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去年底今年初,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蒲江县和青白江区接连发现春秋至战国时期的两处大型船棺墓群,并出土刻有“成都”字样铭文的青铜矛、蜻蜓眼玻璃珠、巴蜀图语印章及上千件精美青铜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截至目前,已在成都平原上的成都、新都、大邑、蒲江、什邡等地发现几十处船棺葬,但此次在蒲江和青白江出土如此大规模的船棺群在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
3月7日下午,成都市青白江区双元村船棺墓群对媒体开放,记者跟随考古队一同走进发掘现场。 记者走进发掘现场发现,其面积相当于足球场大小。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现场领队王天佑告诉记者,此次出土的文物与楚文化有较大相关性,是春秋晚期巴蜀与楚国对外交流的证据。此次发掘的棺墓大部分都是船棺,其上下两部分均由整木雕成。 据了解,该墓群是在建设一处物流园而开展前期例行考古勘探时被...
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现了近200座春秋至战国时期的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铜器尤显异常精美,堪称一座“地下青铜器宝库”。 3月3日,记者走进发掘现场,看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平地内,密集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大部分为南北向,少量为东西向,大部分墓葬葬具为船棺。多数墓葬成组分布,有的两座一组,有的三座一组,也有十多座一组。...
2月8日,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四川成都蒲江一楼盘工地发现大型战国船棺墓群,其中出土的“巴蜀图语”印章为研究古代蜀国是否拥有文字提供了又一批研究实物。 据了解,2016年9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蒲江县文管所在配合“新悦豪庭”商建项目文物勘探工作过程中发现战国墓群,经进一步确认,施工范围内共存有墓葬60座。相关情况当月上报国家文物局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截至...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2月8日通报,该单位与成都蒲江县文管所于去年9月在一楼盘在建工地发现60座战国墓群,多为船棺墓。其中一座墓主人腰佩丝绸之路“舶来品”蜻蜓眼玻璃珠串饰,可能是当时管理盐业的官员。 据了解,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即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至今年1月中旬,共清理墓葬47座。 墓群位于成都市蒲江县鹤山镇飞虎村,墓葬多为南北向,分4排东西向分布,每排7至17座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