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为人类最早的发明创造之一,陶器的发展演变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典型古陶器已经成为重要时代文化的代表符号,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陶质彩绘文物的彩绘部分更是此类文物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集中体现。然而,由于自然风化、生物侵蚀、环境污染等原因,陶质彩绘文物出现了诸多病害,直接威胁本体及彩绘层,“留住色彩”更是保护中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为使陶质彩绘文物永葆“颜值”并且“...
9月1日,观众在“留住色彩——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成果展”上参观。 9月1日,观众在展览上参观汉代“四层彩绘陶仓楼”。 近日,“留住色彩——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成果展”在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展览展出了从先秦至元代的陶质彩绘文物121件(组)及非文物类展品,对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的相关原则、程序、基本技术知识等进行展示。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一项独特的保护技术让秦俑上的彩绘更好保存,也开始在全国推广。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青州工作站近期正式成立。这也是陕西陶质彩绘文物科研基地首次在省外建站。 秦始皇兵马俑驰名中外,秦俑的彩绘保护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针对兵马俑出土后很快发生起翘卷曲造成彩绘层脱落的问题,科研人员研究出聚乙二醇(PEG200)与聚氨酯乳液联用和单体渗透...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协办的全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结业典礼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行。9月8日, 国家文物局科技司科技与信息处刘华彬处长、人事司专家与培训处王大民处长出席结业典礼并讲话,陕西省文物局郭宪曾副局长、法规处李斌处长、孔昱调研员、张颖岚调研员、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姬翔月副所长出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段志...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协办的“2012年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培训班”8月3日正式开班,来自全国各省市共45人将在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学习。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古代文化遗存丰富,有各类各时代文物遗存1352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已报待批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5...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榆林市文物保护所协办的2012年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培训班7月10日在陕西西安临潼开班。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国家文物局首批成立的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在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众多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基地成立以来,逐渐使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科学化、系...
2009年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俑博物馆)承担了《陶质彩绘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三个全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在近一年的调研、考察并广泛征求文物行业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起草组全体成员不断的修改和讨论,形成送审稿。2009年11月20日、12月15日这3个标准送审稿分别通过了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
为加强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创新,由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参加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创新联盟”签字仪式于2009年10月15日在上海举行。莅临签字仪式的领导有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罗静以及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科委等单位的领...
为配合国家文物局《陕西省陶质彩绘文物调查研究》项目的深入开展,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俑博物馆)承办的全省陶质彩绘文物保存现状咨询会,2008年12月4日在临潼召开。会议由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总工程师周铁研究员主持。专程参加此次咨询会议的有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副处长张颖岚研究员以及来自我省12个地市的15名相关业务负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