场地的现象为喇家遗址首次发现,为探索齐家文化的聚落形态及社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线索。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黄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遗址区域内保留了4000年前大地震、黄河大洪水或泥石流等多重灾难遗迹,是中国首次发掘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并入选“2001年度中国考古十大发现”,...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灾难遗址,在2002年发掘中,20号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面条状遗物出土时,红陶碗倒扣于地面上,碗里积满了泥土,在揭开陶碗时,发现了碗里的遗存物,直观看来,像是面条状的食物。但是已经风化,只有一层薄薄的表皮尚存,不过面条的卷曲缠绕的原状还依然保持着一定形态。面条全部附着在后来渗进陶碗里的泥土之上,泥土使陶碗密封起来,陶碗倒扣,因此有条件保存下来。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