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1 图2 中国陶瓷工艺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装饰纹样丰富多彩,特别是明清时期,瓷器纹饰更是五花八门。“锦灰堆”又名“八破图”,就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纹饰,本文来介绍一件清代晚期的白釉刻瓷描金“锦灰堆”纹长颈瓶。 这件白釉长颈瓶(图1),高20.8、口径5.4、底径6.5厘米,敞口,细长颈,球形鼓腹,圈足。瓶颈部刻腊梅一株,枝上梅花有的尚含苞,有的已绽放。长颈瓶的腹部...
文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瓷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又有各式精品供应民间需求,这件造型独特古拙、纹饰别具一格、制作极其精细、瓶上写有长篇铭文的民国瓷器,十分稀少,特介绍给藏友鉴赏。 该瓶高47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23.5厘米,撇口,长颈,粗腹,浅圈足,底呈规整的旋纹,并开有细片,胎质细腻,釉面略有开大片,釉色一为乳白色 颈、腹部 ,一为白透明色 凸线开光内 .整器主题纹饰为堆贴银褐色古钱,颈部...
唐 盛器 1957年河南省陕县唐墓出土 高22.2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7.2厘米 唐代白瓷生产以北方地区为盛,邢窑在今河北省临城县、内丘县一带,其产品色泽如雪似银,叩之铿锵有声,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此外,河南巩县窑烧造白瓷的时间长,产量大,品种多,公元8世纪是其高峰,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和西市遗址曾发现巩县窑的产品。河北曲阳窑烧造白瓷的时代较晚,但其产品胎质洁白,...
名称:白釉绿彩长颈瓶 类别:瓷器 白瓷 年代:北齐 规格:高22.5厘米,口径7厘米 简介:白釉绿彩长颈瓶敞口长颈,鼓腹圈足,庄重饱满又透出一股挺拨与灵气,器身施白釉,釉层薄而滋润,深色的绿彩似是泼在器上,简洁明快,不经意间在黄白色的大地上绘出了一片绿色的原野,增加了色彩的变化,也加重了瓶身的尊贵。白釉绿彩长颈瓶于1971年在河南省安阳范粹墓出土,现被河南省博物馆列为收藏品...
康熙晚期,釉下彩突破了传统青花与釉里红两色的格局,发明了釉下白彩和淡青彩,并成功地饰于同一器物上。这种新出现的装饰技法,俗称为“釉里三色”。 康熙“釉里三色”,是以素白坯为地,用竹刀先“刻划”出主题纹饰轮廓后,再根据需要在纹饰上填绘铜红色料与钴料着色的釉里红和青花;豆青为铁的呈色,通常用来填绘山石。康熙“釉里三色”,由于采用了胎体“刻划”与釉彩“着色”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器物表面纹饰均凸凹起伏...
在唐代的三彩器皿中,瓶类器是非常少见的,一般所见的净瓶、长颈瓶也多为佛教器皿,做工精细,数量稀少,在三彩类器皿中属于比较高档的藏品。 这件三彩长颈瓶和一般的唐代三彩长颈瓶还略有不同,它的底足和三彩净瓶类似,而颈和三彩长颈瓶相似,只不过颈部还多有两道弦纹,比较独特,在功能上更倾向是一件纯观赏器,和那些平足的佛教三彩长颈瓶有些区别。 这件三彩长颈瓶施釉非常完整,釉色格外鲜艳,它的工艺中所用...
安徽合肥 刘东 瓷瓶用以插花,古已有之。明代著名 文学家袁宏道曾写过一本名为《瓶史》的小书,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瓶与花的关系及插花之法。他认为:“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 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可见,古代文人雅士 既喜爱养花、插花,亦重视插花的器具,各大名窑古瓷是他...
长颈瓶又称净瓶,本为礼佛的供器,观音菩萨手持法器之一。长颈瓶历史悠久,在宋代因佛教盛行而非常流行。其简约、优雅的气质,令人望之而生清心、超然之感,故而不仅是佛家经典器物,同时也为文人雅士所喜好,成为书斋、禅堂的赏器。此瓶周身施天青色釉,釉色类汝,釉面莹润,满布开片,足心有釉,圈足露胎部分刷褐色护胎釉,从施釉工艺就能看出此瓶的制作之精良,品位之高雅。尤其它所透露出的文化气息,可以想见在当时也应是不同...
南宋吉州窑彩绘工艺分釉上彩绘与釉下彩绘两种,以釉下彩绘为多见。釉上彩是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因彩绘施于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 釉下彩是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绘图案之后,再施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因釉下彩绘的色彩在...
瓷瓶用以插花,古已有之。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曾写过一本名为《瓶史》的小书,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瓶与花的关系及插花之法。他认为:“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可见,古代文人雅士既喜爱养花、插花,亦重视插花的器具,各大名窑古瓷是他们插花的首选,瓷与花的文化相...
图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提供 今年全球各大拍卖行的春拍已近尾声,除了香港苏富比拍出了过亿元人民币的北宋定窑划花八棱盌,中国高古瓷基本延续了近年不温不火、波澜不惊的态势,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后亮相的佳士得香港春拍会上,以“漱玉供菊—宋代艺术精品”命名的宋瓷拍卖专场中,多件拍品成交价在500万港币以上,其中几件宋瓷甚至以2000多万港币的身价易主,在业界激起了不小的浪花。其中一件宋钧瓷瓶...
北齐,高22厘米,口径6.8厘米。1971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淬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院。器饰白釉,白釉泛青。腹部有翠绿斑驳,色彩鲜明。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早期的瓷器均属于青瓷系统,白瓷的生产要晚于青瓷,白瓷生产的条件比青瓷更为严格,必须降低胎、釉料中的铁的含量。白瓷的出现,标志着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它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以后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釉绿彩...
日前,从相关文物部门获悉,湘阴出土的隋代褐釉刻花长颈瓶入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展厅,这件造型精美的陶瓷藏品静静地摆放在玻璃柜中,旁边的文字清晰说明“褐釉刻花长颈瓶,【隋】湖南湘阴城关镇隋墓出土”。 “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湘阴作为岳州窑的发源地,历代有烧窑的历史。从多处窑址堆集层及汉晋墓发掘中,发现许多汉、晋、隋、唐青瓷器及青瓷片,证明先人有烧制青瓷的工艺技术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