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2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初到目前,陕西关中地区已发掘清理隋代墓葬120余座。专家研究发现,这些墓葬主要分布在隋大兴城的东、南、西郊区。其中,埋葬宫女的“宫人斜”在西郊。 隋代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丧葬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介绍,从目前发掘的隋代墓葬来看,大部分集中于大兴城东郊、南郊、西郊等地,大致可分为皇族墓葬区、贵族...
记者21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发掘一座隋代墓葬时,依据墓内残存壁画和墓志记载,确认墓主为秦州刺史韦协,这一发现为研究隋代关中地区墓葬形制提供了珍贵资料。 该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北侧,在墓葬天井和墓室内发现有残存壁画,分别绘有列戟、仪仗及内侍、侍女等人物图。 出土墓志记载,墓主韦协字钦仁,京兆杜陵人,为韦敻之孙,韦洸世子。隋开皇八年任秘书郎,十八年任泰州刺史,同年...
记者近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西安发掘了30座隋代小型墓葬,形制均为土洞室墓。专家推测,该墓地是隋代大兴城外宫人用墓区,并沿用至唐初。 据统计,30座墓葬中19座出土有随葬品,共计各类器物63件(组),出土隋五铢钱140余枚。陶瓷器主要以泥质灰陶、泥质红陶和青瓷为主,有罐、壶、杯、陶俑和模型明器等。 考古人员依据残留墓主遗骸初步确定,5座墓主系成年女性,2座成年男性墓,女性墓主占比较...
记者4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西安发掘了30座隋代小型墓葬,形制均为土洞室墓。专家推测,该墓地是隋代大兴城外宫人用墓区,并沿用至唐初。 墓地位于当地民宅地下,清除基础部分后,墓葬开口暴露。30座墓葬均为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其中25座为平面略呈长方形的直线式洞室墓,5座平面略呈刀形。 刀形墓墓道开凿于墓室南东端,墓道东壁和墓室东壁相连,依照平面差异,墓葬又细分为直背刀形和弧背刀形墓两种...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城西发掘出30座形制为土洞室墓的 隋代 小型墓葬。专家推断该墓地是 隋代 大兴城外为 宫人 专辟的墓区。 据介绍,30座墓葬中,19座出土有随葬品,包括瓷器、陶俑等器物63件(组),隋五铢钱140余枚。陶瓷器质地主要以泥质灰陶、泥质红陶和青瓷为主,器形有罐、壶、杯、陶俑和模型明器等。依据残留的墓主遗骸,考古人员初步确定5座墓主系成年女性,2座成年男性墓。...
10月23日上午,衢江区文保所接到上方镇文化站的报告,杭新景高速公路上方段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区文保所会同区文物监察大队立即赶赴施工现场调查,该墓体已被覆盖。 衢江区文广局当天与市文物部门、杭新景高速公路施工单位、上方镇政府以及上方公安派出所逐一进行对接,确保墓葬安全,保证发掘工作顺利开展。10月25日,区文广局、区文保所、区文物监察大队、上方镇等单位代表,一起到现场与杭新景高速公路上方...
刚刚出土的陶俑,色彩鲜艳。文/图记者 呼延思正 近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我市南郊配合基建钻探发现隋墓一座。日前已结束清理工作,出土文物百余件。墓主是一位经历三朝的高官之妻。 该墓葬位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孵化集群工地,该墓坐北朝南,为带三个天井的单室土洞墓,由长斜坡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几部分组成,南北总长27.2米。墓室为单室土洞墓,平面呈方形,边长3.7~3.8米,穹窿顶已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