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苗深荷半塘,垂藤引夏凉,竹荫蝉声噪,青石映晚霞。7月17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宣城水东探访皮影团队到达宣城市水东古镇,开始了为期十天的民俗文化调研之旅。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太白笔下的宣城令人辗转反侧,而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水东更是芳名远播——皮影、河灯、杨泗庙、枣木梳……真可谓“五水槽门条石路,小楼天井马头墙。木梳竹器呈奇色,枣味芬芳暗送香”,安徽师大学子眼中的徽韵物...
宣城市拥有丰富的古建筑、古遗址、古村落资源,为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今年以来,宣城市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双赢的效果。 一是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编制实施《宣城市古建筑、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结合文物和生态保护编制 《宣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皖南川藏线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指导各类景区景点科学开发,可持续利用各...
10月28日上午,宣城市规划馆、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两馆”将成为该市展示当地生态、文化资源的全新旅游景点。 “两馆”位于宣城宛陵湖畔,建筑总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8亿元。规划馆布展面积约4200平方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展示宣城千年沧桑变迁、今日多彩风貌,以及作为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宏图。博物馆陈列展览区从古人类活动年代开始至解放前,历史跨度达万年。
安徽宣城疑似千年历史的古城墙水门被拆除连日来引发网友关注。新华社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施工方已将所拆石块标记保存。当地文物局专家认为,该水门年代并不久远,文物保护价值不大。 6月底,宣城论坛上网友“小鸣”发帖称,在古宣城“九街十八巷”之一的槐树巷内,有一座小拱桥被拆除,而这座小拱桥的东西两侧连接着宣城的古城墙,是曾经的4个水门之一。随即有媒体报道,因宣城古城墙始建于南唐,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据此推...
细心的市民,最近经过市区开元小区,会发现很大的不同:不仅小区的大门拆除了,临街的几家商户楼,也架起了脚手架,现场一片施工繁忙的景象。 记者从市重点局了解到,而这一标段,是景德寺塔(开元塔)至谢朓楼景观轴线改造项目,主要是将开元小区、民族商城临街的部分建筑,改造成明清风格。而明年春节前后,谢朓历史文化公园项目也将开工建设。 开园小区周边年底前风格“大变” “目前,施工队...
建于明代的惠济桥已有400 多年历史。(本报资料图) 今年3月,宣城市规划局网站公布该市一条道路改扩建规划设计方案。方案中一座跨水阳江大桥桥址与一处明代古桥惠济桥遗址有重合。为建新路要拆古桥遗址?古桥遗址命运一时引起多方关注(本报曾报道)。新闻报道后,宣城市相关部门决定更改原有设计方案,保护古桥遗址。昨天,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从宣城市政工程管理局获悉,更改的方案已经确定,原有线路有部分变动,...
“我发现跨水阳江的大桥与东溪桥老桥高度重合,这意味着有着400余年历史的古桥将要拆除了。”近日,安徽宣城网友在当地论坛的发帖,引起民众对东溪桥去留的高度关注。对此,宣城市城乡规划局日前回应,将对相关建设方案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古桥的原地保护。 这位网友所说的东溪桥古名惠济桥,曾是宣城境内最大的古桥。该桥建于明隆庆癸酉(公元1573)年,由时任宁国知府王嘉宾和宣城知县姜奇方提倡修建。该桥共有9孔,长...
3月21日,宣城市城乡规划局在单位网站规划公示一栏公布了阳德路(宛溪路—陵阳路)道路规划设计方案。作为城市主干道,该道路规划长度4500米,道路跨水阳江、双桥河各设大桥一座,其中,跨水阳江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梁,宽度50米。 “我发现跨水阳江的大桥与东溪桥老桥高度重合,这意味着有着400余年历史的东溪桥残桥将要拆除。 ”3月28日晚,宣城网友十里昭山在当地市民论坛发帖请求建设部门对东溪桥“手...
记者日前从市重点工程局获悉,市新博物馆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市新博物馆布展设计方案新鲜出炉,有望今年国庆期间对市民试开放。 新旧博物馆面积相差3倍多 3月3日上午,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由上海风语筑有限公司设计并施工的《市博物馆布展设计方案》已经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即将对新博物馆展开布展。 在市博物馆内,市博物馆暨梅文鼎纪念馆馆长裴忠钦手拿着新出的《市博物馆布展设计方案》摆在了记者面前,精良的设计...
作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双塔,安徽省宣城市广教寺双塔经过一年多的封塔整修,日前重新对外开放。 广教寺双塔始建于北宋年间,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江南诗山”敬亭山南麓。1956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双塔东西对立,相距26.9米。形制相同,均为仿木楼阁式砖塔,7层。塔顶残损,残高均为17米余。平面呈四方形。东塔底层塔身南北长2.63米,...
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的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是粟裕、张鼎丞曾住过的地方。可就是这样一处文保单位,却由于年久失修,旧址墙体已经变形。11月9日,在里面住了数十年的张金海很高兴,因为他终于迎来了修缮队伍。 现状:红色旧址墙体变形靠木头支撑 穿过宣州区狸桥街道向东南方向前行约3公里,就是蒋山行政村张家村。这个村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藏身着远近闻名的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旧址有司令部和宿营...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日前,安徽省宣城市消防部门联合市文物局组成检查组,对辖区内文物古建筑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在检查中,检查组一行深入龙溪塔、南湖章氏宗祠等地,听取了文物古建筑负责人关于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查看了有关台帐资料,并对日常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培训、日常巡查检查、建筑内电器线路敷设是否符合要求,古建筑保护范围内是否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安徽省各地废旧物资回收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很多市县文物、档案部门从杂铜、废纸中拣选出不少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0年1月,宣城县文化局从县废品回收公司仓库拣选出一组青铜器,后由宣城市博物馆收藏。现就其中的两件青铜鼎及相关问题,谈点初步认识。 夔龙纹鼎 方唇,侈口,折沿,弧腹,圜底,三兽蹄足,两端粗中间细,口沿上直立双耳,耳外侧饰两道凹弦纹,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