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 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 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他也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停止变法。有人指责他没有推进民主体制,我以为这跟指责乔丹(国际篮球明星)为什么不踢足球一样不靠谱。他在他的年代,只能作出符合当时政治、经济、文...
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019口1086),在宋朝西京洛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政治家的司马光是保守的,史学家的司马光是勤奋的,而生活中的司马光是严谨的。他在洛阳的传说故事,对此有所反映。 一、“警枕”仓律 相传,司马光着手写书以后,就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即时刻警惕自己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块圆木头上,进入梦乡后,只要...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 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 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饭局取了个名字,叫“真率...
6月16日,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今年,国家文物局将出资200万元对司马光墓进行维修。此次是继1962年、上世纪80年代和2010年之后,司马光墓迎来的又一次大范围维修。 司马光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夏县城北12.5公里的鸣条冈。墓地由茔地、碑楼、碑亭、余庆禅寺等组成。茔地陵园为司马光及其父兄的墓,墓前两侧侍立石人、石羊、石猪、石马、石虎等27件。茔内有苏轼和王安石撰文的墓碑4通,墓南有...
自1962年、上世纪80年代和2010年之后,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之墓又迎来大范围修缮保护。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司马温公祠文管所所长王在京9日对记者表示,该保护工程由国家出资200万元人民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排水工程和碑厅的搭建等。 司马光是山西夏县涑水乡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谥温国公。中国民众因“司马光砸缸”这一故事对其熟知。其历时19年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中国重要的编...
司马光墓(第三批国保) 时代:北宋 地址:夏县县城西北12.5公里处的 小晁村边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夏县人。著名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涑水纪闻》等。元祐元年(1086年)卒,赠太师温国公,归葬故里祖茔内。陵园东西长约290米、南北宽190米,占地约5.5万平方米。 茔地陵园西部有大小墓冢13座,正中3座高大,成“品”字形排...
我立志为司马光作传的最大动力来自时代——我们身处忧思与改革的年代。我们应当相对理性地于“实事”中,“求是”地认识司马光和他的时代。 ●司马光所处的时代存在一种可将该朝带出“朝代更替”宿命的力量 司马光所处的时代,矛盾重重,改革声浪高涨。如何化解矛盾,让本朝长治久安,走出“朝代更替”,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念兹在兹、不敢稍有遗忘的大关怀。我固执地相信,就在那个时代,曾经存在着一种可以把这个王...
前些天一则新闻说,有澳大利亚公司生产专供“土豪”的黄金厕纸,每卷纸价值八百万元。还有报道说,有“土豪”在网上选购一种“黄金丸”,服用后排泄物便会变得“像金子一般闪闪发光”。如此视金钱如粪土的举动,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要是往回走几百年,古代土豪们的奢侈生活一点也不比现在“逊色R...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是爱护百姓。司马光官越做越大,排场却越来越小,乘马车竟然不张车盖,自己举着把扇子遮挡太阳。理学家程颐都看不下去:“您老人家出门竟然没有随从骑士,街市上老百姓不知道是谁,万一出点事咋办?就算不出事,也不够威风。”司马光说:“某惟求人不识耳。”一个字也没提到安全和荣誉。 王安石也一样,他从总理的位置上退下来,...
司马光:史上最佳新闻编辑 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将来的历史,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记录。古代史官,拿着笔,抱着本子,在朝廷做记录,这也有点像记者的工作;记录堆积起来,成为“实录”,历史讲究的是“实”,新闻讲究的也是“实”。 一个时代过去后,专门有帮人负责将这些实录等资料编纂起来,这种史官就是新闻编辑。 这些编辑当中,最了...
姜鹏,34岁,是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最年轻的演讲者。 12月21日晚,姜鹏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起了《资治通鉴》的读书心得。 大家都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不过,司马光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不是编了这样的一本鸿篇巨制,而是他小时候砸缸的故事。 那么,当时司马光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呢。他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