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被列为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一号工程”的“南澳一号”,历经三年打捞,共出水文物30000余件,其中400多件主要文物目前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这些精美的文物,每天都吸引大批观众慕名前来。那么这些历经浪击沙掩,委身海底400多年的文物,是如何重现当初“金身”的呢? 明代万历年间,装载着大批中国青花瓷器的商船在航行到南澳岛附近海域时,不幸沉没。在水下考古队员的探索与发掘下,古船...
“南澳一号”沉船文物 日前,辽宁省博物馆牵手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开展,展品包括“南澳一号”和“万历号”最新水下考古成果60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铁器、铜器及有机物如果核、药材等。 被列为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一号工程”的“南澳一号”共出水文物3万余件,本次展览中观众将看到400多件“南澳一号”文物,辽宁省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
“南澳一号”沉船文物 日前,辽宁省博物馆牵手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开展,展品包括“南澳一号”和“万历号”最新水下考古成果60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铁器、铜器及有机物如果核、药材等。 被列为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一号工程”的“南澳一号”共出水文物3万余件,本次展览中观众将看到400多件“南澳一号”文物,辽宁省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本次...
日前,辽宁省博物馆牵手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开展,展品包括“南澳一号”和“万历号”最新水下考古成果60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铁器、铜器及有机物如果核、药材等。 被列为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年“一号工程”的“南澳一号”共出水文物3万余件,本次展览中观众将看到400多件“南澳一号”文物,辽宁省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万历号”沉...
记者从青岛市博物馆获悉,2016年,青岛博物馆展览季的15个展览排期现已全部敲定。既有引自多个省级博物馆的文物精品大展,也有青岛市博物馆的众多珍宝。 其中,“齐鲁瑰宝——山东省精品文物展”将荟萃我省17地市博物馆的近百件堪称镇馆之宝的一级品文物集中斗宝。“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将是著名的“南澳一号”明代沉船考古发现成果的多感官展现,创新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让观众直观感受明...
中国文物网讯(6月14日) 记者电话采访了今年获评“201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南澳一号”明代沉船领队发掘人崔勇。崔勇就“南澳一号”明代沉船获评及广东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简单做了介绍。 “南澳一号”的唯一性 “南澳一号”明代沉船是全国之内保存最好的明代沉船,也是...
昨日早上7时许,经过批准,记者一行从南澳云澳码头,乘渔船半小时后,到达三点金海域的“南天顺”号打捞船。船上的考古工作人员依然在忙碌。此时,天空下起零星小雨,刮着五六级东北风,浪高在两米至四米之间。一旁的专家说,古沉船所在的水下能见度在两米左右。 据了解,当日早上6时许,一直驻扎在船上的10多位考古人员,就已经进行水下勘探,主要任务是在古沉船南边的两个船舱,进行发掘。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
记者27日从中国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采访了解到,鉴于今年的第二号超强台风“桑达”在未来几天可能会影响到南澳海域。为确保安全,正在执行“南澳I号”水下考古的“南天顺”号打捞平台已于27日上午到达南澳前江码头避风。 根据气象预报显示,今年第二号超强台风“桑达”...
27日从中国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采访了解到,鉴于今年的第二号超强台风“桑达”在未来几天可能会影响到南澳海域。为确保安全,正在执行“南澳I号”水下考古的“南天顺”号打捞平台已于27日上午到达南澳前江码头避风。根据气象预报显示,今年第二号超强台风“桑达”在未来几...
5月29日下午四点,400多年前古沉船“南澳1号”水下考古发掘重新启动,两批考古队员进行了水下作业,央视记者和考古队员一起潜入水下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今天考古发掘的主要任务是勘察船体。根据记者的观察,“南澳I号”沉船船体比预想大,考古队员在水下发现了古沉船不明木质构件,同时隔舱板船舷板清晰可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船体中没有发现人类遗骸,考古队员说,清...
考古人员在测量“南澳一号”古沉船上发现的文物(视频截屏)。人民网汕头5月26日电 2011年5月25日,中国广东汕头市南澳岛附近海域“南澳一号”水下考古工作继续进行,虽然今天海上翻起了白头浪,但是今天上午水下考古还是顺利进行。自今年4月26日启动打捞工作以来,工期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今年“南澳一号”出水文物已经超过了2000件...
经过400多年海水浸泡,文物依然闪着漂亮光泽昨日早上7时许,经过批准,记者一行从南澳云澳码头,乘渔船半小时后,到达三点金海域的“南天顺”号打捞船。船上的考古工作人员依然在忙碌。此时,天空下起零星小雨,刮着五六级东北风,浪高在两米至四米之间。一旁的专家说,古沉船所在的水下能见度在两米左右。据了解,当日早上6时许,一直驻扎在船上的10多位考古人员,就已经进行水下勘探,主要任务是...
“南澳一号”,原名“南海二号”,2009年9月25日改称南澳一号。它是一艘明朝万历年间,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沉没于邻近半潮礁(俗称“三点金”)27米深的海底。它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5月25日,船上装载的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横跨宋、元、明三个年代,估...
“南澳Ⅰ号”水下考古今后将继续进行,考古队计划在7月初,基本清空船内文物,再进行船体打捞的准备。接下来的发掘中,4个谜团能否揭开值得期待。谜团① 会否发现新宝物?随着考古发掘进入船舱内部,大批长期埋藏于淤泥之下的文物将会出水,因为有淤泥保护,它们将比已出水的文物更完整。目前古沉船已发现有约6个舱位,现在基本清理完毕的是一、二号舱的文物。随着发掘进一步深入,埋藏更深的瓷器腐蚀...
文物缓慢出水。记者 熊波 摄 本报记者采访云澳边防派出所所长朱志雄。记者 熊波 摄 经过400多年海水浸泡,文物依然闪着漂亮光泽 昨日早上7时许,经过批准,记者一行从南澳云澳码头,乘渔船半小时后,到达三点金海域的“南天顺”号打捞船。船上的考古工作人员依然在忙碌。此时,天空下起零星小雨,刮着五六级东北风,浪高在两米至四米之间。一旁的专家说,古沉船所在的水下能见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